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汝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汝談

本 名: 趙汝談

字: 履常

所處時代: 宋

逝世日期: 1237年

性 別: 男

趙汝談(?—1237),字履常,宋太宗八世孫,居餘杭。約宋寧宗慶元末前後在世。天資穎悟。淳熙十一年(1184)登進士第所著有《》《》《》《論語》《孟子》《周禮》《禮記》《荀子》《莊子》《通鑑》《杜詩注》。

生平生平

趙汝談(?—1237),字履常,宋太宗八世孫,居餘杭。約宋寧宗慶元末前後在世。天資穎悟。淳熙十一年(1184)登進士第。年十五以祖蔭恩補將仕郎。丞相周必大讚賞其文采,認為「他日必有大名於世」。調汀州(今福建三明)教授,添差江西安撫司幹辦公事。曾從朱熹校訂經書疑義十餘條,為朱氏賞識。宋光宗死後,輔佐丞相趙汝愚定當政大策,提倡道學,協力排擠擁立寧宗的韓侂胄。及汝愚去國,排韓活動失敗,他就與弟趙汝讜上疏,乞斬韓侂胄。聞者吐舌。貶為安慶府教授。添差浙東安撫司幹辦公事。又先後任嘉興、溫州知府,湖北、江西提舉常平。累獻備邊計。嘉定元年(1209),金國內亂,衛紹王(金國王)被殺,他向寧宗獻「料敵」、「備邊」二策,力言不可輕敵,應着力防邊。寧宗死後,授江西轉運判官,以疾辭未允,到任僅一月,即被罷職。乃杜門著述,致力於學術研究。理宗初,入對,言多剴切,端平初年,任禮部郎官,改秘書少監兼權直學士院。又疏邊事及楮法,帝稱嘆久之。時宋蒙聯合滅金,南宋群臣力主乘機收復河南,惟汝談頭腦冷靜,力言不可輕戰。後宋軍輕率出兵,很快占領洛陽,而汝談獨懷憂慮。正當朝臣喜形於色之際,宋入洛陽之師潰敗,朝論始服其先見。後歷任宗正少卿、編修國史、崇政殿說書、禮部侍郎,官至給事中權刑部尚書。生平酷愛讀書,自少至老「無一日去書冊」。天資聰穎,善于思考,學識淵博,於經學最見功底。
著作有《介軒詩集》、《杜詩注》等近十種,着重名物訓詁,為宋代經學名家之一。其經書註失傳。

史書記載

趙汝談,字履常,生而穎悟,年十五,以大父恩補將仕郎。登淳熙十一年進士第。丞相周必大得其文異之,語參知政事施師點曰:「是子他日有大名於世。」調汀州教授,改廣德軍,添差江西安撫司幹辦公事。嘗從朱熹訂疑義十數條,熹嗟異之。

佐丞相趙汝愚定大策,汝愚欲驟以詞掖處之,力辭去。持祖母服。汝愚去國,其弟汝讜力上疏乞留汝愚、斬侂胄,聞者吐舌。兄弟罹黨禍斥去。尋調安慶府教授,添差浙東安撫司幹辦公事。丁母憂,免喪,召為太社令。

時侂胄用事熾甚,汝談痛憤,登壇讀祝,大呼侂胄及陳自強名。自強不能堪,它日指汝談曰:「末坐白皙者何人?」汝談不為動。以參知政事李壁薦,召試館職,擢正字。是時吳曦叛,上下束手,或請就以曦為王,其人造汝談,汝談詰之曰:「孰欲王曦者,可斬!」其人面發赤不能對,遂以言去,主管崇道觀。添差通判嘉興府,與郡守王介志合。改知無為軍,與光州守柴中行、安豐守陸峻俱稱循吏。

時金人內變,有旨令獻料敵、備邊二策。其料敵之策曰:「禍亂猶在河北,未遽至河南,蓋豪雄擇形勢,大盜窺貨寶,金帛重器俱聚河北,河南無大川為之險,欲起安所憑?且金素以河南近我,置守多完顏氏親黨,其下亦令蕃漢錯居,所以防慮備盡。縱彼喪亂,守將欲畔則自畔,何至相率盡反。然有天下者,自不容易一日廢備,豈以金人存亡之候為吾緩急哉!」其備邊之策曰:「今邊州大抵無城,缺兵少糧,鎧仗不足。若使自辦,何所取資?丐諸朝廷,安得力給?若仿古藩封,拔用英傑守郡,則並租稅市榷之利盡與之,免其共貢,上不置監臨,下悉聽選辟,民得自賦,兵得自募,凡百悉聽所為。其有功者亦不遽徙,就峻爵秩,增異車服,給美田宅,官其子孫,凡可優寵,無不極至,使內為公卿,雖貴曾不如守邊之樂。如此則有才者爭自奮勵,緩急必能出死力報上。」於後河南二十餘年猶為金守,宋沿邊諸郡權大削,兵事無肯任責者,汝談之言若蓍龜然。

改湖北提舉常平,振飢盡力。知溫州,改知外宗正,作詩勉其族屬,皆望風而化。遷江西提舉常平。寧宗崩,以哀痛得疾。賀理宗表,力寓勸戒。陳碩曰:「此諫書也。」數丐祠,授江西轉運判官,辭不獲命,之官一月,以言者罷。

先是,汝談因疾去官,言者謂其傲睨軒冕,不樂為世用。至是彌遠不與祠,乃杜門著述。

端平初,以禮部郎官召,入對言:「倚用老成,廣集忠智,訪求眾敝之原,辟取可行之策,以飭積蠹之蠱,而成終泰之功者,願加聖心焉。」又言:「大佞似忠,大奸似聖,未免信向而擢任之。始未見甚失,久乃浸至差訛,則綱維之臣將不能不執,議論之士將不得不言。執之堅,寧不疑其侵權?言之數,寧不意其賣直?至是則不特是非邪正易位,而黜陟予奪失中多矣。」又曰:「外之得以窒吾聽、雜吾目、擾吾天君者,以吾未得虛一而靜之理也。苟得之,導我聲色而不能入,投我寶貨而不能中,扇我以功名而不能動,凝然湛然,孰得干之哉。」改秘書少監兼權直學士院。時集議出師,汝談反覆言不可輕戰,而和尤非計。既而三京收復,雖前言用兵不便者亦喜,汝談獨有憂色。未幾,洛師敗,朝論始服其先見。

遷宗正少卿,兼權直,兼編修國史、檢討實錄,兼崇政殿說書。因講《論語》而言漢元帝恭儉無過,惟以剛不克改,明不能繹,優柔不斷,而漢業遂衰。權吏部侍郎,升侍讀,兼直學士院,兼同修國史院同修撰,以所注《》進講。時朝議履畝稱楮,汝談言非便,迕時宰意。京師軍變,宰相乞貶秩,上已允,汝談奏恐失體,持不可。草答詔,以為貶秩易,審舉措難,宰相滋不悅。以言去國,提舉崇禧觀。起知婺州,四辭不允。至郡,力丐祠。召赴行在,四辭。

個人作品

  • 汝談天資絕人,沈思高識,自少至老,無一日去書冊。其論《》,以為為占者作;書《》《》二典宜合為一,禹功只施於河洛,《洪範》非箕子之作;《》不以《小序》為信;《禮記》雜出諸生之手;《周禮》宜傅會女主之書。要亦卓絕特立之見。

人物成就

  • 權禮部侍郎兼學士院,力辭兼直。時金兵新破,三閫增秩,稱提官楮,四郡獲賞。汝談獨蹙頞,登對,首疏言:「邊面無可倚仗,乞超越拘攣,簡拔俊傑,如吳用周瑜、魯肅,晉任祖逖、陶侃故事,使之各分方面,連數十城,推轂授權,盡歸賜履。巴蜀一人,荊襄一人,兩淮各一人,一切便宜行事,不復更從中御,庶幾伸縮由己,機用出心。」蓋推廣鄉者備邊之策。且曰:「臣之此策,行於開禧未用兵之前,決不至罹今日之患。」其論楮法,尤中時敝,上稱嘆久之,且謂:「卿文學高世,宜代予言,力辭何為?」卒以老祈免,章四上,免兼直,改侍講。數日,仍兼直學士院,五辭。權給事中,權刑部尚書,及卒,轉兩官。遣表上,又轉四官。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