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區冊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送區冊序》是一首中國古詩,也稱為古體詩。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詩歌是有節奏[1]、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 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
“ |
陽山,天下之窮處也。陸有丘陵之險,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橫波之石,廉利侔劍戟,舟上下失勢,破碎淪溺者,往往有之。縣廓無居民,官無丞尉,夾江荒茅篁竹之間,小吏十餘家,皆鳥言夷面。始至,言語不通,畫地為字,然後可告以出租賦,奉期約。是以賓客游從之士,無所為而至。愈待罪於斯,且半歲矣。 有區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來。升自賓階,儀觀甚偉,坐與之語,文義卓然。莊周云:「逃空虛者,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況如斯人者,豈易得哉!入吾室,聞《詩》、《書》仁義之說,欣然喜,若有志於其間也。與之翳嘉林,坐石磯,投竿而漁,陶然以樂,若能遺外聲利,而不厭乎貧賤也。歲之初吉,歸拜其親,酒壺既傾,序以識別。 |
” |
— [唐代]韓愈 |
中國詩歌
詩歌被譽為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和最高體現,同時詩歌也是時代、歷史文化沉澱的結果。在中國文學史上,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詩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詩經》,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稱《詩》或《詩三百篇[2]》。其內容有「風,雅,頌」三個部分,這是從音樂角度上分的。在表現手法上有「賦,比,興」三種。因此前人把「風,雅,頌」和「賦,比,興」稱作《詩》的六義。在語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個字一句。
繼《詩經》之後,公元前四世紀,在楚國出現了一種新的詩體,叫「楚辭」,它的創始人是屈原。後來,漢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寫的作品編成一書,叫《楚辭》。《楚辭》突破了《詩經》的四字句,發展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個字一句)變為奇字句(五個字以及七個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達思想感情,而且韻律和節奏也更富於音樂性。
到了漢代,出現了為配合音樂而歌唱的詩即「樂府詩」。在語言上有四言,五言,雜言,但多數是五言的。這以後曹操父子以及陶淵明為首的文人們發展了五言詩。同時,七言詩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在魏晉南北朝以前,詩的格律和聲韻還沒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律,只是由作者按照個人的內容需要和聲韻感覺來進行寫作。到了魏晉,由於受到了印度(古稱天竺)的梵音學的影響,我國的聲韻學得到了發展。齊梁的周喁和沈約總結了漢字的發音規律,提出了「四聲」「八病」之說,使詩歌創作由自然的聲律發展到講究追求聲律,出現了作詩要注意平仄和韻律的性質,形成了格律詩的主要內容。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是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在繼承前代詩歌的基礎上,唐代的詩歌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並且形成了固定的分類。其分類有兩種,一是古體詩,也叫古風;所謂古體詩,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傳統詩體,沒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長可短,用韻平仄都比較自由,句子的字數有整齊的,也有不整齊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體和七言古體兩種。二是近體詩,也叫今體詩(這個「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們所說的格律詩;近體詩不象古體詩那樣自由,在篇幅,用韻,平仄,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為兩種:律詩和絕句。律詩和絕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過八句的律詩稱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詩派生出新的體裁,這種體裁到了宋代最為發達,這就是詞。由於詞是由詩派生出來的,所以詞又被稱為「詩餘」;另外,由於詞的句子字數長短不一,古人也稱為「長短句」。
到了元明兩代,又出現了一種新的體裁,叫曲,也稱散曲。曲可以說是詞的另一體。那麼它跟詞有什麼不同呢?除了詠唱時的伴奏樂器不同以外,在語言上更加接近口語。最突出的特點是可以加襯字。如張養浩的《閒居三首之一》「昨朝楊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鴻(忒)疾苦。(不是)濁醪有味,(怎)消磨(這)日月東西。」其中括號內的字就叫襯字。
參考文獻
- ↑ 「詩詞」古典詩詞的節奏技巧,搜狐,2019-12-30
- ↑ 古人的雅趣|詩三百,皆弦而歌之,搜狐,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