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賞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賞戰》旨在闡述獎賞制度在古代作戰中的重要作用問題。它認為,在攻城作戰中,士卒們之所以身冒矢石而爭先登城,不避白刃格鬥而爭先赴戰,都是由於懸以重賞的結果。這是不無道理的。所以,設獎行賞,乃為歷代兵家治軍用兵都十分重視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制度。獎賞的目的,在於激勵鬥志、鼓舞士氣。運用得當,恰到好處,就能調動廣大將士的積極性,提高部隊戰鬥力。《賞戰》出自明朝劉基的《百戰奇略[1]

原文

凡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卒爭先登;白刃始合,士卒爭先赴者,必誘之以重賞,則敵無不克焉。法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①

漢末大將曹操,每攻城破邑,得靡麗②之物,則悉以賞有功者。若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妄施,分毫不與。故能每戰必勝。③

譯文

凡在攻城作戰中遇到高牆深壕,箭石交下如注的情勢,要使士卒爭先恐後地攀登城垣;當兩軍短兵相接,展開白刃格鬥的時候,要使士卒奮不顧身地前赴後繼,都必須懸以重賞來激勵他們英勇殺敵,這樣,就沒有打不敗的敵人。誠如兵法所說:「重賞激勵之下,必有勇士湧現。」

東漢末年,大將曹操每當攻克敵人城鎮的時候,對所繳獲來的貴重財物,全部都用以獎賞有功將士。如果有誰勳勞顯著而應當重賞的,即使賞賜千金也不吝惜;但對那些無功而妄想索賞的人,則一分一毫也不給。所以,曹操每次率軍攻戰都必定取得勝利。

注釋

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語出《三略·上略》。

②靡麗:謂華麗貴重。

③本篇史例出自《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第一》裴松之注引《魏書》。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溫州文成縣南田人(舊屬青田縣)。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2]

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3]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4]」。

視頻

賞戰 相關視頻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一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概述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二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續

參考文獻

  1. 《百戰奇略》簡介,快照頁 - 搜狗百科,2019-11-05
  2. 劉基簡介,文學360
  3. 悲劇性結局,朱元璋第一謀臣劉基為何被毒死,人民網,2006-11-10
  4. 明初詩文三大家,中華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