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跟骨骨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跟骨骨刺
圖片來自優酷

中老年人的常見病與多發病 跟骨骨刺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與多發病。據報道,在所有因足部疾患而就診的患者中,有15%為跟痛症,而其中73%由跟骨骨刺引起。跟骨骨刺是跟骨結節處向前延伸的骨贅。其尖端埋於跖筋膜和趾短屈肌腱起點內,引起跟骨骨刺的原因多為跟墊組織退變後,跟底承受的壓力直接傳導到跟骨,刺激局部韌帶、筋膜、骨膜,致充血、水腫、成骨及骨化;也可因跖筋膜及趾短屈肌的附着部牽拉、刺激所致;亦可見於類風濕關節炎。總之,跟骨骨刺是其附着組織炎性刺激後的最終結果。一般無症狀,如有臨床表現,只有在其附着組織炎症期才出現局部疼痛、壓痛、負重痛、跛行等。

敘述

足跟痛是一種常見病,以足跟腫脹、麻木疼痛、局部壓痛、行走困難為特徵。足跟痛又稱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質增生。在中醫學屬於「骨痹」範疇,發病原因多與老年腎虧勞損,外傷和感受寒溼有關。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跖筋膜炎,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長期、慢性輕傷引起,表現為跖筋膜纖維斷裂及修復過程,在跟骨下方偏內側的筋膜附麗處骨質增生及壓痛,側位X射線片顯示跟骨骨刺。

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中醫學認為,足跟痛多屬肝腎陰虛、[痰溼]]、血熱等因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復感風寒溼邪或慢性勞損便導致經絡瘀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

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選擇眾多祛風除溼、溫經散寒、軟堅消腫、活血鎮痛的中藥浸泡或者是外敷足部,不損傷皮膚、無毒副反應。

跖筋膜炎

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是長期、慢性、輕微外傷積累引起的病變,表現為筋膜纖維的斷裂及其修復過程。在跟骨下方偏內筋膜附近處可有骨質增生,形成骨嵴。在側位X射線照片上顯示為骨刺。

後者常被認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臨牀研究證明它與足跟痛的因果關係很難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

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癒。墊高足跟,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緩解跖筋膜的張力,都可使症狀減輕。可於足根內側局部壓痛點進行藥物注射治療,每周一次,注射後多數病人在二周內可以治癒。

跟墊痛

常發生在老年人,跟墊是跟骨下方由纖維組織為間隔,以脂肪組織及彈力纖維形成的彈性襯墊;青年時期,跟墊彈力強,可以吸收振盪。老年時,跟墊彈力下降,跟骨在無襯墊的情況下承擔體重,嚴重時可形成瘢痕及鈣質沉積,引起足跟痛。

跟墊痛與跖筋膜炎不同,在整個足跟下方都有壓痛。治療方法為使用海綿跟墊或局部藥物注射。

跟骨後滑囊炎

最易發生在跟腱與皮膚之間的滑囊,由不合適的高跟皮鞋摩擦損傷引起。滑囊壁可變肥厚,囊內充滿滑液,局部腫脹,並有壓痛。治療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腫脹不消,可以穿刺吸引,並可注入氫化考的松

跟骨骨突炎

常發生於8~12歲的男孩,病變與小腿脛骨結節骨突炎相似,是在發育過程中,未癒合的骨骺受肌腱牽拉引起的症狀,疼痛在跟腱附着點下方,可雙側同時發病。

跑步與足尖站立可使症狀加重。骨骺癒合後症狀自然消失。一般作對症處理,可使患兒減輕活動,也可用跟墊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

治療

中藥治療

傳統中醫對足跟痛之症早有研究,隋代著名醫學家巢元方稱足跟痛為「腳根頹」,書云:「腳根頹者腳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為腳根頹。」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醫學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稱之為「足跟痛」,必須使用桂附膏

膏藥是祖國醫學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膏藥能治。

中藥治療跟骨痛病,無殊湯藥,用之得法,其響立應」等說法。清代著名醫學家徐靈胎說:「今所用之膏藥,古人謂之薄貼。....治里者,或驅風寒,或和氣血,或消痰痞,或壯筋骨,其方甚靈,藥亦隨病加減,其膏宜重厚久貼。」

一、氣滯血瘀型

各種原因導致局部血行緩慢、瘀血阻滯,脈絡被阻,則氣血運行不暢而痛,且痛有定處,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二、肝腎虧虛型

肝腎及其分支別絡繞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腎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體,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經脈失充,則筋失所養,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時跟部酸痛、隱痛、乏力,疼痛喜按,觸之痛減。

三、寒凝血瘀型

氣血運行緩慢,復感寒邪,寒主凝滯、主收引,致使經絡被阻、氣血凝滯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熱怕涼。

可以打封閉針,效果快,相對費用便宜。先在疼痛點注射一針,看疼痛情況可以半個月以後加強一針。但封閉針不能保證徹底解決。

年輕女性慎用,是激素類藥,會導致2-3個周期月經不調,半年內最好不要懷孕。

「封閉針是將藥物注射到疼痛的部位,達到消炎、止痛的目的,並有緩解局部肌肉緊張的作用。時間長的可管數年以上,短的數周,視病情輕重,時間長短不定。這是一種對症治療措施,對消除局部的疼痛症狀有較好的效果。

西醫療法

手術治療

①足跟骨刺切除術,對於頑固性跟骨痛,X片證實有骨刺者,在跟骨內側作一切口,進入跟骨,將跟骨內側骨刺全部銼除。

②跟骨鑽孔術:對跟骨內壓高者適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內壓降低,治療頑固性無骨刺的跟痛症,仍在跟骨內側切口,達跟骨後,將跟骨內側鑽孔7~10個,效果達90%。

③跟骨神經切斷術:對於無原因頑固性足跟痛可採用此法,不過是一種破壞性手術,將跟骨脛後神經支和腓腸神經支切斷。

④跟骨滑囊切除術:是將跟骨結節滑囊及跟骨下滑囊切除。

⑤平足症的跟骨截骨術:目的是通過跟骨截骨使跟骨角增大,外翻的跟骨擺正,使跟骨有一個良好的生物支架。

其他治療

1.理療;

2.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治療;壓痛點注射臘酸強的松龍,每周一次,往往2~3次治癒。跟後滑囊炎常發生在跟腱與皮膚之間,摩擦損傷引起,表現囊內積液,腫脹壓痛。避免摩擦及囊內注射醋酸強的松龍有效。

視頻

跟骨骨刺的治療方法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