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讀音;dùn

部首;辶(部外筆畫:9 總筆畫:12)

五筆86;RFHP

五筆98;RFHP

倉頡;YHJU

筆順編號;3312 2511 1454

四角號碼;32306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9041

,漢語二級字

,讀作dùn,最早見於《說文》小篆。本義為遷移、離去;引申有逃跑、隱匿、迴避、欺騙等意義。《》卦名多將「遁」寫作「遯」,「遯」音義同「遁」。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1]

字源演變

遁,形聲字。從辵,盾聲。盾或以為像執盾以蔽目形。遁本義為遷移、離去。《說文》:「遁,遷也。逃也。」《詩·小雅·白駒》:「慎爾優遊,勉爾遁思。」《朱熹集》傳:「遁思,猶言去意也。」引申有逃跑、隱匿、迴避、欺騙等意義。同「遯」。《文選·張衡〈思玄賦〉》:「文君為我端蓍兮,利飛遁以保名。」舊註:「遁,卦名也。」《》卦名多寫作「遯」(遯,形聲字。從辵,豚聲。豚,《說文·豚部》:「豚,小豕也。從彖省,象形,從又持肉,以給祠祀。凡豚之屬皆從豚。豚,篆文從肉、豕。」甲骨文從月、從豕,金文或又增「又」,《說文》正篆與金文同,小篆省作「豚」與甲骨文同。漢以後省「又」。遯本義為逃遁。《說文》:「遯,逃也。」《禮記·緇衣》:「則民有遯心。」鄭玄註:「遯,逃也。」《爾雅·釋言》:「遜,遯也。」郭璞註:「謂逃去。另引申有隱退、離開、遷移等意義)。遯音義同遁。

說文解字

遷也。一曰逃也。從辵盾聲。徒困切

註:𨔡、𨙆、𨘹,古文遁。

說文解字注

遁,遷也。此字古音同循。遷延之意。凡逡遁字如此。今之逡巡也。儀禮鄭注用逡遁十有一。一曰逃也。此別一義。以遁同遯。葢淺人所增。從辵。盾聲。徒困切。十三部。

康熙字典

古文:𨔡𨘹𨙆

唐韻》《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𠀤音鈍。《說文》:遷也。《玉篇》:逃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曳柴而遁。

又《廣韻》:隱也,去也。《詩·小雅》:勉爾遁思。《後漢·郅惲傳》:南遁蒼梧。

又迴避也。《後漢·杜林傳》:上下相遁。註:謂上下相匿以文避法也。

又遁甲。《後漢·方術傳》:推六甲之隂,而隱遁也。

又《廣韻》徒損切。《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𠀤音囤。義同。

又《集韻》七倫切。《正韻》詳倫切。𠀤與巡同。《前漢·平當傳》:逡遁有恥。

又與逡通。《前漢·賈誼過秦論》:遁巡不敢進。《說文》:亦作遯。

上中古音

參考來源

揭秘:關於奇門遁甲的最完美最原始的解釋,什麼是奇?什麼是遁?

參考資料

  1. 遁怎麼讀,百度知道 , 2018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