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車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硨磲(學名:Tridacnidae spp.):是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的海洋動物。共有1科2屬9種,是海洋中最大的雙殼貝類,被稱為「貝王」,最大體長可達1米以上,重量達到300千克以上。殼質厚重,殼緣如齒,兩殼大小相當,內殼潔白光潤,白皙如玉。外韌帶,通常有一個大的足絲孔。鉸合部有一個主齒和 1~2 個後側齒。外套痕完整,前閉殼肌消失,後閉殼肌近中央。[1]

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中國共有 6 種,分布於台灣和南海各島礁。

硨磲(chē qú),屬於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的海洋動物,是海洋中最大的雙殼貝類。它的身影橫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我國的台灣和南海附近的島礁也有分布。

硨磲外表看起是個「糙漢子」,但人家內部可是光滑白皙,當硨磲貝殼張開時,內部的鮮艷的肉質膜變回露出,顯現得十分美麗。正是這份美麗讓硨磲十分的珍貴,被列入《華盛頓公約》的保護物種,近年我國對海洋環境保護力度加大,目前我國所有種類的硨磲均屬於保護動物,並在2017年將其明令禁止捕撈和售賣。

其實硨磲在古代是極為重要的有機寶石,清朝六品官員官帽上的頂珠便是硨磲,可見硨磲之珍貴。

形態特徵

硨磲貝殼大或特大,殼質厚重,殼面很粗糙,兩殼相等,殼面有強大的隆起的放射肋,肋上常有鱗片或棘,有的種類肋上長有粗大的鱗片。外韌帶,通常有一個大的足絲孔。鉸合部有一個主齒和 1-2 個後側齒。外套痕完整,前閉殼肌消失,後閉殼肌近中央。

硨磲為雙殼類中個體最大的貝類,其中大硨磲(Tridacna gigas)殼長可達1米。貝殼略呈三角形,殼頂彎曲,殼緣呈波形屈曲。表面灰色,上有數條像被車輪輾壓過的深溝道。外套膜大,十分粗糙,具有 5 條粗大的覆瓦狀放射肋,生長輪脈明顯,在貝殼表面形成彎曲重疊的皺褶。貝殼內面為白色,但富有光澤,有與放射肋相應的肋間溝,鉸合部狹長,兩殼都有主齒和後齒各一個。主齒短,後側齒弱。

硨磲的外貌並不漂亮,但在海里張開貝殼時,體內色彩艷麗,它們的外套膜極為絢麗多彩,不僅有孔雀藍、粉紅、翠綠、棕紅等鮮艷的顏色,而且還常有各色的花紋。

分布範圍

硨磲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特別在印尼、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的低潮區附近的珊瑚礁間或較淺的礁內較多。都生活在熱帶海域的珊瑚礁環境中。 中國的台灣、海南、西沙群島及其它南海島嶼也有這類動物分布。

主要價值

裝飾

硨磲殼很厚,內殼為白色而光潤,外殼呈黃褐色,將其尾端最精華者進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裝飾寶石。在佛教界中,硨磲深受許多師父及信徒們的喜愛。

醫藥

在中醫藥中,硨磲貝的尾端曾被認為與珍珠具有同樣的療效,因其所含的微量元素、殼角蛋白及氨基酸有保健、促進身體代謝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質疏鬆的功效。

性味: 《海藥本草》:大寒,無毒。 《綱目》:甘咸,大寒,無毒。

功用主治: 《海藥本草》:主安神,解諸毒藥及蟲螫。以玳瑁一片,車渠等同,以人乳磨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