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遊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遊絲出自元代徐再思的《雙調·蟾宮曲·春情[1]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遊絲。

空一縷余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

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從出生到現在都不知道什麼是相思,才剛剛懂得什麼是相思,卻深受着相思的折磨。[2]

身體像飄浮的雲,心像紛飛的柳絮,氣像一縷縷遊絲。

空剩下一絲余香留在此,殷勤盼望的情侶又到哪裡去了呢?

相思的痛苦什麼時候最猛烈呢?是燈光半昏半暗時,月亮半明半亮時。

注釋

身似浮云:形容身體虛弱,走路暈暈乎乎,搖搖晃晃,像飄浮的雲一樣。

余香:指情人留下的定情物。

盼千金遊子何之:殷勤盼望的情侶到哪裡去了。何之:往哪裡去了。

千金:喻珍貴。千金遊子:遠去的情人是富家子弟。

證候:即症候,疾病,此處指相思的痛苦。

簡析

此曲寫得真摯自然,純乎天籟。題目為春情,寫的是少女的戀情。首三句說少女害了相思病,不能自拔,感情波瀾起伏。三、四、五句寫少女相思的病狀,用浮雲、飛絮、遊絲比喻她病得魂不守舍,恍惚迷離,十分貼切。六、七句寫病因,遊子一去,徒然留下一縷餘音,彼此沒法相見,只有望穿秋水地盼望。最後兩句點出相思病最難捱的時刻,燈半昏,月半明,夜已闌。半明半暗的光景,最能勾起相思之苦。這意境與李清照《聲聲慢》詞所寫「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相近。此曲押韻有其特色,開頭處連用「思」字三次,結尾處連用「時」字四次。連環重疊,寫法大膽而自然,頗得本色之趣。徐再思擅長寫相思之情,他另有一曲《清江引·相思》說:「相思有如少債的,每日相催逼」,也寫得真率坦誠,不假辭藻而墨花四照,與這首(折桂令)異曲同工。所以,《堅瓠壬集》卷三說這兩曲「得其相思三昧」。

創作背景

徐再思在故國淪陷後,開始追尋古代隱士的足跡,尋找自我解脫的良方。從一開始的執著追求到最後回歸自我,隱居江南。這處處是春、宜酒宜詩的江南風光讓作者作者陶醉其間。並以清新柔婉的筆峰抒寫下此曲。

賞析

這是一首閨婦思夫之作。題目為「春情」顯然是寫男女的愛慕之意,而全曲描寫一位年輕女子的相思之情,讀來側惻動人。全曲分為四個層次:首三句說少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相思之病;次三句極表少女處於相思中的病態心理與神情舉止;後二句則點出少女害相思病的原因;最後宕開一筆,以既形象又含蓄的筆墨逗露出少女心巾所思。全曲一氣流走,平易簡樸而不失風韻,自然夭成而曲折盡致,極盡相思之狀。

「平生不會相思」三句,說明這位少女尚是初戀。情竇初開,才解相思,正切合「春情」的題目。因為是初次嘗到愛情的瓊漿,所似一旦不見情人,那相思之情便無比深刻和真誠。有人說愛情是苦味的,「才會相思,便害相思」,已道出此中三昧。這三句一氣貫注,明白如話,然其中感情的波瀾已顯然可見。於是下面三句便只體地去形容這位患了相思病的少女的種種神情與心態。

「身似浮雲」三句,是漂亮的鼎足對。「身似浮雲」表現了少婦坐臥不寧的心態;「心如飛絮」表現了少婦的魂不守舍;「氣若遊絲」表現了少婦因思念而懨懨欲病的形態。作者通過對少婦身、心、氣的描寫,將少婦「便害相思」的情態表現得淋漓盡致。短短几句,就足見女主人公的相思之苦、戀情之深。

「空一縷余香在此」,乃是作者的比喻之詞,形容少女孤淒的處境。著一「空」字,便曲盡她空房獨守,寂寞冷落的情懷;「一縷余香」四字,若即若離,似實似虛,暗喻少女的情思飄忽不定而綿綿不絕。至「盼千金遊子何之」一句才點破了她愁思的真正原因,原來她心之所系,魂牽夢縈的是一位出遊在外的高貴男子,少女日夜思念盼望着他。這句與上句對仗成文,不僅詞句相偶,而且意思也對應,一說少女而一說遊子,一在此而一在彼,然而由於對偶的工巧與意思的連貫,絲毫不覺得人工的雕鑿之痕,足可見作者駕馭語言的嫻熟。

最後四句是一問一答,作為全篇的一個補筆。「證候」是醫家用語,猶言病狀,因為上文言少女得了相思病,故此處以「證候」指她的多愁善感,入骨相思,也與上文「害」字與「氣若遊絲」諸句給合。作者設問:什麼時候是少女相思最苦的時刻?便是夜闌燈昏,月色朦朧之時。這本是情侶們成雙作對,歡愛情濃的時刻,然萬對於煢然一生獨一身的她來說,憂愁與煩惱卻爬上了眉尖心頭。不可排遣的相思!

這首曲子語言上的一個特色便是首三句都押了同一個「思」字,末四句則同抑了一個「時」字,不忌重複,信手寫去,卻有一種出自天籟的真味。這正是曲子不同於詩詞的地方,曲不忌俗,也不忌犯,而貴在明白率真,得天然之趣,一也就是曲家所謂的「本色」。

徐再思

徐再思引(1320年前後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興路吏。因喜食甘飴,故號甜齋。浙江嘉興人。生卒年不詳,與貫雲石為同時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約100首。作品與當時自號酸齋的貫雲石齊名,稱為「酸甜樂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