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算力
![]() |
通用算力是指數據中心服務器僅包含CPU的算力[1]。它是衡量數據中心計算能力的一個綜合指標之一,數值越大代表綜合計算能力越強。
簡介
通用算力中心主要由基於CPU芯片的服務器[2]提供算力,能夠滿足一般企業和個人的計算需求。例如,在日常辦公領域,中小企業依靠通用算力中心順暢運行文檔處理、郵件收發等軟件;在互聯網領域,電商平台在購物高峰時靠通用算力中心快速處理訂單、更新庫存,視頻網站也藉此保障視頻流暢播放。
近些年,隨着數智化的持續普及,通用算力中心的需求持續增長。據IDC和浪潮公司聯合發布的《2022-2023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預計到2026年通用算力規模將達到111.3 EFlops,在該時段內,我國通用算力規模年複合增長率為18.5%。建設通用算力中心的代表企業有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
相關諮詢
智算為人工智能夯實「算力底座」
近年來,自動駕駛、生命醫學、智能製造等領域發展迅速,隨之而來的是超大規模人工智能(AI)模型和海量數據對算力需求的不斷提高,智算中心建設正當其時。
![]() |
智算,簡單來說就是專門服務於人工智能的數據計算中心,是目前主流的算力中心之一,能夠為人工智能計算提供所需的專用算力,為計算基礎設施帶來新的建設方式。
近日,阿里雲宣布正式啟動張北超級智算中心,總建設規模為12 EFLOPS(每秒1200億億次浮點運算)AI算力,超過谷歌的9 EFLOPS和特斯拉的1.8 EFLOPS,成為全球最大的智算中心,可為AI大模型訓練、自動駕駛、空間地理等人工智能探索應用提供智能算力服務。
隨着張北超級智算中心的啟用,阿里雲正式對外開放了這座超級智算中心的技術底座——飛天智算平台,其可通過公共雲和專有雲的模式服務於各類機構。開發人員可以在平台上進行數據存儲、數據治理、數據分析、模型開發、模型訓練與推理等。此外,平台還提供了預訓練模型,語音、圖像、自然語言處理、決策等領域的模型能力,以方便開發者更好地加速AI應用的開發。
算力是這個時代的剛需。從政府主管部門到相關行業企業,都在為提升中國算力總量和水平,優化算力布局而努力。根深則葉茂,強勁算力能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打下更廣闊、更穩固的基礎。
推進智算基礎設施建設
算力是重要的基礎設施,也是關鍵的生產要素。阿里雲智能全球銷售總裁蔡英華在飛天智算平台發布會上給出過這樣幾項數據:當下的中國,已經有58%的企業在使用人工智能,遠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領跑全球;數字化轉型會帶來大量的數據,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數據量將達到486萬億億字節。
此外,我國的算力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十三五」期間,我國算力總規模增長近5倍,通用算力增長3倍左右,智能算力增長近百倍,智能算力在整個融合算力中的占比達到了40%,未來可能會更多。「可以說,算力的發展不僅代表生產力水平的提升,還是產業革新的驅動力。」蔡英華說。
和通用型計算不同,智能計算需要海量數據對AI模式進行訓練,算力被損耗在數據遷移、同步等環節,這對智能計算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智算中心要具備高效算力、AI賦能、自主創新、綠色節能等多種特徵,而建設智算中心,可以推進算力資源的優化配置,賦能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帶動實現產、學、研、用多位一體,打造AI產業集群。
工信部數據表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達520萬標準機架,在用數據中心服務器規模1900萬台,算力總規模超過140 EFLOPS。全國在用超大型和大型數據中心超過450個,智算中心超過20個。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曾表示,工信部將持續推動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布局綠色智能的算力基礎設施,推進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加速打造數網協同、數雲協同、雲邊協同、綠色智能的多層次算力設施體系,實現算力水平的持續顯著提升,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算力底座」。
參考文獻
- 移至 ↑ 算力:數字時代的重要生產力 ,搜狐,2022-10-11
- 移至 ↑ 服務器是什麼?服務器的作用與用途 ,搜狐,202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