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東的夢(四)(施訓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東的夢(四)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鄭東的夢(四)》中國當代作家施訓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鄭東的夢(四)

七年級升八年級時,學校換了校長,同時,也新來了許多老師。新校長的工作作風可謂是雷厲風行大刀闊斧地抓教風、學風,據說有老師與他捶桌子、摔杯子,但親見有調皮學生與他對着幹,但校長的威風蓋過一切,終是讓校風、學風突變。

鄭東的各科老師都換了,他們有的剛從大學分配而來,有的是遠近聞名的名師。特別是班主任兼英語老師,讓他真正懂得了什麼是英語,更讓他理解了怎樣學英語。從音標都不識到通篇英語課文會背會寫,這固然有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還是在於老師的指點,英語老師的課讓人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學生髮現英語其實很簡單。

語文老師更不會每節都聽寫,相反,他總是讓我們仔細閱讀課文,並用簡潔的詞語來概括段落大意。魯迅的《一件小事》和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變色龍》印象深刻,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引人入勝

政治老師對四大名著及《隋唐演義》頗有一番研究,尤其是對其中的人物更是分析的惟妙惟肖。至今回味起來,還是很有一番滋味的。各科老師的教學都別有風格,鄭東的成績也一躍而起,始終保持着班級數一數二的位置。最讓他開心的是學校表彰各班級前三名,他拿到一張金燦燦的獎狀和十元錢獎金。父親將這張獎狀用相框框着掛在中堂畫的邊上,以示榮耀。

學校兩面相對而立的黑板,每期更新光榮榜,都有鄭東的大名,他的學習勁頭更足了。由於數學老師的頻繁更迭,他的數學相對較軟,以至於考試成績都受到了老師的懷疑,令他很是苦惱,現在想來那時數學老師出的題目太難了,一個班級僅有少數幾個人及格。

勤奮是不變的主題,向上是一種追求,當有才華的老師成了堅定的理想

時間很快,初三下學期的中考預選,鄭東毫無懸念。很快的就要中考了,班主任老師和校長逐一找成績優秀的學生談話。他毫不猶豫地說要考師範,將來當老師。儘管如此,並沒有人給予足夠的指導,最終志願沒填定向師範,這為後來帶來了一筆負擔。

轉眼,到了中考的日子,要進城考試,對於生活在農村的孩子而言更多地是對縣城的好奇。學校用拉煤的大貨車將他們這幫毛頭小子送去迎考,那貨車還是頭一次坐:好長、好高。

中考的幾天,特別地熱,大家又住在衛校的學生宿舍里,條件不是很好。天熱得讓人受不了,有同學受不了,竟然病倒了,吊完水就去考場。也不知道是熱得難以入睡,還是興奮,鄭東他們晚上都在操場上乘涼聊天。

校長和老師們買了副對講機,他們在試講,大家都很好奇。鄭東覺得老師太有本事了,什麼都會。

等待結果的日子裡,他又如兒時一樣,每天僅穿着個褲衩待在池塘里。中考成績公布了:466分,加市級優干5分,計471分,與中專分數線472分僅差一分。由於沒填定向師範,最終填了委培師範。以後的日子裡,父母既開心又犯愁,開心地是家裡出了個「吃皇糧」的,犯愁地是委培師範要多很大一筆錢。母親四處借錢,好在父母一向人緣好,有的親朋主動送來四百、五百。

通知書下來了,正如父母所料,費用比定向多了4500元,這也是日後鄭東心中抹不去的心結,很長時間難以釋懷。因為,這一筆本可省下的「巨資」,讓本不富裕的家庭再添包袱。好在,兩個姐姐打工貼補家用,加上糧價上漲,很快還上了這筆「欠帳」。

正如父母所言:「小東,你考上了,要感謝很多人,首先是辛勤培育你的老師,其次是你的兩個姐姐,還有借錢給你上學的親朋。」的確,該感謝的人是不會忘記的!

九月,帶着所有的期望,在父親和姐夫的陪同下跨進了師範學校大門。從此,與三尺講台更進了一步。

師範學校坐落在鄰縣的縣城,每天上、下午各有一班車到達,交通極為不便。

全班一共43人,但在年齡上卻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同學明顯很成熟。剛來時,鄭東還很節約,捨不得亂花一分錢。半個月的軍訓讓每個人既新奇又疲憊,但卻養成了一些好習慣:起床後疊被子,打飯自覺排隊。

學校並不是很大,一棟教學樓、一棟實驗樓、一棟藝術樓、一棟行政樓,外加三棟宿舍樓和一個大禮堂,還有一些低矮的磚牆瓦屋是老師們的宿舍。雖然比不上大學,但對於農村孩子而言,也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今天去這裡看看,明天去那裡轉轉。

學校學生並不是太多,大概也就500人左右,但有學生痞得很,「打飯插隊,走路橫衝直撞」。膽小怕事的他最怕遇見這樣的人。

學習,對於大多數師範生而言已不再重要。找女朋友,喝酒,看錄像。但女生明顯是稀缺的,有時想也白想。

時間很快,國慶節到了,放假回校在外吃麵條時遇到同屆不同班的一名女生。鄭東便與同學們談論起那女生,有同學慫恿他寫信,更有熱心同學很快打聽到了這女生的班級及姓名。他寫了一封不知算不算情書的信,遞了出去。每次遇見那女生,大夥都起鬨,弄得對方很不好意思。

一次,有幾個高年級的學長將鄭東喊了出去,這可嚇壞了他,果不其然,正是那女生的老鄉。好在,對方只是警告,而沒有什麼惡意。第二天,那女生找到他,明確告訴他不要再寫信:「我的男朋友不可能是你。」

那個年代流行交筆友,鄭東也特別愛看《遼寧青年》,偶爾地也寫寫小詩,但終究是沒有成就。倒是交了幾個筆友,信封和郵票都花了不少錢。

他早已忘了該做什麼,成天跟幾個要好的同學玩這玩那。

[1]

作者簡介

施訓洋,廬江縣廬城鎮羅埠學校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