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鄒冰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鄒冰松,男,1964年2月出生,湖南望城縣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4年7月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畢業。1987年7月在中科院高能所獲碩士學位。1990年7月在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獲理學博士學位。1990年至1992年在瑞士國立粒子物理核物理研究所PSI做博士後。1992年至1998年受聘於倫敦大學。在英國國立盧瑟福實驗室工作。於1997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第一批「知識創新工程引進國外傑出人才」。現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工作)。

科研

主要從事強子譜、強子結構和強子-強子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對pi-pi相互作用和標量介子譜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為發現和確立最佳標量膠球候選者做出重要貢獻;在反核子和J/psi 物理研究中進行了一些開拓性的工作,提出並主持課題組開拓了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開展核子和超子激發態研究的新項目,使我國在重子譜這一國際競爭激烈的、物質微觀結構研究的最前沿領域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在重子結構方面,提出質子中的奇異夸克成分及重子激發態中的五夸克成分可能主要以某種特定的夸克有色集團的形式存在的新見解,解釋了傳統的3夸克模型和介子云模型遇到的一些突出的困難,受到國際同行的重視。

已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百餘篇,他人引用2千餘次;在國際會議上做學術報告二十餘次,其中大會特邀報告十餘次;應邀擔任PANIC(粒子和核物理)、HADRON(強子譜)、NSTAR(核子激發態)、MENU(介子核子物理)、MESON(介子物理)、STORI(儲存環核物理)和APFB(亞太少體物理)等系列國際會議的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

榮譽

2000年,獲首屆胡濟民核教育科研獎。

2001年,獲百人計劃終期評估優秀獎勵基金。

2002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2003年,獲中組部、中宣部、中統部、人事部、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授予的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

2004年,入選國家七部委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9年,獲中國物理學會吳有訓物理獎。

2015年7月31日,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中國科研人員

中國科協測算,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從2006年的近4200萬人,增至2016年的9154萬人。我國投身研發活動的人數也呈現出逐年增長趨勢,總量保持世界第一,2007年至2016 年,從173.6萬人/年增長到387.8萬人/年。R&D研究人員[1]在2016年達到169.2萬人/年,占R&D人員的比重為43.6%。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中國研究與發展(R&D研究)人員全時當量數占全球總量(世界41個主要國家和地區合計數)的比重從2009年的18.8%上升到2015年的21.9%,位居全球首位[2]

視頻

鄒冰松 相關視頻

中國歷史文化---126復興儒學的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第1講 理學興起與程朱理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