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走婚是摩梭人(主要居住在中國大陸四川和雲南)的一種婚姻模式。摩梭人是母系社會,在日間,男女很少單獨相處,只會聚會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男子若是對女子傾心的話,在日間約好女子後,會在半夜的時候到女子的「花樓」(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間,獨立於祖母屋即「家屋」外),傳統上會騎馬前往,但不能於正門進入花樓,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類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叫其他人不要打擾。然後在天亮之前,男方必須離開,這時可由正門離開。除非已得到女方長輩承認關係,否則於天亮或女方家長輩起床後才離開,會被視為無禮。
考驗
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政府曾廢除過摩梭族的走婚制,強迫一夫一妻制,少數人也領有結婚證,但暗地裡仍行走婚。由於工業發展的需要,鮮水河目前正籌備修建一座大型水電站,屆時大壩蓄水之後,其水位高於河谷而將該地區淹沒,走婚文化可能因此滅絕。
他族模仿走婚
漢族等父系社會的婚姻習俗傳統上為固定且同居的夫妻關係,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為一夫一妻制的有固定婚姻。但是隨着摩梭人走婚文化的曝光,近年一些老漢族情侶學習了走婚的習俗,為的是避免雙方的財產爭端。
據香港文匯報2007年8月27日神州新聞版A22轉載《城市快報》新聞報道說,中國某地一漢族老婦欲再婚,但因為年紀問題和財產分割問題而選擇與男方走婚。他們拿出固定的生活費,輪流到對方家中生活,免除財產分割的煩惱。
紅娘協會指出中國真正走婚的老年人人數比例為10%左右,老年人走婚主要有兩大原因:
- 避免財產分割問題。
- 迎合老年人搭夥過日子。
走婚沒有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保護,而且非摩梭人走婚多在老年人中出現,尚未成為一種風俗。
古老婚俗
走婚是雲南省少數民族摩梭人的習俗,摩梭人除了少數因為要增加家庭勞動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不會正式結婚。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透過男到女家走婚,維持感情與生養下一代的方式。由於母系社會中由女性當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歸母家生養,生父會在滿月時公開舉辦宴席,承認彼此的血緣關係,避免發生同父亂倫[1] 。生父與子女雖不同住,但特定節日、儀式如新年、成人禮等仍有一定的禮儀,子女在新年和重要節日要拜訪生父,生父接受子女拜訪以及子女成人禮也要送禮物給子女。
男性稱女情人為「阿注」,女性稱男情人為「阿夏」。早期中國學者大多認為永寧摩梭普遍存在「群婚殘跡」,如母女共夫、父子共妻、姐妹共夫、兄弟共妻,事實上,摩梭人有親戚血緣關係的男女嚴禁走婚。
走婚的男女,維繫關係的要素是愛情,沒有經濟聯繫,一旦發生感情轉淡或發現性格不合,隨時可以切斷關係,因此感情自由度較婚姻關係更純粹,但也因此男女關係較為平等,不似其他民族的婚姻關係中牽繫極為複雜的經濟社會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