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鄧艾非死不可(侯文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鄧艾非死不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鄧艾非死不可》中國當代作家侯文君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鄧艾非死不可

三國魏國傑出軍事家鄧艾才能堪比諸葛亮司馬懿,其許多見解非同尋常,而且多被司馬採納。尤其以區區萬人精兵偷渡陰平,斬殺諸葛瞻諸葛尚,其後突襲蜀國京城成都,逼降劉禪文武君臣,是為古往今來成功的突襲戰例。但好景不長,他受同是滅亡蜀國的鐘會攻訐,雙雙客死異國。原因何在呢?實則功高蓋主、短於收斂、失卻靠山是其歸宿必然的根本所在。

一介平民將領竟然一舉實現曹操司馬懿等諸多梟雄都沒有完成的朝思暮想,自然已是功高蓋主。而且幾近兵不血刃,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沒有類同司馬懿大量耗糜糧秣損折兵員的狼狽不堪,此戰促成了鄧艾古代著名軍事家的顯赫地位,自是朝野同慶。一時,鄧艾聲譽雀起,如日中天,官封太尉。功高鎮主的威懾波及權臣司馬昭的承受能力,雖然鄧艾是司馬懿門生,但司馬昭也會有莫名的感受,微妙的心理變化也在潛滋暗長,而鄧艾竟也渾然不知,雖然他能遠察吳國太傅諸葛恪高調張揚的死亡隱患。須知,即使權臣處於此種狀態,也往往會頃刻灰飛煙滅,高處不勝寒的滋味的確苦澀難咽。不必說漢初韓信彭越英布盧綰等人的兔死狗烹,不必說三國董卓王允李傕郭氾等人的燈籠代換,單是司馬懿誅殺曹真孫亮除掉諸葛恪楊儀追殺魏延無一不是鮮血淋漓,而且鄧艾沒有蕭何自毀形象避禍的膽識和張良急流勇退的謀略,所以父子死於非命也就在所難免了。

依情按理,鄧艾應該想到明哲保身的鮮血警示,然而他卻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了,竟然做起了政治侏儒的淺薄夢囈,就是不知收斂自己,反而格外旌揚高調矜誇炫耀,而且公然簪越職權,不經魏國朝廷授命,就大肆冊封蜀國君臣,這樣又把朝廷和司馬昭置於何地?蜀國君臣部隊又聽命何人?鄧艾不啻有了擅越職權自立方國的嫌疑。這就給了居心叵測的政敵鍾會以可乘之機,而且鍾會也有爭功邀寵的必然動機,同為伐蜀大將,建功立業那是個人夢寐追求的沉甸甸的璽印,當酈食其成功說降齊王之時韓信就乘其不備翦滅了齊國,前車之鑑想必鍾會也會記憶猶新。而且一旦如此,能夠幫襯說話的朝野大臣想必少而又少,因為這是謀反了,反而落井下石之人卻是比比皆是,何況三人成虎的謊言瞬間便會成為事實,那是遠隔千山萬水信息不通的時代

其悲劇根源是沒有鐵壁靠山,朝野無人庇護出身貧寒子弟的有功之臣。上述不能自保的所作所為已然成了野心家鍾會攻訐陷害的口實,鍾會暗中修改鄧艾呈送司馬昭的上書,傲慢居功之情溢於言表。就連一向擢拔重用鄧艾的恩主司馬昭也對其頓起疑心,而且整個朝廷無有一人為其據理求情,可見期期艾艾的鄧艾人緣關係極差,幾欲不善交際,雖才能卓越軍功非凡位居太尉,但因其心胸坦蕩,並未培植私黨,關鍵時刻勛臣同僚個個噤若寒蟬。甚至最後是死於監軍衛瓘之手,因其也曾參與誣陷鄧艾謀反之事,當時司馬昭只是明令押解鄧艾鄧忠父子回京聽候處理,但衛瓘卻追殺鄧艾鄧忠於綿陽。那麼假如鄧艾回到京城是否會死裡逃生呢?看來未必,因為其效法祖宗鄧禹冊封降國君臣和回絕司馬昭緩步攻吳的做法已然使司馬昭疑竇叢生,不對自己唯命是從的軍事大家對司馬篡政不管是誰無疑都是障礙,趁機除掉這塊絆腳石也就水到渠成,哪怕是自己的心腹親信,為我所用者留,非我所用者殺,這是政治權貴的必然手段。

基於此,鄧艾被怨殺也就勢在必然,雖則早先他能準確預測諸葛恪會必然死於非命。他不死的唯二方法就是急流勇退抑或自毀形象,可是軍事事業如日中升的鄧艾是絕對不可能那麼做的,因為他的下個目標是要滅掉吳國,其悲劇也就有了類同吳起一樣的歷史必然,這是他死前才悟出的真諦,可惜為時已晚了。[1]

作者簡介

侯文君,山東沂源人,中學退休語文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