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邢窯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邢窯遺址是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內丘縣、臨城縣、邢台縣及邢台市區境內的邢窯瓷窯遺址。

簡介

邢窯是中國白瓷發源地之一,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從1950年代初起,陶瓷考古界和史學界專家先後到河北省內丘縣實地尋找邢窯遺址,但一直未能發現。

1980年初,臨城縣二輕局成立「邢瓷恢復研製小組」。不到半年,該小組在臨城縣境內共查出祁村、崗頭、西雙井等邢瓷窯址18處。1981年春,發掘臨城縣祁村唐代邢窯遺址,在1.5米厚的黃土下發現60公分厚的瓷片堆積層[1]。1981年4月25日到27日,邢台地區科委、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在臨城縣召開由中央、河北省、邢台地區、臨城縣考古工作者及新聞部門參加的「邢窯與邢瓷藝術鑑賞會」,與會專家考察了瓷窯遺址,鑑定了出土器物,隨後一致認為臨城縣發現的瓷窯遺址應為「唐代邢窯」或說「邢窯的一部分」,「至少也是邢窯的正統或親支近派」。同年5月,新華社、人民日報、中新社播發《臨城探尋到新的唐代瓷器窯址——出土的白瓷器物就是著名的唐代邢瓷》、《「邢窯之謎」的解開》等報道,公布了這一考古發現。

1984年夏到1985年夏,內丘縣發現邢窯遺址20多處。1987年至1990年,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為主組成的邢窯考古隊進入內丘縣、臨城縣工作,逐一核實已發現的窯址,確定邢窯窯址21處。到2011年,確認邢窯遺址26處。2003年5月至8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對內丘縣步行街建設工地的邢窯遺址開展搶救性發掘,發現部分唐代細白瓷盒、、罐類器物底部或蓋上刻「盈」、「官」、「翰林」字款,這為各地出土的相應款識的白瓷找到了窯口。特別是此次出土的十多件「官」字款器物,改變了古陶瓷學界向來認為「官」字款是定窯特有款識的觀點。

1996年11月20日,內丘縣、臨城縣境內的「邢窯遺址」被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代為隋至五代。

2013年4月9日,「201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河北內丘邢窯遺址入選[2]。內丘邢窯遺址於內丘縣城城區發掘,發掘面積1200平方米。主要遺蹟有北朝至清代的窯爐、墓葬、井、灰坑、灰溝等,出土瓷器及窯具殘片數超20萬片,完整及可復原器物超2000件,器形包括碗、、壺、、瓷塑、俑、模子等及窯柱、匣缽、支釘等窯具,還出土有陶罐、陶盆、陶缸、陶瓮、陶瓦當及瓦當模子等陶器。重要發現表現為窯爐組合形式完整,北朝的灰坑、遺蹟豐富,還發現了隋三彩。遺物中發了「高」、「上」兩種刻款器物殘片,可能對解釋已知的「官」、「盈」、「翰林」、「昌」等款的字義和器物用途有幫助。

視頻

邢窯遺址 相關視頻

邢台內丘邢窯遺址
邢窯博物館邢窯遺址博物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