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鄖陽區五峰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鄖陽區五峰鄉位於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西南方,漢江南岸,東與柳陂鎮相連,南與鮑峽,胡家營鎮接壤,西北與鄖西澗池鄉,青曲鎮隔江相望。轄區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40公里,版圖總面積233.15平方千米(2017年)。全鄉現轄一個辦事處(安城),38個行政村,238個村民小組,33265人(2017年)。耕地面積34845畝,人均耕地1畝。2000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7051萬元,財政收入170萬元,人均純收入1350元。 另有台灣省新竹縣五峰鄉和青海省互助縣五峰鄉。[1]

中文名稱: 五峰鄉

外文名稱: Wufeng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十堰市鄖陽區

政府駐地: 南北峰村6組

電話區號: 0719

郵政區碼: 442527

地理位置: 十堰市西北部直線距離45公里左右

面 積: 233.15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33265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古麇國都城遺址.五峰油菜花

機 場: 十堰市武當山機場

火車站: 十堰站,十堰高鐵北站(在建)

車牌代碼: 鄂C

內容介紹

五峰鄉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據考證,管轄鄖陽的古麋國建都於五峰的錫穴山(今五峰的牛峰包),大約在春秋中期的公元前十一世紀,據今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五峰鄉地形主要以二高山地為主。海拔最高為890多米,相對高差750多米。坡耕地面積22725畝,占耕地面積70%;水田6405畝,坪地4200畝,分別占耕地18%和13%。2000年全鄉經濟總收入6145萬元。

五峰鄉交通主要以水陸為主。水陸可通16村,陸路主要有柳五、姚五、泥五三大幹線,其中泥五路已成為五峰鄉對外交通的便捷通道。

歷史沿革

提及鄖陽區的歷史源流,人們常以古麇國稱之,那麼古麇國都城何在?有資料稱,古麇斬都城在錫穴,錫穴今在何處?據《和邵志》和《太平寰宇記》記載,錫穴位於鄖縣城西一百二十餘里。即在年內五峰鄉攔馬河一帶。攔馬河就是五峰鄉的肖家河,明朝未年闖王李自成在此安營紮寨整編軍隊,與明軍隔河而戰,故得名攔馬河,後因此地多為肖姓,便改為肖家河。據清代同治《鄖縣誌》載,「五峰山,縣城西二十里,故錫穴縣之南豐山也,高九仞,上有五峰觀。」五峰山就是五峰鄉觀山。五峰鄉因此而得名。追溯歷史,五峰鄉曾是三教匯集之地。佛教有東峰村庹家洲的洪門寺,據說在明代,這座寺院連同塔林占地數百畝,是過往船工上岸頂禮膜拜之地,後因一把大火化為灰燼。天主教有花瓶九組的天主教堂,今遷址五峰鄉南北峰六組,是全縣唯一一個經省宗教局批准的鄉鎮教會組織。道貌岸然教有五峰觀,在明代五峰觀就是一座大觀,香火極盛,有一步三座橋、三步一座廟之說,開山道士郭林子曾在觀門制聯云:「東峰西峰南北峰五峰綴頂」將四周山峰、地名盡銜其中,且以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名詞冠之,以致道觀開山數百年,許多文人雅士路過山門而難出下聯。當年五峰觀四周叢林茂密,松鶴共尊,風光靈秀。山下千畝平疇,四舍人家,更顯出仙氣象,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方圓幾百里人匯聚五峰,下觀山趕廟會,人流上至觀山頂下到西峰村河邊,十分繁華。時過境遷,三月二十八廟會逐步演變為物資為物資交流會。建國前,五峰鄉泥峰鄉,轄漢江北岸鄖西縣境內泥河,沿漢江上至木瓜溝,下至堵河口,東至黃龍。1949年五峰全境解放,隸屬鄖西縣泥峰鄉建制。1950年2月,鄖縣五峰鄉劃歸鄖縣建制,設鄖縣第十四區。區機關設於五峰鄉南北峰村六組。1958年9月五峰區委改名為五峰鄉黨委。1961年復名為五峰區委,下轄安城、西溝、界牌、上塔、南北峰、花瓶溝村6個小鄉。1975年3月撤區建社,將原五峰區一分為二,設五峰公社、安城公社。1984年6月設區建鄉,和安城人民公社合併成立五峰區,1985年5月改名為安城區,下轄花瓶、安城、西溝、界牌、上塔、南北峰6個小鄉。1987年撤區建鄉,將安城區再分為五峰鄉、安城鄉。2001年4月,全縣行政區劃調整,將原安城鄉整體併入五峰鄉,鄉政府設於南北峰村六組,人口由1.4餘萬增至3.5餘萬,版圖面積擴大到223.7平方公里,使五峰成為鄖縣江南片面積最大的鄉鎮之一。

基礎設施

五峰鄉西、北、東三面環漢江支流泥河,西面距S228省道不足5Km,距G316國道13Km,北面緊鄰鄖西縣,南面靠近襄渝鐵路(介於白河縣站和小花果站之間)、福蘭線,位於鄖縣(鄖陽區)西面,十堰站西北方向32度方位。

自解放以來,五峰鄉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引導全鄉人民發揚艱苦奮鬥的創精神,克服交通不便,資金短缺等困難,向窮山惡水宣戰,大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後修建50萬立方米以上水庫5座,大小塘堰138口,提水設施10處,灌溉面積5000多畝,其中上塔 水庫、花瓶水庫堪稱五峰的農業命脈,解決了5000多人畜飲水問題。鄉內有5公里以上河流10條,水庫、水塘、河流可供養殖水面5.2萬畝,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

在加快農田水利建設,提高糧食產量,解決群眾溫飽的同時,五峰鄉把交通建設作為發展的重點,從七十年代至今,先後修建了姚五、柳五、泥五、洞溝四大公路,並且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標,村級公路已有15條。形成了路、陸路,縱橫交錯的運輸網絡,為五峰鄉全方位發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

五峰鄉集鎮歷史悠久,至今還保存着部分明清建築。在水路交通占主導地位時,這裡是北上陝西,南下漢口的必經之地,春秋時期古麇國曾建都於此。集鎮地勢平坦開闊,發展空間大,人口集中,距襄渝鐵路15公里,距鄖縣(鄖陽區)40公里,距十堰60公里。漢江(泥河)穿腹而過,流經16個村,45公里。公路、水路均與外界聯通,為集鎮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特別是1999年以來,新一屆黨委、政府一班人把集鎮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使五峰鄉集鎮面貌日新月異。1999年整地35畝,新建了長500米、寬50米的新街。2000年改造了一條長400米,寬10米的老街;硬化了兩條長200米,寬為7米的縱街道,形成了「兩縱兩橫」式的「井」字形集鎮布局。街道硬化面達到100%,安裝路燈24盞,從此改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晚上黑漆漆的面貌。桐籽埡水廠日供水3000噸,與集鎮配套的排污水道綠化帶達1800米,植行道樹800餘株,新建房屋105戶,集鎮常住人口達到5000人。

農村通訊網絡發展迅速,2001年底,全鄉固定電話用戶達1000戶,每百戶擁有電話20部。有線電視網絡快速發展,已形成了安城辦事處和五峰兩個電視網絡,有線電視用戶率25%。城區鄉差別正在逐年縮小。

特色農業

氣候總體形屬於北亞熱帶大陸季風氣候,但由於地形複雜,地貌的多姿,北受水體小氣候影響,南又具有高山氣候特徵。氣候的多樣性,決定了糧食種植的多樣性。鄉內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紅薯;土特產主要有油桐、茶葉和木瓜,其中木瓜已被全鄉確定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柱產業,現已定植1萬畝,2500畝已見收入,年產木瓜20多萬公斤,純收入20餘萬元。3萬畝木瓜基地建成後,2005年可年產商品木瓜1500萬公斤,年新增經濟收入1500萬元,年利稅300萬元,僅此一項,全鄉農民人均可增收500餘元。同時,木瓜為長青果樹,還可綠化荒山,保持水土,符合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具有十分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堅定不移地發展木瓜大產業,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

工業農業

五峰鄉雖然一處偏遠,經濟薄弱,工業起步較晚。但為了發展經濟,我鄉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大力招商引資,逐步形成了採礦,爆竹,建材、食品加工等幾大支柱產業。昔日金礦開採盛 極一時,後因資源枯竭而停產,但家庭手工作坊式淘金年收入仍達50多萬元,「鄖聲」花炮廠是十堰地區唯一通過上級有有關部門批准的花炮生產註冊廠家,技術雄厚,種類齊全,產品暢銷鄂西北。

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木瓜產業。他們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木瓜產業,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的產業化發展。全鄉木瓜面積已發展到3.5萬畝,其中掛果面積2500畝,年產木瓜20多萬公斤,純收入10萬多元,初步形成了具有五峰特色的主導產業。五峰鄉山高陂陡,坡地面積大,廣種薄收,經濟基礎脆弱,長期以糧油種植為主的農業模式,導致農村經濟發展滯後。如何將山多地少的劣勢轉化為優勢,引導山區人民靠山吃山選擇脫貧致富的大產業,實現財政增收的大目標?鄉黨委、政府通過廣泛調查研究後認為:五峰鄉貧窮在山,致富也得靠山。全鄉山場面積34.1萬畝,占總面積的81%。早在七十年代,全鄉就在前,山村建起了木瓜基地500畝,經過20多年自由發展,面積 已擴大到2000多畝,,具有一定的產業規模基礎優勢。木瓜屬薔薇科灌木,對氣候適應性廣,對土壤肥力要求不高,抗旱耐寒,抗病蟲害能力強,山坡坪地均能栽植。1999年特大幹旱,全鄉坡地幾乎絕收,前山村人平糧食不足300斤,但木瓜人均增收100多元。面對災年木瓜大豐收,他們看到了自身的優勢,乘勢而上,加快引導,擴大規模,構建以木瓜為主導產業的農業結構調整格局,基本形成了推進農村產業化發展的思想和方向。2000年秋,全鄉將25度以上坡地7475畝一次性退耕,栽上木瓜。2001年雙栽植木瓜160萬餘株,面積2萬多畝,使木瓜基地總面積已達到3.5萬畝再經過2年的發展,建 成5萬畝木瓜基地。屆時,全鄉可年產木瓜15萬噸,僅此一項收入可達億元,順利實現小康目標。除此之外,全鄉因地制宜,發展煙葉2000畝,茶園面積1000畝,土豆面積1000畝,黃姜2000畝,並形成了集鎮周圍的蔬菜產區,公路沿邊的土豆產區,泰山廟、雙廟、黑灘溝村的高山地煙葉專業村。到2001年全鄉農業經濟總收入7366萬元,農民人均達1398元。

科教文衛

五峰依靠「科技興鎮」,「樹立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不斷 加大科技培訓力度,以帶動勞動者素質,諸多科技成果得到推廣和運用,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明顯提高。

五峰教育事業也得到飛速發展,境內共有中小學校2所(其中,初中2所,小學28所),校舍總面積達35699平方米,教育裝備投資額達86.5萬元,為中小學裝備衛星地面接收系統8個,計算機室2個,實驗室28個,中小學入學率、畢業率均到100%。

五峰鄉醫療衛生事業實力雄厚,現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 4家,擔負着全鄉3.5萬人民醫療和保健重任。

人文景觀

古麇國都城

五峰鄉政府所在地曾是春秋時期古麇國的都城,現已出土大量的珍貴文物,是研究鄖縣歷史淵源的重要文物。據史書記載,五峰下多洞穴,廟洞相通,形成了方圓5公里地下城。如投資開發,其旅遊價值示可限量。

安城銅礦踐

五峰鄉安城辦事處石箱子村有一巨石,酷似一個箱子,上面能蓋三間大瓦房。據探測,該村蘊藏銅資源2600多噸,可開採20年。

孟良焦贊寨

其遺址位於西峰村六、七組背後,相宋朝孟良、焦贊二將落草為寇,在此安營紮寨,扼江而守,打家劫舍,至今還箭頭、斷劍掘出。身居寨中,便有一夫當關,萬莫開之勢,如今看到險峻高崇的山寨 舊址,讓人不禁想起孟良、焦贊二將在此酣戰場景。

黃花寨

它位於花瓶水庫右側,相傳宋代大王黃金花曾在此安寨 打富濟窮,接濟百姓。此山山勢高峻,峰奇石秀,溝深谷幽。如今登山遠眺,給人以無邊遐想。

觀山

五峰鄉政府所在地有一道 馬蹄山川,而山川中央橫臥一山,就叫觀山。觀山頂部原有一座道觀叫「五峰觀」。解放前,這裡廟堂高築、香火裊繞,每年三月二十八,方圓幾百里人風雨無阻登山趕廟會。如今登山憑眺,西邊漢江如帶,東邊花瓶東西主幹渠橫纏山腰,山下育田萬頃,農舍錯落有致,田野勃勃生機。

千年桂花樹

這兩株桂花樹長在古江西館,今鄉糧站院內,樹距40米,樹枝相互融合,酷似一對「戀人」手挽手,其中一株是光開花不結果的「雄樹」另一株是開花後可結出豌豆狀果實的「雌樹」。據有關專家考證,這兩棵「夫妻樹」至少有1200年以上,兩棵樹均在1.5米外枝。高10餘米,最長的飄 枝長達18米、樹冠 呈蘑菇狀、覆蓋面積250餘平方米,一年四季枝繁茂。

漢江奇觀

在五峰鄉境內漢江段有50多公里,其間散布着羅項灘、大明灘、小明灘,老鴉灘,金雞叫灘、白沙盤等六大險灘,且水流湍急,夾岸絕壁相連,深潭無數,絕壁之上多生怪木,其倒影置於水中,儼然是一道畫屏,於是讓人生出:船 在水中行,人在畫中游的感慨。

迷魂嶂

余家院,鍋潭溝、下三岔、黑灘溝四村交界處,重巒疊嶂,峰迴路轉,常年霧氣不散,故得名迷魂嶂。現已建成了五峰鄉最大的茶場。迷魂嶂有全縣最大的人工杉木林,總面積達1.3萬畝,活立少蓄積量達1300多立方米。

五峰新街

1999年秋動工修建,街道布局「井」字形。古樸的老街與現代化建築的新街相互交錯,是方圓幾十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木瓜林陰

從泥河口至集鎮是五峰鄉主要交通要道,全長2.5公里,2001年動工修建,硬公路面,安裝路燈,道路兩旁木瓜樹迎風招展,成為展示五峰鄉特色產業的亮麗風景線。

商貿流通

五峰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五峰人有着傳統的經商習慣,憑藉漢江舟楫之利,上至漢中,下至漢口,各類物資可以順利從外地運進五峰,又從五峰運往外面各地。五峰自古就是邊貿重鎮,境內商賈支集,店鋪林立,附近地區的客商也紛紛在五峰安營紮寨,商業異常活躍。據記載,五峰從明代起在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舉辦一次發物資交流為中心的商貿活動,當地人稱之為「廟會」,每逢「廟會」周邊地區和鄖西、白河、胡家營等地商販便是早早地將自己的商品移到五峰設攤銷售,周邊地區的群眾更是從四面八方雲集五峰購物。其規模、場景、效益均顯示出五峰邊貿重鎮的風采。「廟會」是五峰商業 的有力見證。500多年過去,「廟會」卻越辦越富有活力。隨着改革的春,我吹入五峰,隨着大市場、小城鎮和民營經濟等戰略的實施,如今五峰商業繁榮已是今 非昔北,除去集貿市場流動性經營者,到2000年,全鄉固守工商業主已有100多家,從業人員發展到300餘萬元,占全鄉地方稅收的90%,以商貿為主要特徵的民營經濟已撐起五峰經濟發展半壁江山。

資源特產

五峰鄉蘊藏着豐富的礦產資源,除已探明的金、銅、鉛、銀、鋅、煤 等數種外,還有儲量較大的沙石,石灰等非金屬礦藏。金屬礦藏中黃金儲量在全國具有突出的地位,主要分布在肖家河、西峰、安城溝口,花栗灣,黑家灣等到沿漢江河村組,五峰金礦曾年產黃金500兩。銅礦儲量2665噸,鋅儲量1757噸。目前正在開發利用的曹家灣銅礦日產礦石50噸,年產1.5噸產值200萬元;有待開發利用的還有上塔村的余家院銀礦,余家院村\柳林村的鈾\綠松石礦等到處.

除礦產資源外,五峰還有大量的動植物資源,主要品種有杉木、銀杏、楸樹、老君、花櫟、松柏、樟樹及日常所見的動物鹿、獐、狐、兔、松鼠、野豬、山雞等計百餘種。迷魂嶂林場號稱為鄖縣的森林公園。

農產品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豆類、芝麻、油菜、花生等,特產有木瓜、柑桔、板栗、茶葉、桐籽、肚倍、龍鬚草、山竹等到數十種。五峰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木瓜產業,全鄉現有木瓜基地3萬畝,年產木瓜100噸,到2003年,全鄉木瓜面積將擴大到5萬畝,可年產木瓜12萬噸,實現全國第一鄉的奮鬥目標,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新五峰。

視頻

德育風采--十堰市鄖陽區五峰鄉九年一貫制學校 製作人:陳芳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