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鄒平市孫鎮位於鄒平市北部,小清河南岸。南北長11.2公里,東西寬11.5公里,全鎮版圖面積98.5平方公里,轄41個行政村,擁有耕地面積9.5萬畝,境內居住人口3.8萬人。[1]

省道慶(雲)淄(川)路橫貫南北,西距濟南國際機場50公里,北距濱州僅一小時路程,南距濟青高速公路15公里、距膠濟鐵路30公里,東距青島港兩個小時路程。西漢時鄒平縣治所在。2200年的文明史,讓這裡人文薈萃,文化底蘊豐厚。

中文名稱:孫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山東省鄒平市

面 積:98.5平方公里

人 口:3.8萬

目錄

歷史沿革

是西漢時鄒平縣治所在地。1958年建孫鎮公社,1960年改區,1968年復設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建鎮。1997年,面積98.5平方千米,人口3.8萬,轄孫鎮、前劉、坡莊、懷家、北安、高唐、大里莊、范家、大三戶、小三戶、馮家、小陳、張家莊、蔡家、劉張、北王、新高、黨里、於何、輝里、辛集、大陳、信家、羅家、王伍西、王伍東、周家、五戶、東安、腰莊、張趙、有理、潘劉、車郭、曹王、鄭家寨、楊家、孟坊、時家、岳官、霍坡41個行政村。

經濟狀況

孫鎮鎮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鎮人民開拓創新,真抓實幹,譜寫着千年古鎮的世紀新篇,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450元。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以發展小麥良種、畜牧、蔬菜、牧草生產為突破口,大棚蔬菜、肉牛、奶牛、生豬、波爾山羊基地已初具規模,全鎮小麥良種繁育面積突破1萬畝,棉花良種繁育面積達到1.6萬畝。尤其是畜牧業,全鎮建設21個畜牧養殖小區,建成了魯北最大的活牛交易市場,奶牛存欄7000頭、肉牛存欄2.5萬頭、生豬存欄4萬頭、波爾山羊存欄8000隻,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1%,成為「濱州市畜牧業生產強鄉鎮」。圍繞當地豐富的農牧資源,構築起肉牛屠宰、棉花加工、石化機械管道配件和機械加工製造四大支柱產業,是山東省最大的蓖麻油生產基地、鄒平縣最大的油脂生產基地、山東省市最大的農機交易市場和鄒平縣最大的石化配件基地。如今,全鎮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心思上。

農業發展

孫鎮屬黃淮海平原,境內地勢低平,壤肥沃,水網稠密,水路暢通,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各類農作物生長。全鎮擁有耕地面積9.5萬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等。鎮黨委、政府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為重點,積極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布局實現了由糧棉單一型向糧經飼型轉變,農產品種類發展到糧、棉、蔬菜、畜牧、牧草、良種等六大主導產業。以魯北小麥研究所為依託,大力發展小麥良種繁育,良種繁育面積突破10000畝;以三龍油棉集團種業公司為依託,大力發展棉花良種繁育,全鎮抗蟲棉種植面積達到4.9萬畝,良種繁育面積達到1.6萬畝;牧草達到1000畝,速生豐產楊種植面積達到2000畝,馮家村被中國農學會定為科教計劃試點村。畜牧業取得突飛猛進地發展,畜牧產業占全鎮農業總產值的51%,成為全鎮的支柱產業,是「濱州市畜牧業生產強鄉鎮」、「濱州市奶牛生產基地鄉鎮」。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科學化飼養,重點發展肉牛、奶牛、生豬、波爾山羊和牧草生產。全鎮已建成21個養殖示範村和3268戶養殖示範戶,肉牛存欄2.8萬頭,奶牛存欄7000頭,波爾山羊8000隻,生豬存欄4萬頭,優質牧草1000畝。大力推廣青貯技術,全鎮建起高標準青貯池1106個、青貯飼料6萬立方米。全縣六大交易市場之一的活牛交易市場占地60畝,年交易量1.2萬頭,交易額突破4000萬元,成為輻射周邊縣市的大型交易市場。投資60萬元建設了波爾山羊良種繁育基地,引資280萬元建設了三元雜交豬良種繁育基地,引資600萬元建設了奶牛良種養殖繁育基地。總投資5000萬元、年屠宰肉牛6萬頭的鄒平縣肉牛屠宰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填補了鄒平縣這一行業的空白,建成後將形成市場帶基地、基地連農戶和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發展格局。

糧食生產

2004年全鎮糧食總產 33915噸,耕地單產488千克,至2009年,糧食總產79908 噸,單產510千克。

畜牧業

2004年全鎮生豬存欄4.6萬頭,肉牛2.8萬頭,奶牛5000頭,羊1.8萬隻,肉食雞出欄10.6萬隻,鴨出欄9萬隻。至2009年底全鎮生豬存欄23753頭,肉牛4130頭,奶牛2800頭,羊1380隻;肉食雞出欄10.8萬隻,鴨出欄 3.32萬隻。

農田水利

2004年全鎮共有橋、涵、閘227座,機井1866眼,標準化灌溉溝渠146千米。2009年共有橋、涵、閘336 座,機井2574眼,灌溉溝渠158.6千米。

農業機械

2004年,全鎮農機總動力88065千瓦;2009年農機總動力88045千瓦。

視頻

鄒平市今日正式掛牌成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