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鬱閉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鬱閉度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鬱閉度指森林中喬木樹冠在陽光直射下在地面的總投影面積(冠幅)與此林地(林分)總面積的比,它反映林分的密度。(註:城市綠化面積也是指總冠幅比上城市總面積)。

鬱閉度是反映森林結構和森林環境的一個重要因子,在水土流失、水源涵養、林分質量評價、森林景觀建設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在森林經營中鬱閉度是小班區劃、確定撫育採伐強度、甚至是判定是否為森林的重要因子。鬱閉度可以反映樹冠的閉鎖程度和樹木利用生活空間的程度。

分類

鬱閉度有水平鬱閉度和垂直鬱閉度之分。水平鬱閉度是指一個林層的鬱閉度,同齡純林或單層林常構成水平鬱閉,形成水平鬱閉度。垂直鬱閉度是指二個及二個以上林層在垂直方向上產生的鬱閉度。它只存在於復層林中。

分級

在較早期的林分調查中,鬱閉度通常採用分級的概念,即把鬱閉度分為無林、低、中、高四個等級,對應樹冠的閉合程度如下:

①鬱閉度分級為0(無林),樹冠閉合程度(%)為[0,20);②鬱閉度分級為2(中度),樹冠閉合程度(%)為(40,70);③鬱閉度分級為1(低度),樹冠閉合程度(%)為[20,40);④鬱閉度分級為3(高度),樹冠閉合程度(%)為。

這一分級標準通常是為了便於野外調查而設立的,如果能夠準確測量鬱閉度,則沒有必要再對其進行分級,而直接記錄鬱閉度值。實際上,鬱閉度的變化是表述林木生長空間的一個重要指標。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0.70(含0.70)以上的鬱閉林為密林,0.20~0.69為中度鬱閉,小於等於0.1~0.20(不含0.20)以下為疏林。在園林設計中,可以通過種植草坪提高鬱閉度。

調查方法

鬱閉度調查時,可以在林內每隔3~5m機械布點若干個(Ⅳ個),在每個點上觀測有無樹冠覆蓋,如有樹冠覆蓋記錄為鬱閉,如果沒有樹冠覆蓋,記錄為無覆蓋。統計調查林地內有樹冠覆蓋的點數,據此計算鬱閉度。觀測時也可以拿一根長杆豎直向上捅,如果長杆碰到植物枝葉,則記錄為鬱閉,如碰不到植物枝葉,則記錄為無覆蓋。

鬱閉度是與樹冠大小直接相關的一個參數,因此,調查季節極為重要,尤其是北方落葉樹木。很明顯,初春樹木剛剛放葉和盛夏枝葉茂密時調查鬱閉度其結果肯定存在差異。因此,鬱閉度調查宜選擇在一年中樹冠相對穩定的時期進行。

如果樣地內包含2個以上地類,鬱閉度應按對應的有林地或疏林地範圍來測算。對於實際鬱閉度達不到0.20,但保存率達到80%以上生長穩定的人工幼林,鬱閉度按0.20記載。

鬱閉度主要用於表述樹木在空間上的競爭或者依存關係,更具有生態學意義,對於未鬱閉的幼林,樹木個體之間在空間上可能沒有產生更加明顯的競爭或者依存關係,因此,此時的鬱閉度可以按栽植密度計算,並進行註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