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酒事十記(周千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酒事十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酒事十記》中國當代作家周千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酒事十記

老家人釀製的酒,大家都習慣稱之為米酒,因為都是用大米釀造的。米酒有兩種,一種是發酵酒,叫湖之酒;一種是經過蒸溜的酒,像白酒但酒精度低,俗稱燒酒。

小時候,儘管家裡的生活條件不好,但每年冬天,母親都要做幾壇米酒,用於春節招待客人。先把蒸熟的糙米飯,放到一個竹墊里冷卻,然後再把壓碎的酒麴撒在飯上和拌均勻,再裝進一個個的大罈子里。蓋上稻草或者是舊棉絮,讓其發酵。

一個星期左右,房間裡就會充滿誘人的酒香。晚上睡覺時,聞着酒香,人也睡得特別甜美。再過一個星期,母親便把一個長圓形的,竹篾織成的酒插,插入酒罈中間,橙黃濃稠的湖之酒便會透過酒插的縫隙填滿酒插。期間只要有客人上門,母親便會用一個長把的竹筒酒提,舀上一大碗湖之酒招待客人。

我在家裡排行老滿,深受疼愛。聽母親講,還抱在手裡的時候父親喝酒時就會用筷子在酒碗裡點一下,然後放到我口裡,我往往品得有模有樣,而且還嘖嘖有聲。父親就會自豪地說:看來又是一個喝酒的料。長大一些後,家裡招待客人,父親有時也會在我的碗裡倒上一點酒,囑咐我慢慢喝。還未進口,酒香早已引得人口水直流。喝上一小口,口裡便是滿滿的甜味香味。有時母親連酒帶糟加點井水燒開,再衝上幾個土雞蛋,吃起來又有了另外一番滋味。

再過十來天就可以蒸餾燒酒了。把發酵好的米酒,連酒帶糟倒進一口大鍋里,鍋子上立置一個圓筒形的大甑,甑內架一根一頭高一頭低的木槽,低的一頭從甑壁上的小洞中穿出。甑的上面再放置一口大鐵鍋,鍋里盛滿冷水,而且要不斷地更換。在柴火的加熱下,鍋里的米酒開始變為酒氣上升,碰到上面盛滿冷水的鐵鍋時,便凝結成酒水,滴到木槽里慢慢流出,流到裝酒的罈子里。

在我的記憶里,一斤米能做出一斤多燒酒,蒸餾一次酒也叫做一甄酒。如果度數做得低一點,一般都是30度左右,一甄能收穫40來斤燒酒。米是自己家裡種的,酒麴是父親從山上采草藥加糯米粉製成的,酒的成本並不高。因為那時物資匱乏,糧食比較珍貴,喝兩口米酒也是奢移的享受。不來客人,父親很少飲酒。

迷人莫過家鄉酒。父親用筷子點在我口裡的那一滴米酒,幾十年過去了,那米香、酒香不僅沒有一絲衰減,反而日益醇厚。因其是純糧食釀造,酒麴也採用天然植物製作,好喝還不上頭,終成我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猶記當年散酒香

1970年代,糧食緊缺,不可能用糧食釀酒,來客人或者是過年了,大家往往會去供銷社打散裝酒。一般每個鄉鎮都會有一個供銷社門市部,有些地方叫供銷社,也有地方叫代銷點。

靠近供銷社,就會聞到一種混合着酒味、煤油味、糕點味的奇特氣味。在櫃檯後面靠牆邊,一字型排開幾個大罈子,罈子里裝的全是散裝酒。那個時候的散裝酒,不同於現在的谷燒酒、高粱酒,記得主要品種有五加皮、苦楝酒、廣柑酒、紅薯燒。一般價格都在一、兩毛錢左右一斤。後來才有地方酒廠用糧食釀製的大曲、小曲等散裝酒、尾子酒。

父親經常要我去打酒。拿一個醫院裡裝輸液鹽水的玻璃瓶,褲兜里放兩毛錢,邊走邊不時地用手去摸一下。到了供銷社把錢遞給營業員,然後說打什麼酒。營業員揭開蓋在罈子上的木蓋子,拿一個長把的酒提和漏斗,分兩次把500毫升容量的瓶子灌滿。打好酒後,仍然不會急於離開,而是把擺在玻璃櫃檯里的糖粒子、餅乾、糕點全部看一遍,咽幾次口水後,再連走帶跑地往家裡趕。

因為酒是稀罕物,回家的路上,看到前後沒人,我就會偷偷地拔出橡膠塞子,把瓶口塞進嘴裡嘗一口。但瓶子上有刻度,偷吃多了父母親就會發現,只能是淺嘗輒止。那種喝酒前的緊張和喝到酒後的滿足,至今仍不能忘記。我現在還記得除了五加皮、廣柑酒有些甜味,其餘的酒都是又苦又辣的。但招待客人,母親總會炒幾個好菜,做得最多的是炒臘豬頭皮和雞蛋。那時的客人也比較斯文,都不會放開吃。等客人喝完酒開始吃飯了,我們坐到桌子上也多少能夠嘗一點。所以來客人,總是讓父母為準備酒菜頭疼的事,卻是我們小時候最高興也最盼望的事。

還記得紅薯釀酒嗎

六、七十年代,物資匱乏,大多數人家糧食都不夠吃。但逢年過節,或者是來了客人,主人總會用酒招待,謂之無酒不成席。沒有糧食怎麼辦?心靈手巧的當家人,還是有辦法的,那就是用紅薯釀酒。

紅薯屬雜糧,一般都種在旱土裡。端午節前後把母薯長出的薯藤割回家,剪成四、五寸長一段,趁下雨天插進挖好的土裡。到寒露節前後便挖回來,紅薯耐旱耐貧瘠,產量極高,收回來的一屆紅薯,可以充當一家人半年的糧食。

聰明的人想,大米可以釀酒,紅薯應該也可以釀,因為它們的主要成分都是澱粉。經過摸索,還真有人用紅薯釀出了酒。於是,經過傳授與取經,在困難時期,農村的炊煙里也會飄散着紅薯的酒香。紅薯釀酒技術的普及,也讓農村人種紅薯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其實釀製方法跟米酒差不多,先把紅薯煮熟,撒上自製的酒麴,搗碎拌勻,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待酒香濃郁時,便可以蒸餾了。把發酵好的紅薯母酒連酒帶糟倒進一口大鍋里,鍋上面放一個酒甑,甑上放置一口裝冷水的大鍋,在大火的作用下,酒便從木槽里流出來,流進裝酒的罈子里,便形成了清澈濃香的紅薯酒。

紅薯酒的出酒量遠比大米酒低,一斤紅薯只能產出六、七兩的酒。但紅薯酒的酒精度一般比米酒還高,酒香也更加濃郁。酒桌上只要把裝酒的瓶塞打開,倒進酒杯或者酒碗裡,整個小屋裡便會酒香充盈。只不過酒剛一入口時,你會感覺與米酒無異,但咽進喉嚨以後就會覺得有一種比較重的紅薯味,甚至還會感覺到一絲絲苦澀。對於愛酒的人來說,好長時間都喝不上酒,紅薯酒入口,仍不失為瓊漿甘露。

糖咽酒,哪裡有

小時候,常聽老人們說,糖咽酒,哪裡有?意思是有糖果糕點下酒,實在是難得的好事。

那時候,只要是誰家賣了豬,賺了一點錢,又或者是有人給介紹了對象之類的好事,大家都會在一起勞動時起鬨,要他請客。所謂請客也就是打一兩斤散裝酒,買一些糕點讓大家吃。

派一兩個年輕人,陪同有喜事的人到供銷社,嘻嘻哈哈的買一兩斤糕點,打一兩斤散酒,然後就回到大家中間。酒呢,就近找幾個碗倒開,糖果糕點解開麻繩和包裝紙放到地上。記得糖果有大白兔奶糖、芝麻軟糖,糕點有花根、貓耳朵、豆角酥、桃酥等。大家喝一口酒,吃一塊糖果糕點,那滿滿的幸福感,好像是哪裡也找不到的。

看到大家都吃得那麼開心愉快,請客的人雖然花了幾塊錢,心裡仍然會有一種幸福感。請客的人和吃請的人那種純粹的幸福感,只怕是在現在的賓館和大飯店也無法比擬的。

逢年過節或者是剛辦完喜事,有人到家裡串門,又還不到吃飯的時間,主人也習慣用糕點和米酒招待客人。有糕點的時候,就會先上比較洋氣的糕點。沒有糕點,就端上一盤自己家裡出產的炒紅薯片、炒花生、葵花籽、南瓜子。主人陪着客人邊嗑瓜子,邊喝酒聊天,儘管沒有吃飯,但客人也會被主人濃濃的熱情所感染。

糖咽酒雖然不如請客吃飯那般隆重正規,但在困難年月,人不是為增強親情友情的有效途徑。

鄉下喝酒人

這些年,逢年過節與親戚相聚,只要端起酒杯,就會想起小時候到大姐家裡做客,那些高手們喝酒的場景。

每年春節期間,姐姐姐夫都會請周邊的叔伯兄弟吃頓年飯,我也經常參與。姐夫的父親是遠近聞名的釀酒高手,那一塊的酒風又十分興盛,可謂高手如雲。

一張高大的八仙桌上,都是經過挑選的長輩和善飲之人。經常是婦女和小孩都已離席,而這張桌子上依然在高談客闊論,酒興正酣。菜都要熱兩三次,一場酒喝下來至少也得有兩、三個小時。他們的豪情和酒量,總是讓年少的我肅然起敬。

小時候,我也曾好奇地到桌子旁觀看,只要主人或者長輩提議喝酒,大家便會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卡住酒碗,食指緊扣碗的裡邊,拇指和中指頂住碗的外邊。也不碰杯,穩穩地端起酒碗徑直放到嘴唇邊碰一下,就又把碗放下。與其說是喝了一口,還不如說是舔了一下。一碗酒喝了好幾次,酒位總不見下降。

好奇心也讓我問了個明白,他們兩、三個小時下來,八個人也就喝了不到十斤米酒。米酒的度數都在30度左右,現在想起來應該不算很多,酒量也算不上特別大,換算成啤酒,也就是兩瓶。之所以喝了那麼久,應該說他們不是在喝,而是在品。每次把酒碗放到唇邊,只是象徵性地喝了極小的一口。

那時候的米酒雖然珍貴,但只要有技術,家家戶戶都會在春節前後釀製幾壇。飲酒的人依然把飲酒變成了品酒,足見飲者對酒的尊重。反觀今天的酒席上,價格昂貴的不管是白酒、紅酒還是洋酒,總有人碰杯聲一響,一大杯酒一口就灌進了喉嚨。酒好了,飲酒人對酒的尊重反而不如從前了。

何以解憂

杜康酒有兩句著名的廣告詞: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它把喝酒誇成了唯一的排解憂愁、鬱悶的途徑。

其實,古人的看法也並不統一,單是李白就有完全不同的說法。他說: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又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我體會,沒有絕對有效的解憂方式,只要是能轉移注意力,讓心情變得輕鬆的,都可以一試。

喝酒未嘗不可,但切不可悶喝、多喝。如果是這樣,便會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找一二好友,喝點小酒,聊聊奇聞趣事或共同話題,臨風把酒,憂愁或可暫時忘卻。

聽音樂,看喜劇,或者拿起話筒高歌一曲,或者在風景優美的公園散步、跑步,鬱悶之情或可稍有緩解。

與寵物交流,逗逗鳥,遛遛狗,聽天上大雁鳴叫,看水底金魚暢遊,望天空白雲悠悠,看江河水流滔滔,快意就會湧上心頭。

總有一種能讓你快樂的方式,好好找找,就會出現。有人能在紅燒肉中開心,有人能在勞動中找到樂趣,有人把與家人的相聚看成天倫之樂,有人能在蟲鳴鳥唱中物我兩忘……

我呢,最常用的方式是端坐桌前,細讀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尤其是《笑傲江湖》一讀就入迷,入迷後只有江湖,鮮有憂傷。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登高望遠,胸襟博大,眼睛裡有詩和遠方。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哪能沒有苦難。把自己的苦難與人類的大難相比,你就釋懷了。想想俄羅斯和烏克蘭,看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生命、財產都無法保障,我們自然是幸運的了。縱有暫時挫折,些許煩惱,不過是過眼煙雲,轉瞬即逝。

品品敬自己的酒

生活中,我們品嘗過太多的敬他人的酒的滋味。敬師長,敬領導,敬親戚,敬朋友。敬不同的人,總會有不同的心情和感受。敬發自內心想要敬的人的時候,你的心就會變得專注而神聖;跟風應付而敬的酒,你可能會身在曹營心在漢。一杯小酒,波詭雲譎。

當然,我們也品味過很多人敬自己的酒。不同的人,不同的目的,給你敬的酒,滋味也是各不相同的。你幫助過,並想一如既往支持的人給你敬酒,端起酒杯,你就會心生祝願。而那些花言巧語,貌合神離的人過來敬酒,你滿臉堆笑的後面可能是心身不屑。

我們卻很少品味敬給自己的酒。雖然也有一個人獨酌的時候,但往往是沉默寡言的,俗稱喝悶酒。只喝兩杯便會性味索然,或者醺醺然有了醉意。

人生各有各的不易。名人有名人的苦惱,普通人有普通人的艱難。煩惱時,我們不妨倒上一杯酒,在一面鏡子面前舉起杯,敬自己,讓生活多一些儀式感。不能說一醉解千愁,但至少可以對自己求而不得給予安慰。

再艱難的人也會有開心的時刻。倒上一杯酒,敬自己,祝賀自己取得的螢火蟲般的的輝煌,祝賀自己靠誠實勞動賺取的些許碎銀。這杯酒,不會讓你盲目滿足,只會激勵你繼續負重前行。

節假日是放鬆心情的最好時光。沒有親朋相聚時,我們也可以敬自己。敬過去的艱苦努力,敬今天的悠閒輕鬆,敬明天會有一個更好的前程。

飲酒當有品有度。高興時不可得意忘形,煩惱時不可憂鬱傷身。逢酒必喝,逢喝必醉,是飲者之大忌。尤其是敬自己的時候,小酌慢飲,重在體會箇中滋味,才是最重要的。

喝一場好酒

喝一場好酒,並不只是有好酒就行了,下酒菜不可小視。在魯迅先生筆下,孔乙己一生窮困潦倒,但每次喝酒都會要點上一碟茴香豆。其實茴香豆不一定是下酒的好菜,我的體會,最好的下酒菜,一定是花生米,拍黃瓜,鹵(臘)豬耳朵。

喝一口酒,吃兩粒花生米,酒香、花生香,頓時溢滿唇齒之間。脆嫩的黃瓜天生自帶解酒的功能,一口黃瓜下肚,酒意也會無影無蹤。只要酒桌上有一碟拍黃瓜,酒量一定會無形間增加不少。豬耳朵脆滑爽口,滷的臘的都與酒是絕配。當然,如果條件允許,像古人一樣再切上一盤熟牛肉,那更是錦上添花了。

酒逢知己千杯少,講的是與志趣相投的人喝酒怎么喝都不容易醉。當然,我們知道這裡用的是誇張的手法。李白花下獨酌時,舉杯邀月,硬是把一人獨酌變成了三人共飲。應酬的酒總是難以開懷,與不知根底的人同桌共飲,難免小心翼翼。只有與純粹的朋友推杯換盞,才會身心放鬆,惟有快意。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到柳州出差,與柳州的朋友在柳江邊一個小排檔喝了一回酒。夏夜的江邊,涼風習習,我們吃的是狗肉火鍋,還配有豆苗等幾樣青菜,喝的是桂林三花。雖是大汗淋漓,卻也有滋有味。儘管我養狗以後便不再吃狗肉了,但那風那汗,那濃濃的煙火氣,幾十年也忘不了。

飲酒的環境就是這樣並不要求高大上,但一定要讓身心得到放鬆。朋友門前的小坪,親戚家的灶塘邊,甚至是釣魚的池塘堤岸,野外的草地,都是飲酒的好地方。

當然,還有時間、心情以及身體狀況等諸多因素,也會影響到喝酒。節假日裡,有喜事時,酒容易喝得開心。身體健康,無病無痛時,酒難得醉人。

一場簡單的酒,其實並不簡單。一些看似不相關的東西,卻影響着人們對酒局的評判,最終影響着這一場酒的快樂失望

為不喝,找一個理由

酒桌上,無論是商務活動,還是職場應酬,或者是親朋聚會,總會有不想喝酒的時候。為了不讓大家掃興,你就得為不喝酒找一個合適的理由。

我有一個相處了好多年的老朋友,我親眼見過他的千百種拒絕喝酒的花樣。要麼說自己在吃中藥,要麼說已經病了好多天了。如果是跟自己特別熟悉的朋友在一起,大家知根知底,說謊不管用,他便不惜用大頭針在自己的手臂上扎一個小孔,一上桌便伸手給大家看,說剛從醫院拔過針頭出來。

其實,真的不能喝酒的時候就一定要推掉喝酒的聚會。實在推不掉,便實事求是地告訴大家。既然是朋友,又都是酒場中人,大家一定會理解的。傳說部隊的人特別能喝,陪他們喝到盡興的時候,我曾找他們求證。一個與我關係甚密的兄弟告訴我,哪有此事,只不過是身體好又豪爽一點,嘔吐和打針的場面沒有被外面的人看見罷了。他們其實也是怕喝酒的。

碰上特別執着的朋友,你又硬是不想喝酒,最好的理由便是告知剛剛吃過抗生素。因為吃過抗生素飲酒,會導致過敏甚至休克,嚴重的還能致命。按照現在的司法慣例,飲酒致人死亡的,同飲的人必須經濟賠償,更不用說一輩子的心理愧疚。再執着的人,我估計也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況出現。

其實最有效的辦法,還是要摒棄酒場陋習。比如有些人每次飲酒一定要分個高低,酒量大的人總想喝趴下一兩個;還有賭酒,隨便出個題目,誰答錯了誰喝酒,有些地方習慣划拳,酒一杯一杯地往劃輸了的人喉嚨里倒;還有酒桌上處於強勢地位的人,總會對有求於自己的人說喝一杯酒辦一件事;還有人甚至把喝酒與做人相提並論,說酒品如人品。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把本來是輕鬆愉快,增進感情的酒桌,變成了刀光劍影,殺氣重重的險境。

酒文化源遠流長,但一定要與時俱進,要與人類文明進步相適應。每一場飲酒都應該是快樂的,絕不能給參與的人留下任何的不快,甚至是痛苦的記憶。

酒醉水解

喝酒的人,很少有從來不醉酒的。尤其是在職場上應酬性喝酒,要陪好客人,便不免帶頭喝酒,而且要喝的豪氣乾脆。

於是便有不少的人尋找解酒的秘方,有人習慣在喝酒前,先吃點饅頭或者主食;也有人身上總備有護胃護肝的藥,喝酒前偷偷地吃上一把;至於喝酒前先喝一杯牛奶的人,那就更多了;還有什麼葛根粉、柑橘、樟樹葉等等,被不少人稱為解酒神藥。

也有人對這些東西不屑一顧,他們覺得最有效的辦法便是嘔吐。感到有些燒胃、上頭的時候,便偷偷地跑到遠離酒桌的公廁里,彎腰低頭,把丹田之氣往上一提,胃中之物便全部吐到了廁所里。我親眼見過一男一女兩個高手,吐出來的全是酒水不見一丁點飯菜。回到桌上,他們又會意氣風發地大杯喝酒。但他們外出的那段時間總會讓人心生懷疑,尤其是剛流過眼淚的眼睛,總會讓人自然地想到嘔吐。

我也試過上述的很多方法,吃藥是會讓一場酒下來舒服一點,但一旦喝醉,就更加難解。至於嘔吐,雖然頭腦會清醒一點,但胃和喉嚨會特別難受。我最喜歡的還是喝水。只要酒喝醉了,便不停的喝溫開水,直至喝到不停地上廁所。剛開始小便里會有一種奇怪的酒味,慢慢的便清澈正常了,兩三個小時人就變得舒服起來了。酒醉水解,實不我欺也。

也有一些朋友總是說,最好的辦法便是不喝或者少喝。在酒的江湖裡,這樣的辦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少的時候都會身不由己的喝高了,喝過頭了。硬是碰上了這種情況,千萬不可倒頭便睡,多喝水便是解酒的靈丹妙藥。如果還是不行,就要去醫院裡治療。當然我們更應倡導文明飲酒,酒量大的不要讓酒量小的人與自己同步,酒量小的人,切不可爭強好勝,與酒國高人一爭高低。如此,我們這個制酒、飲酒大國,文明禮儀之邦,酒文化才能源源不斷地發揚光大。[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