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魯(明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魯
圖片來自360百科網

趙魯明北直隸薊州人祖籍南直隸應天府。其父趙起,承襲其祖父官職,任正千戶。因立有軍功,升任指揮僉事,開始注籍於燕山左衛。趙起年老,趙魯因而襲職為指揮僉事。

基本信息

本 名: 趙魯

所處時代: 明代

民族族群: 漢 族

逝世日期: 公元1501年(明弘治十四年)

職 業將軍

祖 籍南直隸應天府

爵 位鎮國將軍

趙魯簡介

趙魯自幼穎異,好讀書,成年之後補為武學弟子員,習學騎射及古兵法。每年歲終,京畿各衛所軍士都要赴京師閱操,趙魯每次考核都名列優等,代宗朱祁鎮賞賜銀兩。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趙魯參加武舉考試,也同樣獲得優等。因此,次年(1484年)朝廷起用趙魯任京營提督營務內外官。再試,御史台嘉獎趙魯才藝卓越超群,上疏薦舉趙魯任五千營把總。弘治三年(1409年)五月,趙魯以都指揮守備沂州地方。弘治五年(1492年)三月,授予趙魯代理都指揮僉事。

趙魯謙恭謹慎,保持自身節操。閒暇時整治樓櫓,貯備器械,申明法令,嚴行緝捕,一群軍民賴此得以安定。弘治十三年(1500),朝廷調取趙魯回五軍營,任坐營中軍官。次年(1501年)松藩動亂,兵部推舉趙魯為四川松藩副總兵。三月,趙魯前往松藩,行到華州,項部疽病發作身亡。趙魯遺孤趙來文承襲父職,扶柩千里,返回故鄉,安葬在今天津薊縣楊津莊村東南,樹碑勒石。因趙家幾代均有大功於大明,軍功顯赫,正德十二年(1517年)六月,御賜墓碑一通。

趙魯墳墓毀於文革,墓碑現移到州河堤埝之旁。

趙魯家族的顯赫軍功

趙家原籍江蘇南京,趙魯的曾祖父隨燕王北征來薊。趙福後「歿於北征之役(見於趙魯墓誌)」。隨後,明朝宮廷內部發生了一件大事。在明朝開國後,朱元璋封朱棣為燕王鎮守北京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長子早逝,二子三子相繼離世。公元1399年,朱元璋傳皇位於長孫朱允炆,是為明惠帝,取年號建文。惠帝登上寶座後,不滿各地朱姓王的權勢,對燕王朱棣尤其不滿,就採取了削藩政策,引起了燕王朱棣的不服,就以靖難為名,起兵回南京,於1402年奪取了皇位。奪位成功後遷都到北京。在這一靖難過程中,趙魯的曾祖父趙福就因靖難有功而升任鎮朔衛副千戶。這是趙家對明王朝的第一功。有一次,北方少數民族武裝叛亂打到了北京西直門,朱棣在西直門遇擄,很是危險。趙魯的祖父趙雲勇敢殺敵護駕,御擄立功,升正千戶,這是趙家對明王朝的又一大功。趙魯的父親趙起繼襲父職,到貴州荊襄屢戰,趙家第三次立功,趙起功升指揮僉事,此後開始駐燕山左衛,退休後告老,趙魯承襲祖上的官職,任正千戶,後升任指揮僉事,開始注籍於燕山左衛。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任京營提督內外官。後任五千營把總,再次簡選提拔任坐營把總。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五月,趙魯以都揮守備沂州地方。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朝廷調趙魯回五軍營,任坐營中官。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為防止松藩少數民族叛亂,趙魯被任命為四川松藩副總兵。赴任途中因病去世,趙魯遺孤趙來文承襲父職,趙來文為平定松藩之亂,又立軍功。

無論是保家衛國還是護駕,趙家幾代人都立有莫大軍功成為明朝重臣。[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