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邛崍市水口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邛崍市水口鎮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陲,文井江畔,地處邛崍市西部,距邛崍市區20公里,成都市區90公里。東與臨邛鎮、北與大同鄉、南與平樂鎮相鄰,西與南寶山鎮大邑縣接壤。屬于山區鄉鎮,全鎮轄11個行政村,2個社區,176個村民小組,幅員面積115.87平方千米,總人口23916,是邛崍西路片區重要的交通、物資集散地。2019年1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決定:撤銷水口鎮。[1]

中文名:水口鎮

外文名shuikou

別 名:水口場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 地理位置:成都平原西南,邛崍西北

面 積:116.75 km²

下轄地區: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水口鎮水口場

電話區號:028

郵政區碼:611542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天下第一堡

機 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火車站:成雅鐵路 邛崍站

車牌代碼:川A

歷史沿革

據《邛崍縣誌.疆土志》載:「水口者,西北山溪水會合之區,又為文井江流必經之道。山川幽異,物產茲豐,易於富賈。」此乃水口得名之由來。

單憑水口地名的由來,就足以給人美好無限的遐想。「自古水口火井城,天罡足下隱真名」。經考證,水口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發現了清潔能源天然氣,並利用天然氣熬鹽。

據史料記載,早在北周時水口就設置為「火井鎮」。

隋瘍帝大業12年升為「火井縣」,縣衙就在現今水口天罡祠後面,著名大學者、星象學家袁天罡就曾在此任縣令。因此水口在唐時就成為了邛州西路熱鬧繁華的商業中心。後來這裡着重發展人工加工油菜籽的榨油業,因此後來就改為水口。

清康熙四年(1665年)知州肖恆,編全縣為「封愛」、「孝義」、「文台」三里,水口屬孝義里第六甲。

民國元年(1912年),仍沿襲清朝制度,水口行政劃名為「水口團」,統領為總保,共轄六個分團,即中和團,禮義團,正容團,仁禮團,忠義團,三教團,下設甲、牌,甲設甲長,牌設牌首,每團若干甲,每甲十牌,每牌約十戶。民國2年,總保改稱團總,各分團的保正改為保董。民國22年,中和團所轄沙田頭、陳山等地劃歸今大同鄉。民國24年,廢除團甲牌制,實行「鄉閭鄰制」,鄉下設閭,閭下設鄰。次年又實行聯保制度,將水口團改為水口聯保,設聯保主任,轄二十四個保,保設保長,保以下轄若干個甲,甲設甲長。民國29年,實施新縣制,水口聯保更名為水口鄉,實行鄉保甲制,設正、副鄉長各一人,以下仍為保甲編制。

1949年12月7日(農曆10月18日),水口獲得解放,初期由解放軍和縣派工作隊主持全鄉的工作,組織機構和轄區與解放前同。1950年11月成立鄉農協,協助鄉公所工作,行使人民政權權力。1952年9月土地改革結束後,建立鄉人民政府,同時將油榨鄉劃出的回龍村歸龍馬村,而將白雲、陡嶺,牛心、火台、花園、大埡、風洞等七個村分出建成冉河鄉,水口鄉只轄集群、錦煌、石尊,同心,龍池、福泉、水井,飛龍,官渡、龍馬等10個村。

1955年,水口、中興、冉河鄉合併為水口鄉,同時將金山村兩個組劃歸南寶鄉秋園村。1958年10月改為水口人民公社,1981年改為水口鄉,1986年改為水口鎮。

2004年,馬湖鄉併入水口鎮後,幅員約為106平方公里,有十三個行政村:集群社區、梁山村、青獅村、曙光村、合江村、金山村、石尊村、李桅村、白象村、鐘山社區、響水村、紙房溝村、陳溝村。

原馬湖鄉位於四川省成都邛崍市市境西部,距市區11千米。1940年置馬湖鄉,1958年改公社,1982年改鄉。1996年,面積33.9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轄梁山、響水、紅岩、惜字、鐘山、祠堂、高岩、紙房溝、安子、陳溝10個行政村。2004年撤銷併入水口鎮。

2019年1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決定:撤銷水口鎮。

地理環境

水口鎮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陲,文井江畔,地處邛崍市西部,距邛崍市區20公里,成都市區90公里。東與臨邛鎮、北與大同鄉、南與平樂鎮相鄰,西與南寶山鎮、大邑縣接壤。

幅員面積116.75平方千米,境內最低海拔510米,最高海拔1832米。有耕地面積18740畝。境內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林木繁茂,物產豐富。

水口地處四川盆地西部,地勢西高、東低,呈狹長形,東西長40公里,南北寬7公里,集鎮以東為丘區,以西為山區。屬玉溪河主幹渠自流灌區,水資源豐富,具有優美的風光、良好的植被。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的特點。氣溫的日、年變幅小,年平均氣溫15ºC,最熱月8月,最高氣溫29℃,最冷月1月,最低氣溫零下10℃;降水集中於夏季,年雨量1135毫米,年相對濕度平均78.3%;年可照時數1107.9小時,無霜期272天。適宜農作物生長,境內竹、木和青石、頁岩礦豐富。

自然資源

水口鎮是邛崍市的西大門第一大鎮鄉,國家級旅遊景點天台山環線邛蘆路貫穿全境。文井江兩岸南北高、東西低,山丘壩均有,水資源極其豐富,具有優美的自然風光、良好的植被、宜人的氣候,年均氣溫13℃,降雨量1659毫米,無霜期230天,適宜農作物生長,屬亞熱帶針闊葉林帶,森林覆蓋率70%,境內竹、木、中藥材、珍稀動物和石灰石礦豐富。全鎮有豐富的森林,竹子資源,名優產品,主要是年出欄優質的成都麻羊約6000餘只。茶葉2000餘畝,年產20餘萬斤干茶。農業占有主導產業地位,最具特色的是六大基地(蠶桑基地、制種基地、色塊基地、秋海椒基地、竹源基地、茶葉基地)等產業。

視頻

水口鎮風光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