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跌打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跌打丸
原圖鏈接  

跌打丸,中成藥名。為理血劑,具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之功效。主治跌打損傷,筋斷骨折,瘀血腫痛,閃腰岔氣。

中成藥介紹

中成藥具體是指以中藥材為原料藥,在中醫傳統理論的指導下,遵照一定的處方、生產技術工藝和質量標準,生產的複方製劑或提取加工精緻而成的一種中藥新型劑型。

處方來源:歷史的文獻記錄、民間驗方、新研製。[1]

特       點:具有組方嚴謹、療效確切、毒副作用相對較小、攜帶使用方便等特點。而且省去了煎劑煎煮的過程,能夠應急使用,也減少了中藥的異味和甘苦。

常見的劑型:注射劑、口服液體劑型(溶液型、混懸劑、乳劑)、口服固體劑型(散劑、膠囊劑、片劑、丸劑)[2]

服用中成藥請詳細閱讀說明書或諮詢相關醫師

藥品詳情

主要成分

三七、當歸、白芍、赤芍、牡丹皮、北劉寄奴、蘇木、桃仁、紅花、血竭、乳香(炒)、沒藥(炒)、煅自然銅、土鱉蟲、骨碎補(燙)、續斷、薑黃、醋三棱、甜瓜子、防風、木通、桔梗、枳實(炒)、甘草。

性 狀

為黑褐色至黑色的大蜜丸;氣微腥,味苦。

方 解

方中三七苦泄溫通,善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為療傷要藥。當歸甘辛溫補行散,白芍苦泄酸斂而微寒,赤芍苦泄散而微寒。三者同用,不寒不溫,善活血化瘀、養血柔肝、消腫止痛。牡丹皮苦辛泄散微寒,北劉寄奴苦涼清泄,蘇木甘咸辛散而平,桃仁苦泄甘潤而平,紅花辛溫行散。五藥同用,寒溫不偏,善活血祛瘀、消腫止痛。制乳香苦溫泄散,辛香走竄;制沒藥苦平泄散,辛香走竄;血竭甘咸性平而入血,行中有止。三者同用,既善活血化瘀止痛,又善消腫生肌止血。煅自然銅辛平行散,土鱉蟲咸寒入血泄散,燙骨碎補甘補苦泄溫通,斷續甘補苦泄微溫。四藥同用,善活血化瘀、續筋接骨、消腫止痛。薑黃辛散苦泄溫通,醋三棱苦平泄散,二者同用,善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甜瓜子甘潤而寒,善消瘀、散結、潤腸,《太平聖惠方》以其治。 「打撲傷損疼痛」,《青島中草藥手冊》雲其「主治骨折」。合桃仁、當歸等,既能活血化瘀,又兼潤腸通便。防風辛散甘緩微溫,善祛風止痛止痙,《名醫別錄》雲其療「金瘡內痙」,《長沙藥解》雲其「行經絡」,「通關節」;木通苦寒泄降通利,能通利血脈關節。二者同用,既通經絡、利關節而消腫痛,又祛風止痙而預防破傷風發生。桔梗苦辛泄散,升浮性平,善宣散肺氣,《本經》謂其「主胸脅痛如刀刺」,《藥性論》謂其「破血」,「消積聚」,並能引藥上行。炒枳實苦降辛散微寒,炒後寒性減而行散力增強,既破氣消脹而促進瘀血消散,又助通便而防傷後便秘。甘草甘平補和,既合歸、芍補虛緩急而生肌止痛,又能調和諸藥。全方配伍,行散中略兼扶正,既活血散瘀、消腫止痛,又接骨續筋、生肌止血,凡傷損瘀血腫痛,無論有無骨折皆可選用。[3]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外傷出血者,將丸研細,外敷患處。

不良反應

尚不明確。

禁 忌

孕婦禁用。

儲 存

密封,置陰涼處。

注意事項

  1. 忌生冷、油膩食物。
  2. 兒童、經期及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3. 骨折、脫臼者宜手法先復位後,再用本品治療。
  4. 飯後服用可減輕腸胃反應。
  5. 脾胃虛弱者慎用。

附 注

此藥品圖只具有藥品名稱功能,不具有其他任何意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