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運算符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運算符號

運算符號,在數學上不同的運算可以用不同的符號來表示。

符號由來

最早出現的是「+」號和「-」號。500多年前,德國數學家魏德曼,在橫線上加了一豎,表示增加的意思。相反,在加號上去掉一豎,就表示減少的意思。然而這兩個符號被大家公認,就要從荷蘭數學家褐伊克1514年正式應用它們開始。[1]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十六世紀,意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為"μ"最後都變成了「+」號。「-」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簡寫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也有人說,賣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賣了多少,當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時候,就在「-」上加一豎,意思是把原線條勾銷,這樣就成了個「+」號。

「×」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在通用兩種。一種是「×」,由300多年前英國數學家奧屈特最早提出的。到了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他認為「×」是把「+」斜起來寫,意思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種方式。[2]

乘號的另一種是表示法是「·」,由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像拉丁字母「X」,加以反對,而贊成用「·」號。他自己還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這個符號現在應用到集合論中去了。

運算符號j.jpg

「÷」號最初並不表示除,而是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長期流行。十八世紀時,瑞士人哈納在他所著的《代數學》里最先提到了除號,它的含義是表示分解的意思,「用一根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來,表示分成幾份的意思。」「÷」作為除號的身份被正式承認。

十六世紀時,法國數學家維葉特用「=」表示兩個量的差別。可是英國牛津大學數學、修辭學教授列科爾德覺得,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於是等於符號「=」就從1540年開始

使用起來。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菱形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才逐漸為人們接受,十七世紀德國萊布尼茨廣泛使用了「=」號。

常用符號

★符號名稱:加法運算符號+

◆符號解釋:進行數與數或數與數集或數集與數集相加

◆使用示例:

T01db855c05a08bec96.jpg

數與數相加:1+2=3

數列與數相加:(123)+5=6785+(1;2;3)=6;7;8

數列加數列:(123)+(456)=579(1;2;3)+(4;5;6)=5;7;9

(注意兩數列相加時,兩數列的數據個數需相同)

★符號名稱:減法運算符號-

◆符號解釋:進行數與數或數與數集或數集與數集相減

◆使用示例:

A:數與數相減2.5+3.5=-1

B:數與數集相減2-(1,2,3)=1,0,-1

運算符號2.jpg

C:數列與數列相減(1,2)-(4,5)=-3,-3(數列的元素個數要相等才能相減)

D:同型矩陣相減(1,2;3,4)-(2,3;1,2)=-1,-1;2,2

★符號名稱:乘法運算符號*

◆符號解釋:進行數與數或數與數集或矩陣與矩陣相乘

◆使用示例:

A:數乘數2*3=6

B:數乘數集2*(1,2)=2,4

C:數列乘數列(元素個數要相等才能相乘)(1,2)*(4,5)=4,10

運算符號3.jpg

D:數列乘矩陣

★符號名稱:除法運算符號/

◆符號解釋:兩數相除所得的結果

◆使用示例:

A:數與數相除6/2=3

B:數與數集相除8/(2,4)=4,2(8,4)/2=4,2

C:數列與數列相除(8,4)/(2,2)=4,2(數列的元素個數要相等才能相除)

D:同型矩陣相除(8,4;4,2)/(4,2;2,2)=2,2;2,1

★符號名稱:乘方^

運算符號4.png

◆符號解釋:進行連續相乘運算

◆使用示例:

A:平方2^=43^=9(1,2,3)^=1,4,9

B:N次方2^3=83^3=27(1,2,3)^3=1,8,27

C:數列與數列乘方(8,4)^(2,3)=64,64(數列的元素個數要相等才能乘方)

D:同型矩陣相乘方(8,4;4,2)^(4,2;2,2)=4096,16;16,4

★符號名稱:開方~

◆符號解釋:進行開方運算

◆使用示例:

運算符號5.jpg

A:開平方2~=1.4142(1,2,3)~=1,1.4142,1.7321

B:開N次方2~3=1.2599(1,2,3)~3=1,1.2599,1.4422

C:數列開數列次方(8,4)~(2,3)=2.8284,1.5874(數列的元素個數要相等才能開方)

D:同型矩陣開方(8,4;4,2)~(4,2;2,2)=1.6818,2;2,1.4142

★符號名稱:階乘!

◆符號解釋:以加1或減1為增量進行連續相乘

◆使用示例:

A:數階乘7!=50407.5*6.5*5.5*4.5*3.5*2.5*1.5=15836.1328

B:數集階乘(3,4,5)!=6,24,120(5;6)!=120;720

C:數與數階乘1!5=1201.5!5=59.06255!1.5=120

D:數與數集階乘(4.5,5,5.5)!2.5=39.375,60,216.5625

★符號名稱:求余:

◆符號解釋:兩數相除所得結果的餘數部分

運算符號6.jpg

◆使用示例:

A:數與數求餘7:2=1

B:數與數集求餘9:(2,4)=1,1(8,4):3=2,1

C:數列與數列求余(13,10):(4,6)=1,4(數列的元素個數要相等才能求余)

D:同型矩陣求余(8,9;16,17):(2,3;5,7)=0,0;1,3

★符號名稱:整除\

◆符號解釋:兩數相除所得結果的整數部分

◆使用示例:

A:數與數整除7\2=3

B:數與數集整除9\(2,4)=4,2(8,4)\3=2,1

C:數列與數列整除(13,10)\(2,3)=6,3(數列的元素個數要相等才能整除)

運算符號7.jpg

D:同型矩陣整除(8,9;16,17)\(2,3;5,7)=4,3;3,2

★符號名稱:絕對值或行列式值|

◆符號解釋:取得一個數的絕對值或行列式的值

◆使用示例:

A:絕對值|-5|=5|-1,-2|=12

B:N階行列式值|2,3,5;4,2,9;2,5,8|=-20

★符號名稱:連接&

◆符號解釋:把兩個數或數與數集連接成新的數列

◆使用示例:

(1,2,3,5,4)&(2,5;4,2;5,4)=12354254254

★符號名稱:等於號=

◆符號解釋:賦值或方程表達式符號

運算符號8.jpg

◆使用示例:

A.賦值號a=5b=1,2,3,4

B.方程x^-2x=8

C.方程組x-y=3xy=5

★符號名稱:方程或方程組標識符{}

◆符號解釋:方程或方程組標識符

◆使用示例:

A.方程{x^-5x-3}

B.方程組{x^-2y^-5xy=6}

◆注1:表達式需包含未知量,多個表達式之間用空格分開

運算符號9.jpg

◆注2:未知數個數與表達式數量要相等

★符號名稱:數據分隔符,

◆符號解釋:數集裡數據分隔符

◆使用示例:

(1,2,4,5,2)=

12452

★符號名稱:數據分行符;

◆符號解釋:數集裡的數據分行

◆使用示例:

運算符號0.jpg

★符號名稱:方程分隔符空格

◆符號解釋:方程組的表達式之間分隔符

◆使用示例:

{x-y=5xy=3}

x=5.5414-0.5414

y=0.5414-5.5414

★符號名稱:連加運算符號++

◆符號解釋:以加1或減1為增量進行連續相加

◆使用示例:

A:數與數連加1++100=50501.5++100=4999.5100++1.5=5049

B:數與數集連加2++(4.5,5,5.5)=9,14,14(4.5,5,5.5)++2=10.5,14,16

C:數列與數列連加(0.5,1,1.5)++(6,6,6)=18,21,17.5

D:同型矩陣連加(1,2;3,4)++(2,3;1,2)=3,5;6,9

★符號名稱:連乘**

◆符號解釋:以加1或減1為增量進行連續相乘

◆使用示例:

A:數與數連乘1**5=1201.5**5=59.06255**1.5=120

B:數與數集連乘(4.5,5,5.5)**2.5=39.375,60,216.5625

C:數列與數列連乘(0.5,1,1.5)**(6,6,6)=162.4219,720,324.8438

運算符號10.jpg

D:同型矩陣連乘(1,2;3,4)**(2,3;1,2)=2,6;6,24

★符號名稱:階加#

◆符號解釋:以加1或減1為增量進行連續相加

◆使用示例:

A:數階加7#=287.5#=7.5+6.5+5.5+4.5+3.5+2.5+1.5=31.5

B:數集階加(3,4,5)#=6,10,15(5;6)#=15;21

C:數與數階加1#100=50501.5#100=4999.5100#1.5=5049

D:數與數集階加2#(4.5,5,5.5)=9,14,14(4.5,5,5.5)#2=10.5,14,16

E:數列與數列階加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