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運河南皮頌香濤(王繼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運河南皮頌香濤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運河南皮頌香濤》中國當代作家王繼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運河南皮頌香濤

大運河宛如一條玉帶,款款流淌,越過千年時光。沿岸一個個城市就像玉帶上的一顆顆晶瑩的珍珠,閃閃發亮,輝映着滿天繁星……

歷史的沉浮,朝代的興衰,百姓的疾苦與希冀……都鐫刻在運河千年流淌的歲月之中。

南皮,運河邊的一個小城,位於河北省東南部的滄州市南部,與山東寧津隔漳衛新河相望。

這是一座有着深厚人文底蘊的千年古縣。

南皮雖小,但有着悠久的歷史。相傳,「南皮」這個名字起源於春秋時期的齊桓公,也就是人們所熟悉的「春秋五霸」中最先稱霸的公子小白。據說,當年他率兵北伐北方的山戎,在這裡冶煉軍士盔甲上用的皮革而得名。

南皮雖小,卻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漢代名臣雋不疑、西晉開國功臣石苞、唐代地理學家賈耽、北宋名臣賈黃中、晚清重臣張之萬、近代民國開國元勛鼎威將軍劉之潔、津南農民自衛軍司令張隱韜、現代著名作家王蒙……可謂群星燦爛,令人目不暇接。

東臨波濤洶湧的渤海灣,西依千年流淌的大運河,運河水的潤澤,厚重歷史滋養,讓近代南皮更是名人層出不窮,其中不乏文韜武略之士,「晚晴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就是其中的代表

張之洞(1837 -1909年),字孝達,號香濤,人稱為「張香帥」,祖籍直隸南皮,出生於貴州興義府,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毛澤東曾這樣評價:「談到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

張之洞一生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是辦新式教育,二是辦實業,三是練新軍,四是抵外辱。他創辦了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今南京大學前身)等學校,今天早已是中國十大名校。張之洞任封疆大吏的時間內,中國經歷了三次嚴重的外國威脅,其間他始終保持着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維護國家利益,積極抵抗外敵,所作所為可圈可點。

1898年,他在漢陽晴川閣上寫出了著名的《勸學篇》。提出「舊學為體,新學為用,不使偏廢」的主張,後演化成著名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中體西用」之說,竟然同時得到帝、後兩派的讚賞。由於對「體」、「用」的認識解讀獨到,且常翻常新,這八個字至今仍是中國進一步發展建設中發揮着作用。

1885年初,法軍進攻諒山,諒山清軍不戰而退,法軍乘機進攻中越邊境的重鎮——鎮南關,形勢萬分危急。這時張之洞授予馮子材鎮南關前線軍事指揮權,全權負責抗法事務。七十歲馮子材對張之洞的信任十分感激,他團結將士,精心準備,決心為國捐軀,打退法軍,收復鎮南關。1885年3月23日,壯烈的鎮南關戰役打響,馮子材的軍隊準備充分,指揮得當,年近七旬的馮老將軍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法軍全線崩潰,終於取得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對外戰爭中的第一次勝利。鎮南關大捷在當時國內國際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燕趙風骨護國魂。儘管張之洞去世已有百餘年,但他面對阻力、迎難而上,敢為人先、銳意創新,抓住機遇、勵精圖治的精神依舊激勵和影響着後人。張之洞墓園西南不到一公里就是南皮第一中學。它的前身是張之洞捐資修建的慈恩學堂。1904年初,張之洞回家鄉南皮祭祖,看到家鄉教育落後,決定捐出朝廷的賞銀和往年積累的廉俸二萬餘兩白銀,在家鄉興建新式學堂。

正是張之洞心繫家鄉教育,才使南皮教育有機會改變以私塾、書院為主的教學方式,從而推動了南皮教育的近代化進程。

位於南皮縣城東南角的香濤公園已是運河邊著名的旅遊景點,園內綠樹環繞,湖水蕩漾,開闊的廣場上,一座雕像屹立中央,身後是一面銅雕文化牆。這座雕像就是名著清史的革新家、教育家、實業家、軍事家、政治家——張之洞。張之洞號香濤,祖籍南皮縣雙廟村人,南皮也因「香濤」而聞名。

張之洞紀念館莊重肅穆,氣勢恢宏。總建築面積2500多平方米的館內,大量的歷史圖片、珍貴文物和復原場景吸引了人們的目光,這裡依照張之洞的生平年表及歷任官職,分為了10多個版塊,每一個都以人述事,以事述史,將張之洞為中華民族重工業、輕工業及近代軍事所做的貢獻表現得淋漓盡致。

張之洞對子女管教嚴格,1909年臨終之際,他還在病榻上教育幾個兒子要「兄弟不可爭產,志須在報國,勤學立品;君子小人,要看得清楚,不可自居下流」,並要求兒子們將自己叮囑反覆朗誦,一直看到兒子們都已熟記在心才闔然長逝。至今,張之洞後人依然按照其《續輩詩》起名,南皮張姓後裔也多以這首詩作為起名的依據,其家訓也隨着《續輩詩》及張之洞的家書、遺言在後人中廣為流傳,影響深遠。

沿着一條被綠色護衛的田間路走向張之洞墓園。

這是一座仿古園林式建築,門前一對高大的漢白玉石獅坐守兩側,頭頂微微內傾,威猛中透出幾分俏意。朱漆門框,上方有原文化部長、著名作家王蒙所題「張之洞墓園」大字牌匾。兩側有厚木雕成的聯牌懸掛,上書陳寶琛輓聯「新法舊經,持世恐無人可代;近憂遠慮,窺微早識病難為」。

進門後是個院子,院落空闊,路邊萬年青蔥蘢,塔松肅立。迎面建築石欄環圍,前有八柱闊檐。祠內立有張之洞漢白玉坐像,只見他着頂戴,身官服,長須垂胸,目視前方,一臉凝重。祠內陳列着他的生平圖文、書法著作,以及後人諸多編著。

你看這座張之洞的雕像:底座高2米,人像高6米,重65噸。底座上刻着張之洞的生平事跡。他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外御強敵,內興改革,造槍炮、修鐵路、練新軍、選派留學生出國,一生清正,為國為民,功業千秋。

向前再走一段路,那就是弧形文化牆了,長約65米。文化牆外側是銅雕,以記錄張之洞生平為主。分三個部分,由東向西分別是教育治學、興辦實業和抵禦外辱,非常逼真;內側是漢白玉浮雕,則要拾級而上,沿休息平台可近距離的欣賞南皮當地的民俗文化石雕,有跑落子、扭秧歌等等。

文化牆南面,有一座高2.6米的國泰民安鼎。在鼎的四周刻着許多美麗的花紋,在它的正前方中央位置刻着「國泰民安」四個大字!

而今,香濤公園、張之洞紀念館、張之洞書畫院等已經成為展現南皮悠久歷史古韻,傳承文化精神風範的品牌,惠及當代,澤被後世。

正值仲春時節,澄明碧藍的南皮天空感覺自己宛如一隻藍天中的小鳥,在自由自在地飛翔,俯瞰綠油油的麥田,潔白的梨花,粉紅的桃花,金黃的油菜花,淡紫的梧桐花……各種花香融和着大運河的陣陣濤聲,綿綿不斷,香飄萬里,吸引着全國乃至世界的目光……[1]

作者簡介

王繼偉, 筆名荊北,汝南縣作協副主席,駐馬店市作協理事,河南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