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太師中書令魯國曾宣靖公輓詞二首·璧宮人去水潺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贈太師中書令魯國曾宣靖公輓詞二首·璧宮人去水潺潺》是北宋宰相、文學家王珪的作品之一。
王珪,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1]、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於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諡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製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 |
璧宮人去水潺潺,帝輦空臨淚一潸。 白玉蘆樽陪廟食,黃金灑翰落碑顏。 星辰掩靄移天上,桃李芬芳滿世間。 門外沙堤何日盡,只應陰施在銀山。 |
” |
— [北宋]王珪 |
軼事典故
三旨相公
王珪為相時,少有建明,被時人稱為「三旨相公」。他上殿進呈時,稱為「取聖旨」;神宗決定後,稱為「領聖旨」;退朝後告訴稟事的人,稱為「已得聖旨」。
四相簪花
慶曆五年(1045年),韓琦知揚州時,官署後花園中有一種叫「金帶圍」的芍藥,有四盆,每盆都開了一朵花,而且花瓣上下呈紅色,一圈金黃蕊圍在中間,因此被稱為金纏腰,又叫金帶圍。此花不僅花色美麗、奇特,而且傳說此花一開,城中就要出宰相。當時,同在大理寺供職的王珪、王安石[2]正好在揚州,韓琦便邀他們一同觀賞。因為花開四朵,所以韓琦便又邀請州黔轄諸司使前來,但他正好身體不適,就臨時請路過揚州也在大理寺供職的陳昇之參加。飲酒賞花之際,韓琦剪下這四朵金纏腰,在每人頭上插了一朵。說來也奇,此後的三十年中,參加賞花的四個人竟都先後做了宰相。沈括將此事記載在《夢溪筆談·補筆談》中。後來,「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還曾以主題繪製了一幅《四相簪花圖》條軸和一幅《金帶圍圖》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