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邙山大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邙山大捷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名稱: 邙山大捷

參戰方: 北齊、北周

主要指揮官: 蘭陵王高長恭

發生時間: 公元564年冬 (南北朝時期)

邙山大捷,河清三年(564年)十二月,北周發兵北齊,圍北齊重鎮洛陽蘭陵王率五百名騎兵衝進北周軍隊的包圍圈,為金墉解圍,北周軍隊最後放棄營帳逃走,從邙山到谷水的三十裡間的川澤之地,都是北周丟棄的兵器輜重。高長恭在此次場戰役中威名大振,士兵們為此次戰役而謳歌他,即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1]

引用國寶檔案資料

中國的南北朝時期,也就是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是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到北朝的末期,北魏被北齊和北周取代,北方主要的戰爭就發生在北齊和北周之間,歷經數十年不止。

公元564年的冬天,北齊重鎮洛陽被北周十萬大軍圍困,守城部隊已經彈盡糧絕,形勢岌岌可危,如果洛陽陷落的話,將直接威脅到北齊政權的存在。北齊武成帝萬分焦急,急詔全國各地的軍隊前去解洛陽之圍。

北齊全國各地的軍馬星夜兼程趕到洛陽城外,沖向將洛陽圍成鐵桶的北周軍隊。三軍將士竭力拚殺突破了北周軍隊圍城打援的第一道防線後,再也無力向前挺進了。眼看着北周攻城軍隊逐步地加強攻勢,洛陽城的守軍心裡已經絕望了。如果北周軍隊攻下洛陽城,轉回身再來對付北齊援軍的話,北齊的援軍面臨的就是滅頂之災了。

就在這危急的關頭,北齊軍隊的一員將軍,率領了五百士兵沖向千軍萬馬的北周軍隊。這位將軍身穿鎧甲,手握利刃,在人群中格外醒目,然而最吸引人的是他的臉部,他的臉上帶了一個面目猙獰的面具,看到叫人不寒而慄。

這位將軍驍勇異常,加上他臉上的猙獰面具給敵人心理上的震撼,北周的軍隊竟然攔不住他。他率領五百士兵在北周軍隊中殺出一條血路,衝到洛陽城下。

此時的城內守軍已成驚弓之鳥,疑心有詐,不敢貿然打開城門。他們要求這位將軍摘下面具,亮出他的本來面目。將軍答應了,當他摘下面具以後,城內的守軍頓時歡聲四起,因為這位戴面具的將軍不是別人,正是北齊一代名將,蘭陵王高長恭。

因為蘭陵王容貌出奇得俊美,像個美麗的女子,所以在戰鬥中往往會被敵人所輕視。於是蘭陵王為了震懾住敵人,命人打造了面目猙獰的面具,以後每次出戰,蘭陵王都戴上這個面具。

當守城的士兵們知道戴面具的將軍是蘭陵王以後,打開城門和蘭陵王的軍隊一起殺向北周軍隊,北周軍隊大敗。這一場大戰被史稱"邙山之戰"。史書這樣記載北周軍隊慘敗的樣子:"丟營棄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軍資器械,彌滿川澤"。

史書記載

芒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   ——《北齊書·卷十一 列傳第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