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邾文公楚昭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邾文公楚昭王》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六。

原文

邾文公卜遷於繹,史曰:「利於民而不利於君。」邾子曰:「命在養民,死之短長,時也。民敬利矣,遷也吉莫如之。」遂遷於繹,未幾而卒。君子曰:「知命。」楚昭王之季年,有雲如眾赤鳥,夾日以飛三日。周太史曰:「其當王身乎?若玦之,可移於令尹、司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置諸股肱,何益?不縠不有大過,天其夭諸?有罪受罰,又焉移之?」遂弗禜。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也宜哉!」按宋景公出人君之言三,熒惑為之退舍;邾文、楚昭之言,亦是物也,而終不蒙福,天道遠而不可知如此。

譯文

郭國的國君郭文公要史官占卜,把國都從郭(今山東曲阜東南南限村)遷到繹(今山東鄒縣末南紀王城)吉凶如何?史官答說:「有利於老百姓,可是對國君卻不利。」郭文公聽後說:「國君的使命就在於讓老百姓得到好處,我個人壽命的長短,就聽天由命吧!只要對老百姓有利,遷了就是最大的吉祥。」於是遷到了繹,不久,郭文公就死了。有德行的人都說郭文公是「了解天命」。 楚昭王末年,有塊雲彩像一群紅色的鳥模樣,圍繞太陽接連飛了三天.於是周朝的太史說:「紅雲擋住了太陽就擋住了國王的身體,與國君不利。應當舉行祭典,禱告上天,就可把災難降到令尹和司馬的身上。」楚昭王說:「把心裡和腹腔中的疾病移到四肢上能有什麼益處呢?假如我沒有大的過錯,上天何必讓我早死?如果我有了罪應當受到懲罰,又何必移給另人?」所以不去舉行祭典。對子這件事.孔子評價說:『楚昭王是知道大道理的,他是不應該失去國家的。」 考究一下此中的道理,當年宋景公連續發表過幾次國君應當發表的英明言詞,結果那些企圖去迷惑他的小人都不得不退避三舍。可是鄭文公、楚昭王說的話是同樣性質的,竟沒有得到一點好處。天理不可猜測竟然到這種地步。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1]。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2]

視頻

邾文公楚昭王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