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還我故鄉》是一部由史東山導演的抗日電影[1],由張翼 / 陶金/ 錢千里等人主演,講述華北淪陷,一大財主覺悟後,與人民一起抗敵的故事

《還我故鄉》講述了抗戰爆發後,日軍攻陷平陽縣城,老百姓紛紛逃往鄉下,警備隊長神尾為了把百姓引回來假意發放救濟糧食,繁榮市場,財主王相庭相信了日軍製造的假象決定回城,其子王道元與朋友唐經綸從事抗日活動,王道元勸阻父親回城但沒有成功。不久,神尾見日貨充斥市場,時機成熟後便露出了真面目,王相庭看到了日軍的殘暴行為後終於相信了兒子。王相庭收到縣長托唐經綸轉交的信受到鼓勵決定為國家效力,他與周興寶等人一起參加了地下活動,秘密將武器搬進城裡,等待國軍反攻,裡應外合一起與日軍作戰。

目錄

劇情介紹

1945年,史東山編導了他在戰時的最後一部作品《還我故鄉》,由韓仲良攝影,陶金、錢千里、張翼主演。這是一部曾經引起過一定爭議的影片。故事大意是,在淪陷區某縣城,日偽為拉攏民眾,偽裝親善,大財主王相庭(陶金飾)受其迷惑,不聽勸告,進城當了偽商會會長,然而日偽很快就露出了真面目,他們強占商店,勒索民財,王相庭好友被捕遇害,他營救無效。現實使王相庭覺悟過來,暗中聯繫游擊隊暴動,最後獻出了生命。影片公映時已是戰後,像王相庭這樣的人算不算漢奸?要不要懲辦?不能不引起輿論的關注與爭議[2]

應該說,王相庭在戰時後方電影描寫的人物形象中是很少見的,他的身上體現了作為一個人的矛盾性格,具有一定深度。史東山在影片中寫到了日寇的殘暴與人民的抗戰,但重點是放在刻畫王相庭的內心矛盾及其轉變上,並通過他折射出了相當一部分中上層士紳商人的心態。他們希望保全家產,對日偽抱有幻想,行動上自然動搖妥協。然而苟且不能偷安,日寇的行徑最後打破了他們的幻想,人民的抗戰又堅定了他們的勇氣,使他們終於棄暗投明,站到了抗日陣營一邊。

通過這部影片,史東山顯示出一個藝術家駕馭題材、揭示性格的功力,克服了抗戰電影重宣傳輕人物、淺嘗輒止的不足,層次分明而又有根據有分寸地塑造了王相庭這樣一個獨特的人物形象。就藝術家主觀而言,不存在過分渲染與讚美漢奸的問題。至於現實生活中,有些罕見或許會以王相庭為藉口為自己的投敵行徑辯解,那已經與藝術無關了,說到底,決定一個人的忠與奸,只能是他自己的行動(參考資料:《民國影壇紀實》)。

視頻

還我故鄉 相關視頻

光影記憶 錢千里從場記到導演
跳起來 1989春晚現場版 - 陶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