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鄄城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鄄城縣(文化廣場)原圖鏈接來自 美篇網 的圖片

鄄城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南鄰牡丹區,東接鄆城縣,西、北兩面跨黃河與中原油田和河南省濮陽市、范縣毗鄰。總面積1041平方千米,總人口86萬人(2012年末)。全縣轄2個街道、13個鎮、2個鄉[1]:陳王街道、古泉街道、什集鎮、紅船鎮、舊城鎮、閻什鎮、箕山鎮、李進士堂鎮、董口鎮、臨濮鎮、彭樓鎮、鳳凰鎮、鄭營鎮、大埝鎮、引馬鎮、左營鄉、富春鄉。縣政府駐古泉街道人民街36號。

地處黃河下游,屬黃河沖積平原。境內河流眾多,黃河流經縣境52.2千米,水源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5℃,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589.2毫米。石油、天然氣、煤氣礦產資源豐富。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濟(南)董(口)公路橫穿東西,臨(清)商(丘)公路縱貫南北,京九鐵路穿越縣城11千米,並設立了縣級客貨站。黃河公路大橋1996年開工興建。名勝古蹟有堯王墓、孫臏祠、莊子釣魚台、陳王讀書台、亘古清泉等。

歷史沿革

周代屬衛國之鄄邑。西漢初置鄄城縣。因古鄄邑為名。《史記·齊太公世家》:「七年,諸侯會桓公於甄。」明初廢鄄城縣入濮州。1931年,濮鄄分治,復設鄄城縣。1949年屬菏澤專署,1958年撤菏澤專署,歸濟寧專署。1959年菏澤專署恢復,重屬菏澤。

1992年1月24日,將梁堂鄉的萬全莊、大趙莊、李樓、南莊、羅吳莊、魏莊、東趙莊、樊莊、東張莊、富春鄉的蘇屯、南宋莊、鳳凰鄉的孫店共12個行政區劃歸鄄城鎮管轄。1993年11月16日,撤銷什口鄉,設立閻什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1994年12月29日,撤銷什集鄉,設立什集鎮。

1996年,鄄城縣面積1032.7平方千米,人口約72萬人,轄5個鎮、20個鄉:鄄城鎮、什集鎮、閻什鎮、紅船鎮、舊城鎮、董口鄉、西雙廟鄉、臨濮鄉、梁屯鄉、麻寨鄉、彭樓鄉、張志門鄉、引馬鄉、鄭營鄉、魯王倉鄉、富春鄉、鳳凰鄉、宋樓鄉、箕山鄉、陳良鄉、左營鄉、李井土堂鄉、大埝鄉、葛莊鄉、梁堂鄉。縣政府駐鄄城鎮。

1996年12月29日,撤銷箕山鄉,設立箕山鎮(魯政函民字[1996]67號)。2000年3月15日,撤銷李進士堂鄉,設立李進士堂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魯政函民字[2000]27號)。至此,全縣轄7個鎮、18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鄄城縣常住總人口715684人,其中:鄄城鎮64986人,舊城鎮34389人,紅船鎮31601人,閻什鎮28901人,什集鎮34215人,箕山鎮31553人,李進士堂鎮21036人,鳳凰鄉36339人,宋樓鄉16883人,陳良鄉13746人,左營鄉30627人,大埝鄉29597人,梁堂鄉25196人,葛莊鄉23057人,董口鄉30249人,西雙廟鄉24610人,臨濮鄉33225人,梁屯鄉23412人,富春鄉31672人,麻寨鄉26647人,魯王倉鄉20280人,彭樓鄉26834人,張志門鄉19370人,引馬鄉28367人,鄭營鄉28892人。

2002年7月,省政府批覆同意:鄄城縣撤銷臨濮鄉,設立臨濮鎮;撤銷彭樓鄉,設立彭樓鎮。以上2鄉撤鄉設鎮後,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調整後,鄄城縣轄10個鎮、6個鄉:鄄城鎮、舊城鎮、閻什鎮、什集鎮、紅船鎮、箕山鎮、李進士堂鎮、董口鎮、臨濮鎮、彭樓鎮、富春鄉、左營鄉、鳳凰鄉、鄭營鄉、引馬鄉、大埝鄉。

2010年,撤銷鄄城鎮,設立陳王街道、古泉街道;撤銷鳳凰鄉、鄭營鄉,設立鳳凰鎮、鄭營鎮。調整後,全縣轄2個街道、11個鎮、4個鄉:陳王街道、古泉街道、什集鎮、紅船鎮、舊城鎮、閻什鎮、箕山鎮、李進士堂鎮、董口鎮、臨濮鎮、彭樓鎮、鳳凰鎮、鄭營鎮、左營鄉、大埝鄉、引馬鄉、富春鄉。縣政府駐古泉街道。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鄄城縣常住總人口721898人,其中:陳王街道29736人,古泉街道82262人,什集鎮54024人,紅船鎮30354人,舊城鎮55028人,閆什鎮49418人,箕山鎮46597人,李進士堂鎮24589人,董口鎮53279人,臨濮鎮32725人,彭樓鎮52541人,鳳凰鎮34758人,鄭營鎮50446人,左營鄉40220人,大埝鄉26903人,引馬鄉27608人,富春鄉31410人。

2012年,撤銷大埝鄉、引馬鄉,設立大埝鎮、引馬鎮。調整後,全縣轄2個街道、13個鎮、2個鄉:陳王街道、古泉街道、什集鎮、紅船鎮、舊城鎮、閻什鎮、箕山鎮、李進士堂鎮、董口鎮、臨濮鎮、彭樓鎮、鳳凰鎮、鄭營鎮、大埝鎮、引馬鎮、左營鄉、富春鄉。

視頻

鄄城縣 相關視頻

學黨史,強信念——鄄城縣實驗中學師生齊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山東鄄城縣與河南省范縣交界實拍,差距一目了然,山東農村真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