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碎色病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鬱金香碎色病毒
鬱金香碎色病毒,屬馬鈴薯Y病毒科。主要寄主為鬱金香,次要寄主為百合屬。在鬱金香生長的所有溫帶地區,特別是在生長季節早期蚜蟲介體豐富的歐洲南部很普遍。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鬱金香碎色病毒
拉丁學名: Tulipa virus
別 稱: 鬱金香花葉病毒等
界: 病毒界
綱: 病毒
科: 馬鈴薯Y病毒
屬: 馬鈴薯Y病毒屬
英文名: Tulipa virus
分布與危害
危害鬱金香。
症狀
又稱白條病(Tulip breaking virus),世界各國鬱金香產區均有發生。葉片或花瓣均可顯症,葉片上現淺綠色或灰白色條斑,有時產生花葉和斑駁。花瓣症狀常因品種不同略有變化。在紅色或紫色花的品種上,花瓣現淺黃色或白色大小不一的條紋,這倒比原來健花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病花更好看了,過去有人誤作這是新品種,造成該病廣泛傳播。在淺色或白色花品種上,因花瓣本身色素少,症狀不大明顯。與此同時種性迅速退化。
病原
TuBV稱鬱金香碎色病毒。病毒粒體線形,大小700×12-13 nm或750-175x15nm,有束狀或線圈狀內含體,致死溫度65-70℃,稀釋限點0.00001體外保毒期18℃經4-6天,該病毒有強毒株、弱毒株兩個株系。前者造成葉片和花梗出現褪色斑駁。該病毒與百合潛隱病毒LSV近緣。此外CMV、TRV、TNV也是該病毒原,其質體均為球形。鬱金香碎色病毒還可為害百合、好望角萬年青、黃花貝母等。 [1]
發生規律
1、鬱金香碎錦病的症狀呈現在鬱金香的葉片及花冠上;
2、鬱金香碎錦病的症狀發展受鬱金香品種及病毒株系的影響,並且有的還因病株發病時間的長短,環境條件的變化而出現不同的症狀,這種不同的症狀主要是呈現在花冠上;
3、鬱金香碎錦病能導致病鱗莖退化、變小,植株生長不良、矮化,花變小或者不開花,鬱金香碎錦病病毒危害麝香百合時則呈現花色症狀或隱色現象;
4、鬱金香碎錦病病毒在有病鱗莖內越冬,成為第二年初次侵染源;
5、鬱金香碎錦病病毒由蚜蟲,主要是桃蚜和其它蚜蟲做非持久性傳毒,根據有人報道還可以通過汁液傳播;
6、鬱金香碎錦病病毒寄主範圍很廣,能危害多種鬱金香及很多種百合,同時還可危害好望角萬年青等多種花卉;
7、台灣百合和麝香百合是鬱金香碎錦病的診斷寄主(很敏感,極易表現最明顯症狀)。[2]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鱗莖做為繁殖材料。對引進的鬱金香種球,應集中採用莖尖培養與熱處理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脫毒,建立無病毒繁育基地,獲取無毒苗,再進入市場。
(2)鱗莖貯藏期如發現鬱金香圓尾蚜活動,或田間發現其它蚜蟲,應及時噴40%樂果乳油1000倍殺滅,防其傳毒。
(3)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拔除。
(4)種植鬱金香的田塊,最好遠離百合屬植物,防止傳毒。
(5)發病重的地區生產上還是選用較抗病的單瓣鬱金香品種為妥。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