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都江堰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都江堰史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都江堰史》是一部適用於從事水利土木工程歷史地理等研究和愛好者的科學叢書。本書從古蜀國的傳說、都江堰的起源,到19世紀20年代——20世紀40年代歷史的研究,以都江堰建設從傳統向現代嬗變為切入點,解讀了原生態都江堰無壩分水工程,多視角、多層次地闡述了都江堰超越時空的科學內涵。

圖書信息

書 名: 都江堰史

作 者: 譚徐明

出版社: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2月

ISBN: 9787508446318

開本: 16開

定價: 98元

內容簡介

《都江堰史》講述了:都江堰這一以水利為主題的世界文化遺產,與 岷江相依相存,在永遠不息的 急流中歷經2200多年依然生機勃勃。在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都江堰無言地傳遞着水利與文明的淵源,展現着水利與 自然和諧的無限魅力,都江堰與 成都平原息息相關。《都江堰史》將都江堰的歷史還原於它所依存的自然與文化環境中,作者數十年的研究,梳理了都江堰極富區域特點的 工程技術、水管理、 水神崇拜的淵源、發展脈絡和形態。它引導讀者回望歷史,發現傳統水利建築之美,探尋水利文明豐富的內涵,當然也將從中感悟古代工程技術的局限以及可以借鑑的優點。全書圖文並茂,一些珍貴圖片是首次發表。

圖書目錄

導言

江河孕育的 人類古文明

文明傳播與消失中水利的影響

黃河與長江—— 華夏文明的搖籃

都江堰——水文明的經典

第一篇 成都平原與都江堰

1 都江堰的 地理環境

1.1 成都平原地理環境、氣象水文及灌溉特點

1.2 成都平原的河流

1.3 成都平原歷代政區的沿革

2 蜀文明及其治水活動——公元前約3000年~前362年

2.1 蜀國的 遠古文明

2.2 鱉靈治水傳說與 開明王朝

2.3 蜀國與中原的交流

3 都江堰的創建及早期發展—— 公元前361年~前207年

3.1 蜀郡在統一戰爭中的地位

3.2 都江堰的創建

3.3 成都二江與秦代成都

3.4 秦蜀守 李冰治蜀及先秦岷江水利

4 都江堰對 天府之國的造就—— 公元前206年~961年

4.1 區域政治及 經濟中心形成

4.2 都江堰渠首的逐步完善

4.3 灌區在成都平原的擴展

4.4 岷江中游的 通濟堰

4.5 成都二江及其對成都城市發展的影響

4.6 縻棗堰及成都新城河 水道形成

4.7 摩訶池與錦 宮城的園林水系

5 灌區在兩宋經濟中的地位——960年~1279年

5.1 成都平原水利區的耕桑之利

5.2 成都——水運樞紐與商業重鎮

5.3 宋代的都江堰渠首工程及灌區管理

5.4 成都 淹城之災及北宋城市水道的改造

6 都江堰的兩次廢棄和重建——1271年~1820年

6.1 宋末元初成都的毀滅與重建

6.2 明末清初成都平原的 浩劫和恢復

6.3 明末清初都江堰的廢棄和重建

6.4 元明清時期的都江堰渠首工程

6.5 明清成都內城水系

7 都江堰發展的 承前啟後期——1821年~1949年

7.1 清後期經濟衰敗對都江堰的影響

7.2 清末兩次大修都江堰

7.3 灌區水政的變革

7.4 1933年 疊溪地震前後的都江堰

7.5 都江堰第一個現代水利規劃《都江堰治本計劃》

參考文獻

第二篇 都江堰的科學成就及傳統技術

8 都江堰渠首樞紐

8.1 「四六 分水」與 魚嘴分水排沙機理

8.2 「深淘灘、低作堰」與 飛沙堰的節制功能

8.3 渠首永久性的進水口—— 寶瓶口

9 灌區干支渠分水樞紐工程

9.1 都江堰渠系規劃的特點

9.2 灌區干支渠級堤堰分(引) 水工程

9.3 民堰分水及控制工程

9.4 渠系 配套工程

10 傳統工程技術

10.1 竹籠工魚嘴及建築形式

10.2 都江砌石工程的應用與爭論

10.3 湃缺的結構與施工

10.4 傳統河工構件及技術

10.5 河方工程

參考文獻

第三篇 都江堰的管理

11 水行政管理的歷史演進

11.1 都江堰水行政管理的歷史演進

11.2 清代至民國時期的水 行政管理組織

11.3 灌區干支河堰各級管理機構

11.4 民堰管理組織

11.5 都江堰堰工討論會

12 歲修經費,工料來源,勞動力組織

12.1 官堰管理工費的組織

12.2 清代至民國時期歲修經費和工料的徵集

12.3 民堰歲修經費、工料及勞動力組織

13 歲修的 工程管理

13.1 渠首(官堰)的歲修

13.2 灌區渠系工程的歲修

13.3 各級民堰的歲修工程

14 灌區用水管理

14.1 渠首段水量的調配

14.2 灌區各干河灌溉水量調節及工程措施

14.3 民堰的用水管理及水量控制非工程措施

參考文獻

第四篇 區域 水文化和水的宗教

15 水神李冰及其社會意義

16 水神祭祀及其利用

後記

……

文摘

第一篇 成都平原與都江堰

1 都江堰的地理環境

岷江是黃河之外中華文明又一發祥地,它輝煌的文明可以與黃河流域的古文明相媲美。岷江一直被簡稱為「江」,即使在明清時期,多數人還是將岷江視作長江的正源。這或許是古代人以文明的進化先認定江河的地理觀。古老的蜀文明中水利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並在岷江流域早期的行政區形成和演變中有重要影響。秦漢置蜀郡,政區範圍北直抵岷江上游今松潘平武,中以岷江河流為軸線向四周輻射至成都平原的廣大區域(見表1-1)。蜀郡置湔氐道,管轄上游的羌氐部落民族(後來分化為羌族和藏族)。隋唐時全國設十三道,下領州(府)、縣。從此成都府的政區管轄範圍,大抵北以今都江堰市為界,南以岷江中游起點新津為界,都江堰灌區各縣涵蓋其中。

都江堰的興建,改變了成都平原天然河流的自然形態,由此也直接影響到縣鄉以及村落城鎮的形成。成都平原行政區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各級行政區邊界變化不大。都江堰作為一個灌溉區,無論管理還是水源調度,都需要在相對獨立穩定的區域內實現,這是成都平原政區穩定、少有重大改變的豐要原因。

推薦

《都江堰史》適用於從事水利的專業人員,以及對土木工程史、歷史、地理等有興趣的人群。[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