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遙望故鄉(曾令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遙望故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遙望故鄉》中國當代作家曾令琪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遙望故鄉

忘記了是如何在網上結識的玉梅姐,但和她生活中初次相見的情形,至今還銘記於心。

那是2012年4月29日,陰曆四月初九,星期天。玉梅姐在QQ上告訴我,他們甘肅隴南成縣老乾局組團到成都,來四川旅遊。那天傍晚,天下着細雨,我到火車北站建興大酒店4樓看望她。和玉梅姐拉家常,聊文學,姐弟相談甚歡。本想請她外出小酌,可她說這次是集體活動,她還是活動的組織者之一,不好離開大家放單飛。她和幾個朋友熱情地留我在那裡就餐,我也不好意思。於是匆匆一見,匆匆一聊,匆匆一別。誰知,僅僅過去了兩年多,就聽見玉梅姐散文集《遙望故鄉》出版的消息。很快,她給我快遞來一本,令我大喜過望。

認真拜讀玉梅散文集,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我自己也愛好寫作,還以此為職業;但和玉梅的作品相比,她的散文源自生活,接近地氣,語言質樸而意境清純,非我那種從書齋到書齋的散文所能比的。概括起來,玉梅的散文表現出三個大的特點:

一、深入挖掘,傳遞勵人奮進的正能量

唐代大詩人杜牧說過:「凡文以意為主。」文學來源於生活,散文的「意」,也存在於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之中。我們要想獲得散文的「意」,那就必須在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感受、深入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憑着鮮明的感受力和敏銳的觀察力,從平凡、平常、平淡的生活之中,挖掘出生活的美。

玉梅就很擅長從生活中選材,並提煉其「意」。

散文集的第一輯《遙望故鄉》,僅僅收入《遙望故鄉》、《我的父親》、《懷念母親》、《伯母》四個篇什,但應該是玉梅最看重的一輯,所以用了這一輯的名字作了書名。

在《遙望故鄉》的開篇,作者即表明自己對故鄉的理解:「對於一個從農村走向城鎮的人來說,故鄉是出生地,是成長的搖籃,是牽腸掛肚,夢縈魂牽的地方,是無窮無盡的快樂和說不清道不明的酸甜苦辣。」然後通過對故鄉曾家莊的緩緩敘述,將讀者帶進作者營造的濃郁的鄉愁之中。作者以女性特殊的敏感,發出這樣令人哀婉、令人震撼的議論:

我明白,作為一個女孩子,我只是曾家莊的一個親戚而已。中國的女人大抵都是這樣,過上兩代人,連親戚也走不動了,女人從此就沒有了自己的根,像散落在空中的塵埃,飄在哪兒就在哪兒,這難道不是女人的悲哀嗎?

和此輯後面幾篇一樣,作者描述了曾家莊貧瘠的環境、窮困的生活,但也給我們描述了曾家莊人的堅韌與奮鬥:

我的故鄉,我的村莊,其實就是一面坡,一面大山碰額頭,一個背簍背生存的高坡。正是這樣一個村子,才養育了曾家莊人吃苦耐勞的秉性,養育了曾家莊人發憤讀書,走出窮鄉僻壤的頑強毅力。

人們常說,揮不去的鄉愁,回不去的故鄉。就在這淡淡的鄉愁的敘述之中,作者流露的是對故鄉銘刻在心的深情,傳遞出的是激人奮進的正能量。這種情感,在結尾得到了升華:「無論我將來流落何處,葬身何方啊,我都不會忘記我姓曾,我是曾家莊人,不會忘記那個在中國地圖上很難找到的村子。」

我不喜歡散文界那種以展示苦難為目的的散文,那樣的文字如同「白富美」臉上的瘡疤;描述苦難本身並沒有錯,但無論怎樣的苦難,其中都有值得挖掘的人性的光輝。對此,當代散文大家劉白羽曾說:「哪怕是微弱的閃耀也比沒有閃耀要好,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這才是文學。」在這方面,玉梅為我們作出了榜樣。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中,作者敘述了自己拜訪一對「老鴛鴦」的過程,呈現給讀者別樣的風景。最後,作者深深地感嘆:

他們互相扶持着,把許許多多毫不動人的日子走成一串美麗的風景。這麼多年了,回憶起來,所有平凡的片斷,才是生命中最溫馨的篇章,所有平淡的日子,都像空山靈雨一樣韻味綿長。

一個是童養媳,一個是富家子。通過幾十年的相依為命,他們卻用蹣跚的步履,攜手走向夕陽紅。作者以二老相敬如賓、牽手到老的「情」,緊扣傳統美德的「意」,再加上這段文字充滿詩意的「韻」,整篇文章頓時散發出聖潔的光輝,給讀者強烈的感染。

散文的「意」的提煉,就是要像玉梅這樣。只有從生活實際出發,才能使讀者心靈受到觸動,眼界豁然開朗,思想突然升華,也才能引起讀者心靈顫動,觸發讀者思想閃光。

二、用語質樸,洋溢對家園的一往情深

有人說,歲月就象一條河,左岸是無法忘卻的回憶,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華,中間飛快流淌的,是年輕隱隱的傷感。

玉梅的散文就是這樣,用最樸實的語言來闡述她內心深處的眷戀。每個人都有故鄉,而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洶湧澎湃的社會、經濟大潮中淪陷。讀玉梅的散文,我的心裡有時候會湧起一種淡淡的傷感,一種深深的失落。但更多的時候,我是透過她的文字,感受到她那對故土、對家園的一往情深。

玉梅的大多數散文,語言都很質樸,卻傳達出作者的真情實感。比如,《紅川酒情結》,以敘事為主,以全家與紅川酒的淵源為線,談古說今,娓娓道來,讓讀者增長不少的見識。其中的一段,尤其出色:

很小的時候,家裡生活困難,只有過春節時,父親才會用那種大肚子黑瓷瓶灌幾斤散裝紅川酒拿回家。正月初一早晨,伯父和二叔都來我們家給奶奶磕頭,忙碌了一年的父親兄弟三人聚在一起。這時,父親生一盆紅紅的木炭火,炕上擺一張炕桌,招呼伯父和二叔坐到炕上,兄弟三人陪着奶奶圍着炕桌盤腿而坐,母親盛來一盤熱氣騰騰的大雜炒擺在炕桌中間,火盆邊煨着一小茶罐酒,炕桌邊擺幾隻白瓷小酒杯。父輩們輪流向奶奶敬酒、夾菜,相互碰杯,一邊拉着家常,一邊嗞嗞嗞地飲酒。當黝黑的小瓷罐瓶口開始冒熱氣的時候,酒的香味便如槐花的香味一樣瀰漫整個屋子。

樸素是散文諸美之一。但散文語言的樸素,不是粗頭亂服式的面目,而是清水芙蓉,不假雕飾,有些像衣着樸素的美人,也有點像煙月輕籠的鮮花,這是真正的美以一種極其和諧自然的形態呈現。玉梅將一家大小圍桌而坐、舉杯小酌的溫馨情景,給我們描繪得平實而鮮活,也強化了本文的旋律:「看着父輩們圍着奶奶一盅接一盅嗞嗞嗞地飲酒的樣子,幼小的心裡,種下了酒香似蜜的種子,充滿了喝酒的渴望。」純樸之情,於家常之態的描摹中,得以自然流露。

玉梅筆下關於民俗風情的回憶,不僅是重現,而且是憑弔――與今時相比,過去是苦難的,但所幸它已成為過去。所以,她的散文總是給人以亮色和希望,而不是帶給讀者頹廢和消極。

作者讓我們和她一起,為得到20元錢的稿費而喜悅(《20元稿酬》);她引領我們和她一起感受「在希望的田野上收穫幸福,多麼美麗」(《剜菠菜》);她以「千年的山,千年的水,千年的石頭」,勾起我們對西狹的嚮往(《西狹的魂》);她還以她那特有的女性敏感,和我們一起暢想「像那飛舞的蝴蝶」一樣翩翩起舞(《一個人的行走》);……

從玉梅的這些散文可以看出,她對生活、對人生是十分關注的,當然,生活也沒有遺棄她。玉梅的散文純淨樸實,情真意切,眷眷之情,引人深思。其行文的情感基調是淡淡的灰色,情感的流瀉也是散淡而沉鬱。在言之有物、有一定故事性的敘述中,將讀者帶進濃濃的鄉土氛圍之中。她所寫的人、事、景、物,幾乎都是故鄉甘肅成縣的影像。她對家鄉人的理解,是那麼熟悉,能勾起人們對逝去歲月美好的回憶;她對家鄉的鐘情,多用質樸的文字流露出自己的情感,讓人讀之倍感親切。

玉梅的散文撲面而來的鄉土氣息,是記憶中的鄉土,不是矯揉造作、筆下虛構的鄉土。在玉梅的筆下,現實生活的人物、習俗、特產、天空,都是那麼的具有人情味,就像一盤家常菜,不肥不膩,鹹淡正好。對家鄉的深情於不知不覺中傾泄於筆端,這也是她的散文耐讀、耐品、吸引人、感染人的地方。

三、意清境純,心靈流淌出詩意的春天

散文的意境是指生活圖景與思想感情融為一體;一篇好的散文,應該做到虛實相生,情景交融。玉梅的散文、特別是一些寫景狀物的散文、或者敘事散文中的寫景段落,好多都能做到這一點。

且看《愛上秋天》的片斷:

愛上秋天是因為愛上秋天的成熟與悽美。秋天,落日如虹,大漠孤煙,夕陽下荷鋤而歸的農人,牧童悠揚的笛聲如夢如幻。秋天,五穀豐登,金光燦燦。層林盡染,五彩繽紛。卻不刻意炫耀,內斂而含蓄。透過濃密的樹林仰視天空,春的生命走到這裡開始衰退。油亮的綠色在橙黃間交替,秋樹卻顯得更加挺拔俊美。秋天如山澗的泉水,清澈明亮,歡快流動。流動的溪水似跳動的音符,唱着秋的豐稔與沉穩。秋天,經歷了春的嫵媚,火熱。明白浮華與讚譽終究都是過眼雲煙,於是就淡淡地、靜靜地守着一片悄然而至的溫馨。

這一段,玉梅在大的秋之背景之下,由大到小,由著而微,以歡快、感人的節奏,熱情地歌頌秋天的豐稔與沉穩。最後,以「明白浮華與讚譽終究都是過眼雲煙,於是就淡淡地、靜靜地守着一片悄然而至的溫馨」作結,用詩意流淌的語言,將所謳歌的秋景與表達的主旨有機地融為一體,從而取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效果。

在散文中,有時候作者憑藉畫龍點睛的精到議論,也能很快將生活圖景與思想感情融為一體,凸顯散文要表現的意境。比如《賞牡丹》一文。作者先敘觀景之由,繼寫賞景之樂,再寫遊憩之思,並輔之以武則天醉下詔書「焦骨牡丹」的傳說。緩緩行文至此,作者筆鋒一頓,波瀾即生:

當人們讚美「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美艷絕倫時,又有誰憐惜牡丹為了春天的一次開放,在四季輪迴的孤獨中痛苦地煎熬,在短短的花期過後高貴地隨着風雨零落泥土的悽美?

這幾句沉鬱頓挫、詩意流淌的議論,作者將小憩的思考和盤托出,賦予牡丹人格魅力,由物及人,為下文的感嘆張本。事、景、物、情在此達到了高度的融合,意境的塑造,可謂水到渠成。

類似的情況,在玉梅的集中甚多,如《冬日麥田》、《聽雨》等篇,即是如此。

玉梅的散文接地氣,富情感,有詩意。但要「更上一層樓」,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根據我個人的寫作經驗,散文創作中,作者一定要注意情感穿透力、文化穿透力、思想穿透力這三個「制高點」;因為這三者是「散文」的生命張力之源泉。要想成就傳世佳作,這三者的完美結合,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解讀,僅僅是管中窺豹。希望更多的朋友能關注玉梅的散文,也由衷地希望我們曾家的大姐姐玉梅百尺竿頭,攀上散文創作的高峰。

2015年5月22日星期五,於成都駟馬橋,司馬相如老宅旁。[1]

作者簡介

曾令琪,1988年畢業於南充師範學院中文系(現西華師範大學文學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