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逆溫層是中國氣候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目錄

名詞解釋

逆溫層,是指大氣對流層中氣溫隨高度增加的現象的層帶。對流層中氣溫一般隨高度增加而降低,但由於氣候和地形條件影響,有時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逆溫層能阻礙空氣作上升運動,加劇空氣污染。

暖空氣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會發生接觸冷卻作用,愈近地表面的空氣降溫愈多,而上層空氣受冷地表面的影響小,降溫較少,於是產生逆溫現象。這種因空氣的平流而產生的逆溫,稱平流逆溫。

但是平流逆溫的形成仍和湍流及輻射作用分不開。因為既是平流,就具有一定風速,這就產生了空氣的湍流,較強的湍流作用常使平流逆溫的近地面部分遭到破壞,使逆溫層不能與地面相聯,而且湍流的垂直混合作用使逆溫層底部氣溫降得更低,逆溫也愈加明顯。

另外,夜間地面輻射冷卻作用,可使平流逆溫加強,而白天地面輻射增溫作用,則使平流逆溫減弱,從而使平流逆溫的強度具有日變化。平流逆溫的強度,主要決定於暖空氣與冷地面之間的溫差。溫差愈大,逆溫愈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