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駕北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送駕北征》是一首明代古詩。明代詩詞不僅是文學藝術的產物,也是社會現實的反映。許多明代詩人通過詩歌抒發個人情感,表達對社會現象的看法。
在明初,一些詩人開始迴避社會現實,更多地發出位卑諫勿直,直諫君心疑的個人感慨,抒寫世路劍關險,吾志在山林的退隱情懷。而在後期,隨着政治形勢的變化,出現了一些漸漸不滿前七子詩風、尚能卓然自立的詩人,如楊慎[1]、高叔嗣、薛蕙、王廷陳等,他們的詩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現實和個人情感。
“ |
正統十四年,秋七月甲午,皇帝提大兵,親行討北虜。 其晨日旁氣,中黑外如火。 北風轉旗腳,獵獵不停舞。 此行為宗社,倉卒出未預。 虜人方恃驕,況復值秋暑。 文臣雖表留,奏上不蒙可。 留之恨不力,苟力必中阻。 小臣從百官,拜送伏道左。 懸絕不得言,徒有淚如雨。 前驅至榆河,營壘亂旗櫓。 後隊復踉蹌,不復辨什伍。 輓車避泥潦,前後相接軻。 裸身走中道,車駕從傍過。 紛紜無紀律,將臣殊莽鹵。 既蹈不測淵,可不嚴為矩。 憶昔虜單弱,款附來塞下。 歲貢馬萬疋,未敢設鈎距。 皇眷來意勤,賞齎特過厚。 一時失防隙,遂得肆強圉。 氈衣易龍錦,皮帽變珠朵。 束腰金匾絛,編貝五色縷。 玉劍懸轆轤,雕弓插文笴。 黃沙白草間,金銀耀樽俎。 鞍韉畫麒麟,旌旗繡飛虎。 供具與樂器,事事無不有。 一年復一年,屢有望外取。 豈但不知感,其心竟包禍。 勾連並眾力,紿以驕諸部。 罕東兀良哈,久矣被飲羽。 邇來雖納貢,其意則狎侮。 吾皇天地量,垢穢悉容受。 今來犯我疆,我往非過舉。 剿此違天賊,豈為拓疆土。 戎狄無人性,堯舜不親附。 秦有長城築,漢有和親許。 雲擾東西晉,厥後極凶丑。 李唐納婚姻,石晉甘餌誘。 宋初論金幣,中敗青城旅。 分裂已不堪,未復遭蒙古。 歷年九十三,夷風洽華夏。 乾坤合清寧,篤生我太祖。 聖德克肖天,飛龍起淮右。 長驅掃腥氈,直出古北口。 淨洗歷代羞,日月開天宇。 太宗龍鳳姿,丕承奮英武。 天戈時一指,殘孽竄他所。 漠南無王庭,漠北走窮狗。 於今已不然,信非朝夕故。 必欲羅奔鯨,在眾密網罟。 胡乃勞聖躬,執政何以處。 臣聞千金子,尚不垂堂坐。 虜罪誠可誅,持重慎勿苟。 稽首早迴鑾,天位要有主。 欽哉祖宗業,正擬磐石固。 |
” |
— [明代]劉溥 |
明代詩詞反映社會現實的意義
明代詩詞是明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不僅展現了當時文人的才情和情感,也深刻反映了社會現實和人民的生活狀態。明代詩詞的意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 反映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
明代社會存在着諸多矛盾,包括階級矛盾、土地兼併問題、農民起義等。文人們通過詩歌來表達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和對人民的同情。例如,有些詩作描寫了農民的艱辛生活和農民起義的原因,表現出對農民的深切同情。
2. 揭露官場腐敗和社會不公
明代的官場存在着許多腐敗現象,如貪污受賄、官僚作風等問題。文人們通過詩歌來揭露這些不公現象,對官場的腐敗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例如,有些詩作通過對官員生活的描寫,揭示了官場的黑暗面。
3. 反映社會變遷和人民生活
明代社會經歷了許多變遷,包括政治制度的變革、經濟的發展、文化的交流等。文人們通過詩歌來記錄這些變化,反映了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例如,有些詩作描寫了城市經濟的繁榮和市民的生活狀態。
4. 表達文人的情感和理想
明代文人通過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抒發了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這些詩作不僅具有文學價值,也體現了文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綜上所述,明代詩詞不僅是文學藝術的瑰寶,也是研究明代社會歷史的重要資料。它們反映了明代社會的各個方面,表達了文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通過閱讀和研究這些詩作,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社會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2]。
參考文獻
- ↑ 明代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搜狐,2019-08-28
- ↑ 第九講:明代文學,搜狐,2017-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