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韓、魏三家分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韓、魏三家分晉,春秋戰國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三家分晉


晉哀公二年(前455年),持續了數十年的晉國卿大夫的內鬥終於迎來決定性的大戰——晉陽之戰。晉國四大卿族——智、趙、韓、魏——或主動或被動地都捲入了這場戰爭。這一仗的結果將會決定他們中的哪一個或哪幾個家族能夠取代晉哀公,成為晉國實際的統治者。


晉國之所以會君權旁落,落到被異姓卿族瓜分的境地,其禍根早在200多年前的晉獻公(前676——前651年在位)時期就已埋下。


晉獻公在上台之後,為了解除公族勢力對自己君位的威脅,設計消滅了多支舊公族;後來,他又因為寵愛驪姬和小兒子奚齊,逼死、趕走了自己其他幾個兒子,正式確立「晉無公族」制度,即規定國君子弟除世子外均出居他國,不再立公子、公孫為貴族。


因為這一制度,晉國公室和國君失去了公族勢力的輔助,力量衰弱;而公族以外的異姓卿大夫由此登上晉國的政治舞台,權力越來越大。


晉文公(前636——前628年在位)、晉悼公(前572——前558年在位)這樣的英主明君掌權時,還有能力節制諸卿,但到了春秋中晚期,十餘家卿大夫逐漸控制了晉國政局。經過彼此激烈的火拚,弱小的卿族一個個被消滅、吞併,到後來只剩下智、范、中行、趙、韓、魏這六大家族。


晉出公(前474——前457年在位)時期,范氏、中行氏被滅,智、趙、韓、魏四家共同瓜分了兩者的地盤,六卿變成四卿。晉出公對於專權的四卿忍無可忍,於是做最後的掙扎,出兵討伐他們。四卿聯合一起反攻晉出公,晉出公戰敗,死於逃亡途中。智氏的家主智伯瑤隨即擁立晉哀公上台,晉國國政皆決於智伯瑤,國君徹底淪為傀儡。


瓦解了公室僅存的抵抗力量之後,四卿之間的矛盾很快激化、尖銳起來。四卿之中,以智氏實力最強。因此,智伯瑤野心勃勃,想再逐步蠶食趙、韓、魏三家,成為晉國唯一的大佬。


智伯瑤先是向韓氏和魏氏索要城池。韓、魏兩家無力單獨對抗智氏,家主韓康子、魏桓子迫於無奈只好獻地於智伯瑤;但當智伯瑤得隴望蜀,把竹槓敲到趙氏頭上時,卻遭到趙氏家主趙襄子的斷然拒絕。


趙襄子不肯屈服的態度激怒了智伯瑤,他脅迫韓、魏共同出兵,集三家之力攻打趙氏,要一舉將其消滅。


趙襄子見敵軍勢大,率全軍退到民心向趙的晉陽城,準備依仗堅固的城池做長期守御。以智氏為首的三家組成的聯軍追擊而至,晉陽之戰由此打響。


雖然聯軍兵力占據絕對優勢,但是晉陽城池堅固,糧草、戰具充足,趙氏又軍民一心,抵抗十分頑強。聯軍強攻半年,又圍困晉陽一年有餘,始終無法破城。


到了晉哀公四年(前453年),久攻不下的智伯瑤想出了水淹晉陽城的計策。他命令士兵挖開晉水,引河水直灌晉陽城。很快,晉陽城便陷入一片汪洋之中,城內軍民只能爬上大樹棲身,把鍋懸掛在高處來燒飯。


面臨這樣的絕境,晉陽城眼看就要守不住了。趙襄子無計可施,找來謀士張孟談,說他打算開城向智伯瑤投降。


「您不要說這樣的喪氣話。」張孟談鎮定自若地說,「如果不能在危急時刻出謀劃策,助您逆轉困局,挽狂瀾於既倒,主上您花錢養我們這些謀士幹什麼呢?」


「到這個地步了,你還能有什麼辦法?」


「韓、魏兩家與智氏早有矛盾,貌合神離。我請求偷偷出城,密會韓康子、魏桓子,說動他們反戈一擊,如此便可反敗為勝。」


趙襄子大喜,立即命人護送張孟談潛出晉陽城。張孟談見到韓康子、魏桓子後,果然以一番「唇亡齒寒」的說辭令他們答應反水,並約好了共擊智氏的日期。


這時,智伯瑤的手下也向他進諫,讓他提防韓、魏叛變。智伯瑤卻不以為意,說:「我和韓、魏兩家說好了,滅亡趙氏以後,我們三分其地,現在晉陽城旦夕可破,他們馬上就有土地到手,怎麼會背叛我呢?」


智伯瑤的大意、疏忽,給他帶來了致命的惡果。很快,趙、韓、魏約定的日子到了。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三家派出一支精兵,消滅了智伯瑤看守河堤的士卒,挖開堤壩,使晉水倒灌進智伯瑤的軍營。


智伯瑤的軍隊毫無防備,頓時陷入混亂。趙襄子趁勢領兵殺出城來,正面進攻智軍,韓、魏的軍隊則從兩翼夾攻,智軍一敗塗地,智伯瑤被擒,晉陽之圍遂解。隨後,趙、韓、魏三家殺了智伯瑤,滅亡智氏,盡分其地,從此三分晉政,被稱為「三晉」。


到了周考王三年(前438年),晉哀公去世,他的兒子晉幽公即位。趙、韓、魏趁機吞併了晉國公室大部分的地盤,只留下絳、曲沃兩座城池給晉君居住。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趙、韓、魏三家為諸侯,與晉侯並列,代表周王室承認了他們政權的合法性。


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趙、韓、魏三國廢除晉國最後一位國君——晉靜公,晉國徹底滅亡,三家分晉的歷史進程至此告終。


參考資料 

  1. 趙、韓、魏三家分晉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