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赤崁漁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赤崁漁港

圖片來自travelking

赤崁漁港(Tshiah-khàm Hî-káng),位於台灣澎湖縣白沙鄉赤崁村,主管單位為澎湖縣政府,屬第二類漁港[1]赤崁碼頭開口朝東,興建年份始於民國40年(1951年)。

介紹

白沙鄉赤崁村位於白沙島(古稱北山嶼)東北端高地(高地在閩南語中稱作「崁」),因海岸上裸露出的玄武岩呈現紅色,早昔被稱作「大赤崁」,相對於聚落南側的「小赤崁」村落而得名[2]

赤崁的海域多屬珊瑚礁地形,航道寬闊,但水位偏淺,必須定期動用大量經費疏浚,維護不易。民國40年(1951年)赤崁漁港初建之時,澎湖縣政府補助經費,砌石防波堤227公尺、興築碼頭278公尺、護岸125公尺,內港水域約3公頃。民國57年(1968年)又蒙高雄港務局補助,築造交通碼頭一座。

政府利用「臺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四期經費擴建赤崁漁港:第一期(民國69年至76年,1980年-1987年)為4333萬元、第二期(民國77年至85年,1988年-1996年)為8129萬元,其中2700萬用於港區改善,後又用省政府計畫經費築建突堤和碼頭、第三期(民國86年至89年,1997年-2000年)為2588萬元,復用於港區改善工程、第四期(民國90年至91年,2001年-2002年)為792萬元,主要用於港區綠化,增建涼亭和觀景台等休閒設施。根據2005年出版的《續修澎湖縣志.財政志》資料,整建赤崁漁港經費自民國69年(1980年)至民國91年(2002年)為止,其工程經費總計為新台幣2億154萬元。

赤崁村的漁業產業發達,當地盛行有延繩釣焚寄網流刺網一支釣等漁法;陸上的漁港設施則有市場、加油站、製冰廠、修造船廠、漁具整備場等等,可謂北山嶼的漁業重鎮。當地尚以盛產「丁香魚」出名,近年每年夏季都有舉辦「丁香魚季」來接待各地的觀光客;港口除供漁業用途,提供北海遊客中心的遊憩船停泊,以及離島吉貝嶼對外交通船的碼頭亦設於此處。

赤崁漁港在現行台灣的漁港法屬於「第二類漁港」,而在民國95年(2006年)1月27日之前的漁港法舊制中[3],屬於供地方性使用的「第三類漁港」。[4]

參考文獻

  1. 〈臺灣地區各直轄市、縣(市)漁港類別及名稱一覽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 2014-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Chinese (Taiwan)). 
  2. 顏, 尚文. 〈小赤村〉.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 (Chinese (Taiwan)). 
  3. 〈漁港/簡介〉.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7) (Chinese (Taiwan)). 
  4.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台灣的漁港》. 台北縣: 遠足文化. 1994: 12–15. ISBN 9867630386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