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鄒高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鄒高昆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鄒高昆

國籍;中國

出生日期;1984年

鄒高昆,甲子年(一九八四)生於湖南衡陽,法名萬昆、子寬,一號蘅香居士,齋號魏晉堂。學士、碩士均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師從霍春陽喻建十等先生。現系燕京學院講師,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書畫藝術版權網簽約畫家,藝評網合作藝術家。定居天津,常住北京[1]

作品出版

境由心生一一鄒高昆花鳥畫作品集》、《鄒高昆書法篆刻集》、《國畫技法一一禽鳥卷》(待版)。

參展記錄

2013年

「喻建十·鄒高昆師生書畫作品展」,山東濰坊市美術館;

2014年

「案台清供——新青年藝術家邀請展」,河北石家莊市美術館;

「青未了——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山東泰安市美術館;

「應物象形——中國畫名家推薦展」,山東日照市博物館;

「壠上新韻——天津美院名師邀請展」,甘肅慶陽市博物館;

2015年

「筆墨丹青——新青年邀請展」,文化部藝術市場美術館,北京

藝術評論

畫案畫語

文/鄒高昆

當人們的物質資料充裕後就需要尋求精神上的滿足和自由,藝術家們便致力追求一種高度的精神自由,使之達到身心愉悅、物我兩忘、醉在其中的理想境界。

花鳥畫自脫胎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在於它尺幅墨韻之間曲盡了生命之美,正所謂「紅花綠葉有意,禽鳥草蟲含情」。縱觀花鳥畫史,自「徐黃」後,青藤、白陽、八大、石濤、南田、冬心,抑或是賓翁、白石諸公,他們筆下的一草一木、一鳥一蟲,都有精心描繪,畫面充滿着生命活力,寄託着人們對大自然的美好憧憬,亦是畫家對生命和精神的一種慰藉和超脫之道。

我學習花鳥畫,主要是上本科時得益於霍春陽先生的悉心教導。先生授課,基於傳統,佐以陰陽美學之標準加以訓練,使我受益匪淺,至今還是遵循這一規律探索學習。

後來上研究生,從導師喻建十先生。先生博學多才,精通古文、書畫,對我進一步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畫外功的修煉和提高,我們明白,藝術表現是藝術家對自然萬物關照後的主觀臆造,是藝術家的心境使然。所以我在平時學習時,書畫印兼修,多讀經史典籍,參以佛道思想,加以融匯,相互促進。在創作表現時我追求心中的真實情感,把物象、空間、色彩藉助書寫性線條轉化為藝術作品,加入自己對生活之情感、生命之感悟,使之提煉升華,變為藝術中的一種境界因素。這也正是我不斷探索追尋的一種為藝修身之道。

聊此數語,抒我胸中逸氣,叨擾師友清耳,實在罪過。

歲次癸巳冬月於魏晉堂

修心觀境之鄒高昆作品印象

文/笪楊洋

鄒高昆幼承庭訓,詩書畫印兼修,尤其擅長花鳥畫。猶記得《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談到過,「只有在既非刻意追求,又非不追求;既非有意識,又非無意識;既非泯滅思慮,又非念念不忘;即所謂『在不住中又常住』和無所謂『住不住』中以獲得『忽然省悟』。」藝術創作更是如此,詩畫中所提及的「無意為佳」這種創作狀態,大抵是源於發乎於情的自然流露,從而創造出一種平靜超脫的審美境界。如畫家自己所言,常以「佛道修心,金石養性,琴事怡情,且行且樂」,詩文、筆墨的修養互相滋養,早已融會貫通,作品中故而摻雜了一定的哲思,筆下所繪不僅表現為個人的心靈意緒或人生境界,更是闡明了自身的一種理想生活狀態。初觀其作,其筆法率真而意境幽雅,便自覺於筆墨恣意之間流淌着幾分詩韻、禪意而獨具審美。他以書入畫,畫面中的線條多用篆書和甲骨文的用筆,在營造畫面氛圍時,似乎又參以八大山人和石壺老人的元素,逸筆了了,疏朗淡遠,極富禪機佛理,於變化中透出清奇古雅之趣、澄淨高逸之風,此中之妙,非一日之功也。

宋﹑元時期文人畫的興起和發展,導致藝術觀念和審美理想俱有所變,具體表現為繪畫創作的關注點不再囿於對客觀物象的表現,轉而力求對個體主觀精神的表達,鄒高昆在創作理念上崇尚文人畫之道,而文人畫這種以情構境、寓情於物的創作傾向也影響到他的審美意識並體現在其藝術創作中。觀其畫便不難發現,他不僅做到以形為據,細緻體察物象特徵,更是深入本體,做到「處身於境,視境於心」,挖掘事物的內在精神。於「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同時,不僅旨在「暢神」、「怡情」,更是融入主觀精神的審美意趣,從而頗具情感意味。

繪畫本身的精神實質正是在於其表現的審美意境中,而鄒高昆作品中所具備的高雅韻致瀟散灑脫的藝術風格,蘊含的正是對生命本體及人生境界的心靈妙悟。禪宗所言的「修心觀境」體現到藝術創作中,即以淡泊寧靜的超脫心態達至哲理化的精妙境界,正如郭紹虞所言,「悟中帶禪,則似隱如顯,不可湊泊;禪中有悟,則不即不離,無跡可求」,其畫作也正是因這沖淡含蓄之美才顯得意味深長、富有靈性,頗具個人情懷。大抵正是緣此,當品鑑鄒高昆的畫作之時總不免被這一石一鳥、一枝一葉背後的情感內蘊所打動,深思之後又不免感嘆畫作皆因畫家參透生命本體而顯得韻味盎然,繼而心生佩服。

2015年11月13日夜

清逸解俗

文/楊健君(天津美院教授)

自古來書畫同源而同法,宋之蘇米、元明之趙董,皆兼善者也。

學弟高昆,秉性聰穎而篤志於學,天美四載,本科書法系統而有專攻,修成筆底功夫,偶及繪事亦出手不俗。進而歸於喻建十先生門下研究書藝,每有所會間,以丹青出之,精於花鳥,尤所用心,上承新羅下取寒汀,兼采津門諸家。觀其所作,筆法俊逸,設色高雅,氣息尤為靈動,蓋非天資優秀而學有所宗者不能至也。其題跋小字以高古可、超然不俗,甚能與其畫作有相得益彰之妙。

高昆青年才俊而有此成績,足以令人驚嘆,想之他日,以此天秉與苦修之功,定當不可限量也。

歲次壬辰之秋於津門,健君題之。

相關視頻

書法講解《禮器碑》鄒高昆老師課堂示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