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趟魚(孫同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趟魚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趟魚》中國當代作家孫同林的散文。

作品欣賞

趟魚

趟網是鄉間常見的一種漁具。

在專業漁具店裡也是有賣趟網的,但農人們大多自己製作。趟網比較好做,腦子稍微靈活的人都做得起來,當然,那活兒有好醜之分,如果只從好使的角度,那就很容易了:一段硬硬的竹板,一張密密的漁網,一根長長的竹篙,一截作網綱的結實繩子,製作趟網的用料就算備齊了。先將繩子(大都為尼龍繩)與漁網的邊緣連接起來,使之成袋狀,再把其中的一個面與竹片相接,作為網口,然後將竹篙頂在網口中間,網兩邊綱繩拉緊了系在竹篙上,網袋呈等腰三角形,一個趟網就做成了。

相對於那些大型專業漁具而言,趟網充其量只能算是個小小的業餘選手,真正的漁人對趟網幾乎是不屑一顧的,只有莊稼人才用它,平時有了空閒,用它到小河裡捕些小魚小蝦螺螄之類,改善一下伙食,也可以說是解解悶取個樂。

用趟網捕魚或撈蝦一人即可,但人們在趟網趟魚時大多會有一群「跟屁蟲」盯着,他們主要是看熱鬧,看到興奮處會自發地為趟魚人吶喊助威。趟魚人趟魚的時候,將趟網從河心下網,着力向前「趕趟」,當趟網口接近河岸的時候,將網口猛地向前一推,然後把網提起來,在水裡淘洗幾下,將網中的東西倒在河邊的草叢裡。「跟屁蟲」們便熱心地圍過來幫助撿拾,什麼羅漢魚、鰟鮍兒、昂刺魚、蝦兒、螺螄、河蚌等等,被他們一一分揀出來。

趟網的過程是愉悅的。大人往往見好就收,差不多就行了,本來就是弄着玩的。孩子往往還嫌不盡興,央求着再趟幾網,直到天黑了才肯罷手。

分享收穫是溫馨的。趟魚人回到家,就去換衣服了,女主人走過來,麻利地把魚和螺螄等分了類,送一些給親戚、朋友、鄰居。如果是臘月,可以醃起來當年貨,如果是菜花黃的四月,則洗淨了燒煮,不一會,庭院裡便飄出濃濃的魚香味兒來。

韭菜炒螺螄肉是清明前的特色菜餚,清明節前吃三次螺螄能夠養眼,能防眼疾;菜花黃的昂刺魚是一大美食。女主人讓孩子把舅舅、外公、姑父等叫過來,坐到一起美美地喝上幾盅,說說兒女的事業,聊聊去年的收成,談談今年的計劃,魚香、親情、期待……與醇厚的酒香交融。喝到酣暢處,他們也會拿小孩開心:「來,敬舅舅一杯酒。」小孩怯怯地把杯子端起來,跟大人碰一下,嘴唇剛一接觸酒杯,就誇張地伸出舌頭,直哈氣。姑父笑着說:「敬舅舅就不敬姑父了?」孩子扮了一下鬼臉,轉身跑了。

逢上星期天或是寒暑假,孩子們也會學着大人去使用一回趟網。因為是初學,還不熟練,往往弄得一身水一身泥回來。大人的責怪是少不了的,主要是出於安全,當然這個責罵也只是流於形式,當年他們自己就是這樣過來的嘛。有人為了嚇一嚇孩子,會誇張地打幾下,站在一旁的爺爺奶奶會幫着孩子講情,甚至會說出「你小的時候,比他還皮呢」的話來,弄得孩子父親的臉上有點掛不住,媽媽則在一旁竊笑,小孩抹抹眼淚,趁機跑了。打幾下就有記性了?才不呢,院子外邊還有幾個小夥伴在等着,他們又相約,明天到村後面的那片水塘里去趟螺螄呢。 [1]

作者簡介

孫同林,男,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人,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