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宰·朔風攪長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5/5b/%E9%80%81%E7%9F%B3%E5%AE%B0%C2%B7%E6%9C%94%E9%A3%8E%E6%90%85%E9%95%BF%E6%9E%97.jpeg)
《送石宰·朔風攪長林》是南宋詩人杜范[1]的作品之一。杜范是永寧江北岸翠屏山下杜家村人,他是黃岩歷史上傑出的人物:從政,榮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之位;為人,愛國愛民,勤政廉潔。理宗皇帝賜他諡號「清獻」,世稱清獻公。其奏章被皇帝譽為「開誠心,布公道,集眾思,廣忠益。」
“ |
朔風攪長林,凝冰封厚地。 人嗟行路難,君行亦易易。 句金號岩邑,日事紛萬蝟。 群情一齟齬,煩言四騰沸。 長吏不足嚴,去之若下縋。 俯仰十年間,轉足幾顛躓。 君材萬斛鼎,幾然國重器。 小試蒞茲邑,斬斬常正義。 百鍊剛莫奪,豪猾斂手避。 惠人鄭之僑,始亦遭怨詈。 三年輿誦聞,人情見真偽。 君來弊俗,固有不得志。 抗之如不克,浮言吁可畏。 論定要以久,克終乃為貴。 謗讟變懼謠,君政本不異。 字民有隱德,動人皆實意。 嘉績今報成,坐洗十年愧。 民俗豈相遠,己治人亦治。 我本山澤臞,強顏領一尉。 弱植愧匪材,久矣辱大芘。 傾倒罄心腹,撫愛殊愧類。 我亦為知己,奔走常盡瘁。 君今造清朝,行李挾佳氣。 我方困塵役,何心逃吏議。 世道就淺鋏,人心競功利。 俗子不足言,志士或窘匱。 規摹與事業,兩者略相似。 原君恢宏綱,大用見經緯。 江梅受命獨,奇節凌贔屓。 折取歲寒枝,摻祛以相遺。 此物君固有,珍重調鼎味。 更須厚培植,華實處根底。 |
” |
— [南宋]杜范 |
作者生平
杜公生活在南宋後期,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外有北方崛起的蒙古軍壓境,內有發動政變扶理宗登基的權奸當道,內外交困,社稷將傾。在強敵面前,是抗戰還是投降,在權奸面前是同流合污還是堅決鬥爭,是對每個士大夫的考驗,而他自躋身政壇之日起,就與權奸作鬥爭。
他一旦掌握軍權,便給敵人以重創。在壽春保衛戰時,他親自部署,親臨指揮,使這座北疆的門戶壽春城轉危為安,使蒙軍兵敗北撤。以致他死後宋室傾覆,蒙古大軍南下占領黃岩時,蒙軍統帥伯顏不忘舊恨,血洗杜家村。杜氏後裔非死即逃,至今杜家村無一戶姓杜。
他出仕以來,處處關心人間疾苦。他說自己「州縣徒勞何敢憚,萬家溫飽即吾廬。」出任安徽寧國知府時,正逢大災荒,他二話不說,先捐出自己的俸薪,再報上司打開常平倉,發糧4000斛,還勸說富家鄉紳發放存糧,保境平安。消息傳開,兩淮難民蜂擁入境,又發米10萬斛,錢數萬,用於救濟。不料魚龍混雜,逃卒和盜賊夾在其中趁機搶劫,居民驚恐奔逃。他與通判[2]商議,調兵聚殲固易,但兵戈一動,玉石俱焚,難民遭殃。最後用計擒斬掠民賊首,撫其餘黨遣散之,千里士民得以安全!
視頻
送石宰·朔風攪長林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杜范,博雅人物網
- ↑ 宋朝通判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揭秘通判是幾品官是幹什麼的!, 吾愛詩經網,20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