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政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政府

中文名稱;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政府

機構屬性;國家行政機關

領導機構;鄭州市人民政府

辦公機構;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機關地址;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桐柏路200號

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政府是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的一級國家行政機關,是鄭州市中原區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對鄭州市中原區人民代表大會和鄭州市人民政府負責並報告工作,在鄭州市中原區人民代表大會閉幕期間,對鄭州市中原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每屆任期五年,實行區長負責制。

中原區位於鄭州市區西部,東起嵩山路與二七區為鄰;西與滎陽市廿鋪鄉接壤;南和二七區的馬寨鎮搭界;北與金水區和惠濟區的古滎鄉相鄰,是鄭州市最早的建成區之一,素有"鄭州西大門"之稱。

序言介紹

中原區,位於鄭州市城區西部。轄區範圍:東起嵩山路(含路東碧沙崗公園)與二七區為鄰;西與滎陽市豫龍鎮接壤;南和二七區劉胡同、齊禮閻兩鄉搭界;北與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溝趙、石佛兩辦事處相鄰。面積97.1平方公里。

中原區是鄭州市屬6區之一,縣級。

1948年10月22日鄭州解放後,中共鄭州市委廢除舊的保、甲制度,成立了鄭州市一、二、三區,三區即中原區前身。

1955年10月,鄭州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將三區改為建設區。

1960年5月建設區更名中原人民公社

1961年8月取消城市人民公社恢復區街建制時更名鄭州市中原區至今。

中共中原區委、中原區人民政府政府駐桐柏路200號。[1]

行政區劃

1991年初,中原區轄8個街道辦事處135個居委會,5個鄉81個行政村。

1994年3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須水鄉,設立須水鎮。

1997年2月,撤銷石佛鄉,設立石佛鎮。

1998年溝趙鄉、溝趙行政村調整為溝趙、堂李、東連河3個行政村。

2000年1月,大崗劉鄉撤銷羅寨行政村,設立段莊、郭廠2個行政村。

2000年11月,街道辦事處所屬居委會調整,三官廟街道辦事處由13個調整為17個,林山寨街道辦事處由24個調整為22個,桐柏路街道辦事處由20個調整為25個,綠東村街道辦事處由15個調整為19個,秦嶺路街道辦事處由16個調整為17個,汝河路街道辦事處由12個調整為25個,建設路街道辦事處11個、棉紡路街道辦事處24個保持不變。

2000年,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中原區轄區面積193平方公里,總人口175921戶578400人。轄建設路、三官廟、林山寨、棉紡路、桐柏路、綠東村、秦嶺路、汝河路8個街道辦事處160個居委會;中原鄉、須水鎮、溝趙鄉、石佛鎮、大崗劉鄉3鄉2鎮84個行政村224個自然村450個村民組。

主要職責

1、執行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決議,以及上級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定和命令;

2、領導所屬各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的工作;

3、改變或者撤銷所屬各工作部門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下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

4、依照法律的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

5、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管理路橋區行政區域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環境和資源保護、城鄉建設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務、司法行政、監察、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

6、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7、保護各種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

8、保障少數民族的權利和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幫助行政區域內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依照憲法和法律實行區域自治,幫助各少數民族發展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建設事業;

9、保障憲法和法律賦予婦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項權利;

10、辦理上級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相關視頻

鄭州市中原區宣傳片 「築夢中原」

參考資料

  1. 鄭州市中原區環境 , 中原區政府採購網 20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