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路遠心近(唐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路遠心近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路遠心近》中國當代作家唐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路遠心近

西藏,拉薩,因為風景的明淨,因為宗教的神秘,因為歷史的綿長,成為很多人心中嚮往已久的聖地。可是也因為地域的偏遠,因為氧氣的稀薄,因為生活的差異,讓很多人心雖嚮往卻不能至。我自然也不例外,魂牽夢繞了很多年,心心念念了很多年,直到而立之年倏忽已過,才來到西藏,來到拉薩。所以當我終於踏上這片聖土時,無數次在心底默默地說:「拉薩,對不起,我來晚了!」

臨行前,我特意重溫了《倉央嘉措詩傳》,那個雪域高原曾經最大的王,那個拉薩街頭最美的情郎,那段纏綿淒楚的傳說,那座瑪吉阿米的黃房子,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可是當我真正站在拉薩的街頭,我已經完全忘記了倉央嘉措和那些美麗的傳說,完全被眼前朝聖的藏民深深震撼。來到了八廓街,我才知道原先擔心找不到大昭寺的憂慮完全是多餘的,那無數轉經的藏民會牽引着我的腳步,他們會把我帶向佛教聖地。在這裡,前來轉經朝聖的藏民要遠遠多於遊客,因為朝聖,不是旅遊,而是修行。修行的路上,無論男女老幼,無論貧窮富貴,都是一樣的姿勢:左手拿着念珠,右手拿着轉經筒,都是一樣的誦經聲,都是一樣的腳步,都是一樣的方向。

拉薩之於佛教徒,就如同耶路撒冷之於基督教徒,麥加之於伊斯蘭教徒,眾多信徒為了能去聖地朝拜,他們可以放下功名,可以放下財富,甚至是傾其所有也義無反顧地走在朝聖的路上。他們當中有些人因為飢餓、因為疾病也許永遠也到不了聖城,後來路過的信徒們就會把他們的牙齒取下一顆,然後帶到拉薩的大昭寺里,嵌進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旁的柱子上,幫助這些倒在了半途的信徒完成朝聖之旅。所以朝聖不僅僅是肉體從一處移動到另一處,更是一種執着的堅持和精神的皈依。在拉薩,我跟着信徒們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遇見世間最美的情郎,只為了一顆最虔誠的心!

在缺氧的雪域高原,在海拔4441米的羊卓雍錯,在蜿蜒的盤山公路上,奮力前行的騎行者,自成一道美麗的風景。我猜想他們中的大多數或許並非是佛教徒,能在這種極度艱難的地理環境中堅持騎行,支撐他們的應該不僅僅是蔚藍的天空、湛藍的湖水、白色的雲朵和綠色的遠山,羊卓雍錯的美麗終究敵不過騎行者們內心的夢想,一片虔誠之心天地可鑑!

滾滾紅塵,芸芸眾生,哪一個不曾心中有夢?可是時光流轉,漸行漸遠,又有幾人還記得最初的夢想?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帶着夢想出發的人們,走着走着,就心生厭倦,就迷茫不前,就忘記了自己當初為什麼要出發。他人如此,我亦如是。來到拉薩後,我終於明白,信徒們也好,騎行者也罷,虔誠是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是對此刻的矢志不渝。而我們此時的厭倦是因為沒有了夢想,內心的迷茫是因為還不夠堅定!

離開拉薩的時候,天還沒有完全亮,而轉布達拉宮的信徒們卻早已走在了朝聖的路上。西藏是個美麗的地方,更是一個虔誠的地方,我不信佛,但那些朝聖的人們讓我心生敬意!因為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信念——「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執着——「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這裡,不舍不棄」。

拉薩,是世界上最缺氧的城市,卻也是我的心靈氧吧! [1]

作者簡介

唐艷,秭歸縣第一中學語文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