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那年暑月蟬鳴時.賞析(史發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那年暑月蟬鳴時.賞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那年暑月蟬鳴時.賞析》中國當代作家史發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那年暑月蟬鳴時.賞析

塵世間至悲的,莫過於,我來,你卻已離開。 一個聞所未聞的悲情世界,一段校園男女的曠世絕戀,書寫世俗紅塵中萬千柔情。 現代科技令人瞠目的今天,醫學卻有驚人的誤區。真正的文明還是華夏文明,最好的醫生就是患者自己。

網友評論

那年暑月蟬鳴時這本小說,開創了這類型小說的新思維,新流派,無論是文字的精煉,還是情節安排,都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國學功底,引人入勝,讓讀者有一種代入感,情節起迭,處處有伏筆,當你認為故事的結果是某個之後,卻反其道而行,讓我詫異無比,情不自禁的想看下去,為主人公時而擔心,時而高興,時而哀愁,時而興奮,可以說,這本:那年暑月蟬鳴時,是近來網絡小說界中的精品,值得一看!

一部與時俱進的時代力作

《那年暑月蟬鳴時》是作家長玉繼長篇小說《這輩子欠你》之後的又一大長篇力作。大凡讀過長玉作品的人,都會被他小說中深切的生活真實與濃厚的生活氣息所感染。他獨具慧眼,從社會「生活的大書里扯下幾頁來」(別林斯基),然後又把這幾頁合在一起,虔誠地奉獻給了讀者。儘管第一次讀《那年暑月蟬鳴時》酷暑難耐,卻絲毫不影響我對該作品的賞析。

一 在生命的創床上結出愛的果實

人世間最美好的感受莫過於人性的愛與溫暖。《那年暑月蟬鳴時》講述了「我」(鄭涵笙》、鄂西教育局一名普通的公務員,在參加單位的體檢後,被確診為癌症。懷着對癌症未知的恐懼和自身本能對生命的渴望,「我」踏上了如唐僧西天取經般的求醫之路。作品再現了「我」對癌症的恐懼、絕望和心存幻想,手術後出現的種種狀況,都讓「我」始終在希望與失望中沉浮。雨涵、周慕雨、若雲這三個女人在「我」重症時給我的愛,讓「我」見證了人間至真至純的親情、友情和愛情,體現了人性中最真實的善良!筆者一直覺得這是一部罕見的、難得的作品!是當下教育題材乃至醫學題材創作上的重大收穫。這樣的創作實績,為反應新時期教育題材和醫學題材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小說家在體味現實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如意。難耐的孤獨與寂寞、世人的冷嘲與熱諷、創作中出現的各種困惑等等,無不讓小說家們自暴自棄,表現的不光是對長期坐冷板凳的一籌莫展,還有理性思維隨着文學天秤向着世俗一端無節制地滑落。於是,小說家們筆下出現的就難免是一些應景之作,很難觸動讀者內心深處那根最敏感的琴弦。這於讀者而言,不得不說是一大憾事。然而,《那年暑月蟬鳴時》卻給了我意想不到的驚喜。或許是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緣故,長玉以教育工作者特有的善心、愛心與敏銳,捕捉了生活中諸多的社會內容,為他的小說注入了天然的、充分的養分。他在不但觀察的同時,也在時時體驗。他沒有特意去闡述和表達什麼,他只是很隨意地將一個普通教職員的悲歡付諸於作品中,讓更多的讀者去思索、去探究。他說:「這一路走來,有很多觸動靈魂的東西必須記下來,或許這樣可以惠及後人」。他寫小說中的人,其實也是在寫自己的心,他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的生命和靈魂。因此,他的小說讀起來才那麼走心。應該說作品中的「我」是非常幸運的。作家通過在重症中對生命的體悟來達到影響精神的目的,作品的容量之大不得不讓人心生敬佩!比如:性格不合而離婚的妻子雨涵在「我」大病之時走進了我;同事若雲,以純潔的愛情為病中的「我」帶來愛的滋潤;尤其是大學時的初戀情人周慕雨——一個成功的女企業家,獨自一人為當初的年幼無知承擔了太多,甚至不顧世俗的眼光,為「我」誕下兒子並撫養成人。並在「我」重病之時帶我去求更好的醫生,她用生命成全了一個完全康復的「我」。還有眾多的醫護人員,比如王沁言,被患者家屬打得渾身是血之時,卻毅然挽起袖子為打人者的女兒輸血,及時地挽救了她的生命。他們的無私與勤奮,愛與真情,無不讓「我」感到人性的溫暖。小說雖然人物眾多,卻始終圍繞人性中的親情、友情與愛情在寫,讀着讀着就讀出了真情,品着品着就品出了溫暖。重病中的生活想必是冷色的、單調的,但在長玉的調色板上,卻是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讓人覺得他作品中強大的客觀生活實感和質感。他能把五光十色的豐富多彩的生活統一到單純的色面中,這不得不說是他的能力,也是他獨具匠心之所在。人性的溫暖就在這樣的畫面中盡顯凸顯。

二 在不事雕琢之中凸顯藝術魅力

好的作品總是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着廣大的讀者朋友。不同的作家對現實感受和理解的角度與重點也相應的不同,因而表現生活的方式、角度和手法也不一樣。長玉在《那年暑月蟬鳴時》里也有他自己獨具的方式。他要表達自己的意願,但他始終恪守着必須用藝術形象說話的原則,通過具體靈魂的展示以達到反應社會「問題」和「見解」的目的,這是他獨特地從生活的複雜關係中提取的,而又緊緊地與藝術形象擁抱在一起,都帶着生活的露珠兒和時代的烙印,充滿着生活自身強大的邏輯力量和時代氣息。他的小說,可以說單單從「我」病重之中發現的一系列事件中,恰到好處地拈取了生活中的側面、斷面及細微的平凡之事,發現並提出了各種各樣發人深省的社會問題。他敏銳地發現了問題,卻又含蓄地、委婉地、藝術地表達了出來。比如,作品中提及鄂西教育局將要面臨一次大檢之時,剛好這個時間又是教育科長「我」(鄭涵笙)重病之時,於是就有了副科長楊默之與李副市長之間的苟且,楊默之精心製作的那場「天女散花」的彩排,非但沒有給省里考察工作組的領導帶來絲毫的驚喜,反而醞釀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重大安全事件——導致十多個孩子不同程度地受傷。這裡,作家在副科長楊默之身上着筆雖然不多,但是一個不擇手段、一心向上攀爬之人的嘴臉已經躍然紙上。他的野心不僅僅只是表現在他的事業上,他的婚姻也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如果不是因為老丈人是商業局的局長,他,楊默之也不會娶局長之女吳進香為妻子,也就不會有楊默之一根煙斗換媳婦的故事,當然也就更不會有他在事業上的一帆風順了。正因為如此,楊默之才有調到市一中教研組的機會,以致後來又傳聞他與女教師柳沐卉之間的緋聞,以及對若雲的騷擾。還有他在狗急跳牆之時對文局的誹謗和控告、對文局人品的質疑:他懷疑文局與女企業家周暮雨之間有什麼不正當的勾當——以為文局侵吞了海天公司返給教育局的那筆折扣費。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作家精心設下的懸念,筆者抱着對這一個又一個懸念的探究,終於弄明白了這樣一個事實:在文局的要求下,每一年的業務折扣費都沒有作為局後勤辦的收入入賬。文局說,市教育局是行政部門,經費有市財政保障,已經夠用了,不能再要這些錢了。他要求周暮雨把這筆錢直接捐獻給市殘障孤兒院。實際上,早在海天公司給市殘障孤兒院捐款之前,文局已經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在孤兒院裡認養了兩名被遺棄的孤兒。周暮雨正是在文局的感召之下,把折扣款捐給了市殘障孤兒院,她甚至把公司的一部分利潤也投入到了市殘障孤兒院裡。楊默之當然不知道這筆折扣費在文局的要求下,已經捐贈給了市殘疾孤兒院,他以為文局私自留下了這筆款項。這裡不僅僅只是道出了文局的正直,同時也為他多年的合作夥伴周暮雨澄清了不白之冤。石破玉而生輝,水杯珠而嬌媚。文局與周暮雨因正直善良終於得到大家的信任、尊重和愛戴。一個卑劣的靈魂總是能襯托出一個高尚的靈魂來。試想:楊默之從一個普通的、帶着泥巴味的大學畢業生直接調到市一中的教研組任副科,他應該很滿足了,或者他更應該抱着感恩的心踏踏實實地工作才是。然而他卻在科長鄭涵笙病重之時想取而代之,想藉機展示自己——玩個人官僚形式主義,導致在彩排之時發生了重大安全事件,他機關算盡,最終成為階下囚。讀完之後,筆者的內心就像翻起了五味瓶——久久不能平靜!人心不一,欲望總是沒有止境。一個不擇手段,一個卻一心向善,這就是人與人的不一樣。這個社會本身便充斥着這樣那樣的人和事,因為藝術的中心即是人。長玉就是在這樣的理念下創作的。無論是寫正面人物,還是寫反面人物,都不那麼刻意。但他筆下的人物卻個個鮮活,筆鋒所到之處,處處有生活,處處有矛盾。從一個人物身上牽引出更多的錯綜複雜的關係,着筆雖然不多,卻把人物寫的更內在、更細膩、更個性化和恰如其分。從而給我們活畫出鄂西教育局局長的安分、政治、善良、慈愛的豐滿形象。作家正是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所以才寫出了這樣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同時也尖銳地反映出幾多問題:權力之爭的問題、表面工作的問題、幹部的作風問題等等。他的小說真實自然,仿佛信手拈來,事實上,這種藝術境界正是對生活原型進行了加工、艱苦提煉的結果。

三 在平凡的生活中追尋文化之魂

好的小說家都是具有責任擔當和歷史使命的。長玉作為鄂西沮河的兒子,他秉承了沮河豪放與柔情的雙重性格。他比任何人都要懂得: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站在靈魂視點的高度上,向着人類精神的縱深處進發。筆者記不清楚是在哪部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沒有「秘密」,就不會有孤獨的個人,沒有孤獨的個人,就不會有真正的小說誕生。長玉就在這樣的孤獨中探索文化的奧秘。這本是一個地地道道悲情的愛情故事,但他卻不是為寫愛情而寫愛情。他作品中的女主角周暮雨獨自一人承擔了太多太多,但她不變初衷地只為小說中的男主角「我」(鄭涵笙)而活,並在「我」病重之時,將海天公司的分公司設在鄂西這樣一個小縣城的良苦用心無非是為了病重中的「我」(鄭涵笙)。同時她將公司的大小事務都交給了副總老趙,也是為了騰出更多的時間陪「我」(鄭涵笙)。她要帶「我」(鄭涵笙)去見中醫武博士,她要讓「我」明白中醫有着很先進的理念,它講究的是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整體觀念首先是指治病時應該把人體作為一個整體,不能單獨割裂開來,比如腎臟出現問題,人體就會耳鳴,因為腎開竅於耳;也容易骨質疏鬆,因為腎主骨生髓;也會出現腰酸,因為腰為腎之府;還會出現早泄、滑精。腎虛也會影響肝、心、肺,脾胃的正常功能。當然,中醫的整體觀念不僅僅是指人體內的臟器是一個整體,它還包括人與自然也是一個整體。人是自然界的一份子,所以自然界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應遵循自然規律。春天要晚睡早起,冬天要早睡晚起,冬天要多吃蘿蔔,夏天多吃薑等等。還有,你在哪個地區生活,你還要順應當地的環境和飲食。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周暮雨雖然花巨額為「我」買了美國進口乾擾素,但是,她通過對中醫的研究,還是不提倡「我」注射干擾素,她覺得那根本就不能解決身體本身的病因。

周暮雨苦口婆心給「我」灌輸中醫理念,在將信將疑中,「我」按中醫武博士的意思用藥服藥,身體居然神奇般地好起來了。寫到這裡,筆者不由得興奮起來,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亦如一道難解的幾何題,在苦思憫想中終於找到了那條輔助線,這條輔助線便是那個「又一村」(即勝於雄辯的事實),這個事實便是患者通過親身體驗得出的結果。原來,在現代科學如此巔峰發達的今天,醫學或許也存在着誤區。這個顛覆一切常人認知的「秘密」,為現代醫學提供了一個不同位的思考,也為更多的醫務人員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覺。或許小說本身並不是經驗的訴說,它有着比這更複雜的精神事務需要解決。小說的精神是複雜性。針對小說的精神複雜性,長玉塑造了周暮雨、鄭涵笙、武博士這些複雜的人物形象,並通過事實,詮釋了這種小說精神。作家虔誠地祈望我們的華夏延續幾千年的深厚文明與精華,能在這個美好的時代煥發出它奪目的光彩!筆者覺得這樣的創作才是真正完成了小說創作的基本使命,意在用現代之眼追求一種文化之魂。

《那年暑月蟬鳴時》,通篇都是「我」(鄭涵笙)的自述,讀起來親切自然,恍若在做一次心的體驗。作品側重心裡描述,人物的內心獨白在作品中比比皆是,但卻給讀者一點繁瑣思想都沒有,反而有助於對文本的理解,且韻味十足,精粹準確。從一個患者身上表現出來的種種舉動和言語,都那麼自然而然,表現力相當強,大有評書之精彩。另外在謀篇結構上也是疏而不漏,總能在峰迴路轉中將質疑釋懷。不得不說的是:這部作品的結局讓筆者心裡很「堵」。究竟是如何「堵」?那就是——決意寫這篇賞析文字時,卻難以下筆。本着對文學的敬畏精神,讓自己不可能太隨意,這個難度就是筆者必須面對的障礙。筆者心裡最堵的是作家筆下那個美麗善良、用情專一、大愛慈愛、堅韌頑強、敢拼敢闖的女主角周暮雨,最終卻在資助殘障兒童的途中因車禍而離開了人世,離開了她牽腸掛肚的男人和兒子。像周暮雨這樣的女子,無論是作為現實中的偶像,還是小說中的精神形象,都應該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和心目中。她的離開,無疑讓作品蒙上了一層悲情。周暮雨的結局讓筆者很糾結——長玉怎麼那麼狠心地把她寫死了?但是仔細一想:卻又是把她寫活了!單單從那一場前所未有的葬禮中就足以見證。這樣的立意反而讓作品更具有厚重感和藝術性!

《那年暑月蟬鳴時》咋一看書名,便有探尋的味道——那年暑月蟬鳴時,究竟發生了一些什麼事呢?讀罷全文,方才釋懷。在鄂西小鎮,長玉給廣大讀者朋友們提供了一幅有關教育醫學全景風俗畫。作家憑着對生命的熟稔的深度,將自己觀點的隱蔽性與作品思想的明朗性,較好地辯證統一起來。讓讀者如同親歷了鄂西小鎮教育部門和醫學部門的喧囂。喜好讀書的朋友,不妨去感受和領略一下從喧囂的風俗畫裡投下的那束安靜、厚重、溫暖的陽光吧。[1]

作者簡介

史發竹,祖籍重慶巫山,現居湖北當陽,2009年以來,在全國多家刊物發表小說、散文、詩歌和書評三十餘萬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