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透過綠色賞紅葉(翟永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透過綠色賞紅葉》中國當代作家翟永旭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透過綠色賞紅葉

看漫山遍野中,綠色樹葉泛出紅色,頓時被眼前的美麗所吸引。如不是主人提醒,甚至連此行目的都要忘掉了。當黃色果實紛紛落地,美麗樹葉也從樹幹脫落。忽然間想起「層林盡染」一詞。我從未置身過此美麗,我知道眼前景象與那種美麗還相差甚遠,可是面對期待中的滿地黃果,還是讓陶醉溢滿胸懷。

自從平原出現大量柿子樹後,各小區種植柿子樹日益成為普遍現象。儘管如此,去山區摘柿子依然有着巨大的誘惑力。在柿子成熟季節,應趙安平先生之邀,一行十人欣然前往。趙先生早已為我們準備好了工具,然後在興致勃勃中引領我們上山。

柿子樹在山上隨處可見,給人一種隨意自然的感覺。據說每年都會呈現出豐收景象,然後又要在無人採摘中承受豐收成災的狀況。我們來此採摘,是為了感受山區的氛圍,是心懷一份深深情懷,誰也說不清楚,但盛情難卻是誰也不會否認的。

趙安平先生為涉縣山區人,年輕時走出山區,曾在一家企業擔任廠長,退休後又重回故里。他在市里有住房,居住及其他生活條件也極為優越,老伴和孩子均從山區搬到市里居住,他卻寧願守在山區,家人多次勸說也無效。見到我們時他在自我介紹時重點強調:我剛剛七十歲,其實還年輕着呢!

也許是他的風趣讓我在綠色泛紅的柿子葉中看到了異樣風景,也許是他的執著讓我在遍地黃果中有了陣陣傷感。在山區摘柿子與在市區摘,有着本質區別。所使用工具都是在竹杆頂部掛個鐵鈎,但在摘果過程中,就會發現其中的不同。市區摘柿子,是在鈎住柿子後,小心翼翼地將其放入緊挨着鈎的布袋中。趙先生工具上看不到布袋,當我們準備像在小區摘柿子那樣行動時,他馬上對我們進行了糾正:用鈎鈎住樹枝使勁往下晃,柿子大片落地,再從地上撿,這樣摘的速度快。趙先生用熱情表達着對我們歡迎的態度,我們雖對風景和人情很留戀,但都知道在此陪伴他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

看柿子大都在完好無損中投入到大地的懷抱,綠中泛紅的柿子葉也紛紛飄落,為這片土地描繪着新的畫面。此時正在變黃的小草表現出友好的態度,接納着新朋友的光臨,根本不用擔心它是否會摔爛。想起小區的水泥地,在此採摘柿子少了更多顧慮。

偶爾有些發軟的柿子落地,雖有些破口,但可以馬上吃,入口後感受到的是久違甘甜。我的童年生活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時每年八月十五過後,生柿子則會大批上市,各家各戶爭相購買,然後拿出中秋節沒有吃完的蘋果、[[梨],和柿子放在一起染。用不了多久,甜柿子就會成為孩子們口中的美食。當我長大後,柿子樹進入到市區,吃柿子比以前方便了,卻無法再吃出當年的美味。我曾一度懷疑是生活條件好了,對口味要求更高的緣故,今天才知道脫離原生態竟是那麼愚蠢和可怕。

不到一個小時,我們就可以在滿載而歸中結束行程了。看看樹上,還有那麼多果實在樹上不願落下,可陪伴在身邊的柿子葉已是不多,幾乎可以用光禿禿來形容。再看看腳下綠中泛紅的柿子葉,我一時不忍踐踏,我知道這些柿子葉肯定會回歸泥土,來年等待着客人光顧。

秋天看到黃葉落地,總會不覺悲秋。透過綠色看到紅葉,我則想到了夕陽紅。夕陽紅的確是一幅美麗畫面,可在面對「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詩句時,還會讓人產生悲涼。趙安平先生遠離城市繁華,在土地上堅守,則讓我在夕陽紅中感受到的是恆久的生命力。

離別時,他一再叮囑我們明年再來。我卻透過綠色在思緒中欣賞着紅葉。綠葉象徵着極強的生命力,綠葉變黃是生命的無奈,而在綠葉中泛出紅色,則是對生命無奈的有力抗爭。正是這種抗爭,讓人在忘卻無奈後獲得了新的氣息。[1]

作者簡介

翟永旭,男,邯鄲人。河北省民俗協會會員常務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