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遵義市基督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遵義市基督教堂乃由四個宗派聯合組成。遠在十九世紀末,基督教內地會美國牧師潘惠廉便到遵義租房傳教;1903年於丁字口購地約2500平方米擬建教堂(現區政協大樓址);1916年開辦小學歷時約10餘年;1919年建基督教「福音堂」。1932年,安息日會由華西聯合會貴東區會執委會派傳教士李德馨至遵義老城租房設堂傳教;1948年於豐樂路建禮拜堂。1939年9月,中華聖公會由鄂湘教區傳教士楊廷璋至遵義新東門租房傳教,同時開辦遵道小學;1948年在中華南路建的「馬可堂」竣工使用。1946年,衛道會美國籍牧師衛格爾到遵義老城西門溝租房傳教,並成立衛道會遵義分會,不久於法院街建成教堂。

歷史沿革

遵義基督教有着積極支持中國革命的光榮傳統。1935年紅軍兩次進入遵義時,遵義基督徒以藥物支援了紅軍;原內地會福音堂曾作過蘇維埃銀行營業廳,並為鄧發、傅連章等領導同志提供住處。該會瑞士籍傳教士薄復禮離開遵後,曾為紅軍翻譯一張法文貴州省大地圖、募集一萬銀元和一批藥物,並於1936年向西方如實報道了紅軍;1988年,原紅軍首長肖克題詞稱讚薄復禮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並在後來的電視片《長征紀實》中留下了珍影。

三自愛國運動發起後,遵義基督教也積極響應和支持,於1959年5月28日聯合各宗派成立了遵義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並舉行聯合禮拜。文革期間,各教堂被迫關閉。改革開放後,1982年復堂。復堂後的遵義基督教,配合政府工作,1982年3月24日,為了支持政府修建政協大樓,讓出丁字口「福音堂」;1993年10月16日,為了配合市政規劃,讓出中華南路「馬可堂」黃金地段。1997年9月27日,遵義基督教遷至政府補償的現遵義楊柳街「基督教堂」。

教堂現況

目前,遵義基督教堂有信徒2000餘人,工作班子為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教務委員會和堂務委員會,三塊牌子一套人馬;本屆成員8人,牧師1人,副牧師1人,傳道員1人。為加強自身建設,內強素質,外樹形象,遵義基督教正着重一手抓工作,一手抓學習。除禮拜四外,每天均有新舊約查經聚會、要道學習、詩班團契等活動。

講台事奉中,遵義基督教同工們比較重視聖經真理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的積極意義,弘揚聖經中的愛國主義和倫理道德,強調基督徒離惡向善,作鹽作光,做國家的好公民。遵義基督教也積極擔當社會責任,曾為地震、泥石流、洪澇、雪凝等自然災害,以及關顧孤殘兒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火災家庭、患病人士等社會公益事業,捐款約80萬元,被區政府評為「扶貧濟困」先進團體、「五好宗教」活動場所;2012年6月,被中國基督教兩會評為「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全團性先進團體,還獲得貴州省省級優秀「和諧寺觀教堂」榮譽稱號。

未來,遵義基督教還將循着三自愛國道路,堅持基督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參與中國基督教的神學思想建設活動,為建設更加榮神益人的基督教會而努力奮鬥。

神學

神學(theology),又稱聖經學。是歐洲著名的經院哲學的前身。最早的神學起源於聖保羅[1],聖保羅用基督的話語來解釋天地奧秘、人生百態,遂成神學之基礎。5世紀左右,聖安東尼奧用聖經來補充他自己的元素論,進一步為神學奠定基礎。到了中世紀早期,神學家只是對基督教的聖經、信條加以闡述,或對文獻、經籍的一些段落進行注釋。到11世紀,神學命題日益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人們將正反兩面的理由或意見列舉出來,然後加以分析,得出結論。當時稱這種方法為辯證法。而辯證法也成為經院哲學的基礎。並日益成為神學的理論基礎。而教授神學的學校即為神學院。最早的神學院是的巴黎大學,羅馬大學後來居上,成為當時羅馬教廷名下的第一神學院。13至15世紀的樞機主教[2]大多從這裡畢業。當今的羅馬教皇本篤十六世也是羅馬大學神學院的神學院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