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興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赤興鄉是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萬載縣西北中心,地處湘贛邊陲,這裡曾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紅色根據地,中共江西省萬載縣第一次黨代會和萬載縣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均在赤興召開,並在這裡創辦過紅軍學校,女子職業學校,有數千名烈士的鮮血拋灑在這紅色的土地上,故有「紅色幫都」之稱。赤興屬山區鄉,有獨特的區域優勢和資源優勢,境內自然環境優美,資源蘊藏十分豐富,有瓷土鉀納長石。新中國成立後,從中央到地方都把赤興列為革命老區。2002年被省人民政府確定為貧困鄉,對赤興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的發展都給了極大的關懷和扶助。藉助扶貧攻堅的強勁東風,鄉黨政班子大膽解放思想,帶領全鄉人民搶抓機遇,銳意進取,頑強拼博,在奮進中改寫貧困,取得了兩個文明建設的新成就,出現了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強勁勢力。[1]
中文名稱: 赤興鄉
外文名稱: Chixing Town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下轄地區:花橋村、岩前村、太源村等1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花橋村
電話區號: 0795
地理位置: 贛西
面 積: 78.32平方公里
人 口: 12613人(2017年)
方 言:贛語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赤興初中
火車站:宜春站
車牌代碼: 贛C
歷史沿革
1986年全鄉有13個行政村,12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137人。1992年17個行政村,127個村發小組。
1996年書堂、黃家坊並為書堂村,樓山、盤山並為樓山村,花橋、南源、下洞、中山、上洞並為花橋村,合併後為11個行政村。2003年書堂、排上、太源、岩前、楊山合併為書堂村。
2005年7個村,設一個街道居委會,下設131個村民小組。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全鄉有12293人。2005年總人口有11997人(均為漢族江右民系),人口出生主為12‰。
2010年全鄉總面積81平方公里,有耕地11350畝,其中水田10868畝,旱地482畝,林地79568畝,森林覆蓋率68.3%。全鄉轄7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會,131個村民小組,3340戶,13381人(含非農業人口923人)。均系漢族。
行政區劃
赤興鄉,距省會南昌200公里,湖南長沙180公里,縣城28公里,來往交通十分便利,自古就是萬載縣西部最大的商埠。全鄉總面積78.32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即花橋村、岩前村、太源村、書堂村、新華村、楊山村、樓山村、排上村、浙橋村、皂下村、銳鏡山村),131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常住人口12613人(2017年)。
地理環境
赤興鄉屬亞熱帶濕潤氣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日夜溫差較大,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6℃。1月份平均氣溫4℃,7月份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1800毫米,全年無霜期約246天,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夏季主導風向為東南風。赤興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屬山區鄉,有1/4的山地是沉積岩。最高點心楊桐嶺,海拔860米,最低處是官坑。山中各溪流江入雙橋河中,土壤以紅壤為主。
基礎建設
希望工程建設:赤興鄉新建衛生院門診樓1棟,1995年完工使用;新建住院部1棟,1999年完工使用,總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2005年有教職工17人。鄉村醫療保健所7所,醫生23人,做到上病不出村。集鎮公路建設:2000年對赤興街道1公里進行路面水泥硬化。2003年投資120萬元將新華公路5公里進行路面水泥硬化;2004年投資11公里進行路面水泥硬化。同時延長赤興街道1公里水泥公路硬化,街道兩側的舊房舊店拆舊建新,基本建成商貿一條街。政府辦公樓改造:2002年投資120萬元對鄉政府機關辦公樓進行拆舊建新,新建辦公樓兩棟,計生服務樓1棟。新辦公樓寬敞明亮,院內環境優美。2005年投資18萬元對社會敬老院進行全面改造,院內環境赫然一新。2004年書堂村投資15萬元新建村部辦公樓;浙橋村投資13萬元新建村部辦公樓;新華村投資16萬元新建村部辦公樓;2005年花橋村投資6萬元對村部辦公樓進行改造。
地方特產
長石:有鉀長石、鈉長石及鉀納長石。地表因風化作用多形成高嶺土,深部則為長石,多為細晶岩脈侵入形成,也有部分為偉晶岩脈型。長石呈脈狀產出,脈幅寬一般為1~5米,長几十至幾百米。主要分布於赤興鄉淅橋、皂下村、仙源新市村、茭湖鄉槽頭村,儲量估算約為100萬噸左右。長石用途多為化工原料,如用做陶瓷坯體配料、釉料玻璃熔劑、搪瓷原料等。鉀、鈉長石開採始於2001年,以赤興鄉為先,繼而仙源、白水、茭湖逐步開發。至2001年底開採量達4萬噸。礦產品主要銷往廣東、浙江等地。2005年開採量達5萬噸。
經濟建設
赤興鄉企業私營生產為主體。2005年工業總產值978萬元,其中花爆生產就有300萬元,花爆業創稅60萬元,新增中小型花爆廠9家,加上80年代集體花爆廠改制為私營廠一個,解決了1280個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給赤興人民增加勞務收入50萬元。私營企業除花爆生產以外,還有瓷土開發、竹板簾加工、引線廠、擦洞、制磚、造紙、建築、8個小水電站等。
工業
電力和瓷土是該鄉的兩大資源優勢。兩個電站的裝機1265千瓦,年發電量600萬千瓦小時,與贛西電網併網,電力資源十分充足,能滿足耗電量較大的企業生產。瓷土資源品位好,質量高(鋁含量大於22%,鐵含量低於0.4%,儲量大、便於開採。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鄉政府駐地,距湘贛公路8公里,離浙贛鐵路70公里,320國道29公里。通訊發達,程控電話覆蓋率在80%以上,移動電話,BP機已開通,信息、傳遞便捷。1998年實現財政收入121萬元,工農業總產值3751萬元,其中工業產值1815萬元,農業產值1936萬元,糧食產量6300噸,農民人均收入1650元,人民生活由溫飽向小康逐步邁進。赤興鄉企業私營生產為主體,個私經濟從無到有,涉及電力、花炮、造紙、軋鋼、建材、食品、塑料製品、木竹加工、礦產開發等各個領域,個私企業總數達28家。投資1000多萬元用於完善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全鄉擁有皂下、書堂、白楊樹、岩前水口四座水力發電站,年發電量800萬千瓦以上,年發電收入160萬元以上,實現了電力自給有餘;投資320多萬元對全鄉4條村級公路進行全面拓寬改造,鋪設水泥路面,開通了光纜有線電視,解決了山區農民看電視難;基本普及程控電話,總量突破500餘部,密切了赤興與外界的聯繫,加快了信息流通。2008年,我鄉實現生產總值9973萬元,比上年增長15.5%,其中工業生產總值5670萬,比上年增長20.1%,農業生產總值4303萬元,比上年增長10%,完成財稅收入591萬元,其中地方收入405萬元。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共引進縣外資金5000萬元,境外資金2000萬元,簽約資金8000萬元,實際進資5000萬元,超額完成縣政府下達的招商引資任務。有機農業穩中求進。2008年,我鄉在花橋種植了1000畝有機水稻,喜獲豐收,試種了500畝有機毛豆,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同時積極推廣草莓等有機經濟作物播種,有機農業在平穩中向縱深方面發展。社會事業齊頭並進。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社會事業的進步,特別是公共設施的發展,社會環境的優化又進一步推動着經濟的發展,2008年我鄉社會秩序良好,綜合治理工作位列全縣先進行列,公共設施不斷完善,基本實現了移動網全鄉式覆蓋,爭取了港胞沈炳麟先生慈善基金會30萬元資金新建中心小學教學樓。農民合作醫療改革初見成效。全鄉95%的農民加入了醫療保險行列,農民群眾看病問題得到進一步解決。民政救濟工作紮實開展,社會保障工作向縱深推進。根據建設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搞好走訪慰問、五保、低保等弱勢群體的救助工作以及兩免一補政策的落實。集中力量抓穩定,全鄉社會安定和諧。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全面落實維護穩定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下大力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2008年,赤興鄉人口出生率控制在3‰以內,計劃生育工作繼續保持全縣的先進行列。
農業
赤興鄉耕地面積817公頃,其中水田761公頃,養殖業為以山羊、兔、豬為主體。種植業以種優質水稻、生薑、蕎頭等有機農業。主要種植水稻。稻穀總產量999.8萬斤,畝平680市斤。20年來,由於城鎮規劃建設和興修公路及退耕還林,到2005年全鄉耕地面積為746公頃,其中水田700公頃,稻穀總產960.6萬斤,畝產782市斤。農業產業結構朝有機食品發展。2004年,赤興花橋村南源片進行有機轉換土地66.7公頃,2005年花橋村上洞片進行有機轉換土地100公頃。赤興鄉境仙有塘壩6座,總容水量11萬立方米。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076元。2004年,赤興鄉花橋村進行牛種改良,興建了全縣第一個良種牛冷配站,引進西門塔爾牛種,2005年配種成功,並產下崽牛3頭。
基礎教育
赤興鄉有初中一所,占地面積30畝,建築面積3872平方米;有教學樓1棟,教師宿舍2棟,運動場地3500平方米,校園綠化,環境優美。2005年有教學班7個,學生322人,教職工27人,其中本科學歷6人,專科18人,中級以上職稱16人。2005年全鄉有完小3所,初小(含教學點)6個。全鄉小學占地25畝,建築面積3700平方米,運動場地5200平方米,教學班33個,在校學生771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小學專任教師56人,其中大專學歷12人,中專中師39人,中級職稱以上16人,初級職稱35人;全鄉學前班6個,在班兒童150人,學前教育入學率在72.2%;幼兒園2所,入園兒童70人。校園建設已達六配套的有4所。2002年投資14萬元新建花橋村、書堂村完小教學樓各一棟。2004年投資50萬元興建赤興初中綜合樓一棟和其他基礎設施。2005年,為實行九年貫制,將赤興初中與赤興中心小學兩校合併,合併後的學校名稱赤興學校。
旅遊資源
在赤興鄉花橋村,還保留着鑄造過湘鄂贛銀元的工廠。據有關資料,1928年7月,彭德懷、黃公略等領導了平江起義。1930年5月,在湖南瀏陽、湖北道城、江西修水、萬載一帶創建了湘鄂贛革命根據地。1930年9月,根據地逐步發展,各縣成立了工農民主政府,隨之籌建各縣工農銀行。1930年11月成立「平江縣工農銀行」,1931年元月成立了「萬載縣工農兵銀行」和「瀏陽工農兵銀行」,1931年7月成立「宜春工農兵銀行」,發行了光洋票、銀洋票和銀幣等。1931年11月,湘鄂贛省工農兵蘇維埃政府為集中財權,統一發行票幣,在江西修水縣成立了「湘鄂贛省工農銀行」,發行新幣,面值有一角、二角、三角、五角、一元、一百文、二百文等。紅軍長征之後,根據地處於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下。這些紅軍時期的紙幣等,成了國民黨白軍的重點查抄對象,誰收藏這些紙幣,就要被抓去殺頭。因此,當時的革命群眾冒着生命危險,將這些紙幣等藏在牆縫樹洞等處,才躲過白軍的搜查,保留至今,殊為不易,是非常珍貴的革命文物。
視頻
萬載-赤興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