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鄒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鄒墀

大明
籍貫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
出生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
出身
  • 隆慶二年戊辰科進士

鄒墀(?-?),字朝卿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原圖鏈接鄒墀:泉州老人發現明朝石碑 翻修廚房翻出古董綠青石 mn.sina.com.cn480*320

生平

原圖鏈接鄒墀:泉州老人發現明朝石碑 翻修廚房翻出古董綠青石,圖為石碑背面 mn.sina.com.cn480*320

浙江鄉試第七十名,後參加會試第二百五十四名。隆慶二年,登進士第三甲第八十四名[1][2][3]。授刑部主事,升任刑部郎中。

萬曆九年(1581年),任福建泉州府知府[4]

曾祖父鄒冕,曾任訓導;祖父鄒鵠,曾任州同知;父親鄒大紀。母吳氏[5]

翻修房屋意外翻出一塊石碑,一番清理後屋主不禁喜出望外

碑記上刻有明朝時期的重要事跡,該石碑至少可追溯至明朝萬曆年間。

據了解,屋主姓粘,居住在泉州市區台魁巷一處老房子中,最近因為翻修廚房,意外地發現了這塊石碑。粘老先生介紹,老房子有幾十年的歷史,這塊石碑估計被埋在他們家中有50多年了。

粘老先生髮現石碑後,先是小心翼翼取出,經過一番清理後,石碑上的字眼一一露出來,這些文字引起了他的關注。

石碑上的字體歷經歲月沖刷,依舊清晰可見:正面刻有「巡按福建監察御史龔一清楊四知」,背面則留有「泉州府知府鄒墀、同知程有守、通判周溥、推官陳繼疇、晉江縣知縣彭國光立」。經測量,石碑寬65厘米、高約70厘米;材質為綠青石。

針對這一發現,泉州市考古學者劉志成進一步佐證。劉志成查閱《晉江縣誌》(卷之三十四)發現,石碑上所載的「泉州府知府鄒墀」於明萬曆九年由刑部郎出知泉州府,其他人物也均有跡可查,所以石碑年代可追溯至明代。

劉志成介紹,官員為監察御史立傳並不多見,可能是這些官員為泉州做了比較大的貢獻,百姓為了表示感恩,向衙門申請立碑。他還表示,目前保存下來的石碑已經越來越少,希望能夠對這一石碑妥善保護,進一步研究和挖掘當時的史料。

參考文獻

  1. (明)張朝瑞. 《皇明貢舉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2. 魯小俊,江俊偉著. 貢舉志五種 上.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3. 朱保炯,謝沛霖.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 785-790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 1-6. 台灣: 文海出版社. 1981. 
  4. 清·胡之鋘修,清·周學曾等纂,《道光晉江縣誌·卷之三十四·政績志》:鄒墀,餘姚人。隆慶戊辰進士,萬曆九年由刑部郎出知泉州府。約飭廉隅,暮金不入。旦坐堂皇,吏抱牘次第受署。浣手奉法,獨煦濡蒼赤,務期成就安全。兩造至前,片言立決,事畢即遣歸農。滌除煩苛,為諸邑令倡。宦宗巨室,接之以禮,至遇事直枉,則毫無假貸。雖有勢如山,弗能奪。暇時校閱諸生差次才品,擇茂異者加意誨督之。士斌斌爭自濯磨。監司欲澌流鑿渠,興窮鄉水利。民咸謂河流隨潮上下,稍旱即海咸乘之。下流既分,上源弗給,沃壤且變為斥鹵。而主者力排異議,蠭厲畚鍤。墀博採輿論,馳白巡撫趙公,檄下立止之,萬戶稱慶。五載遷本省巡海副使,復升參藩,擢廣東廉訪使。泉民建生祠祀之,勒石紀焉。節《田亭草》,參《梅谷集》。
  5. 龔延明主編.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 登科錄 點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隆慶二年戊辰科登科錄》 
官銜
前任:
邱浙
泉州府知府
萬曆九年-萬曆十三年
繼任:
貢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