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資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資溪縣是江西省撫州市的下轄縣,位於江西省中部偏東,撫州市東部,介於北緯27°28′-27°55′、東經116°46′-117°17′之間,是江西東大門,也是江西入福建的重要通道。東與福建省光澤縣接壤,南與黎川縣毗鄰,西與南城縣交壤,北與金谿縣貴溪市相連,總面積1251.03平方千米。總人口12.6萬人(2012年),絕大多數為漢族江右民系,少數民族有畲、侗、布衣、壯、苗、藏、回、蒙古、滿族等。

轄2鄉5鎮和5個國有林場,70個行政村。全縣通行贛語。資溪是中國麵包之鄉,資溪麵包7000多家麵包店遍布全國,還分布在俄羅斯,越南,香港等地。

資溪是全國生態旅遊大縣,全國生態示範區等。2009年資溪生態指數列中部500縣市第一位,全國第七。[1]

歷史沿革

春秋時屬吳,戰國時屬楚,秦朝時屬秦,三國時屬吳,晉朝以後歸屬多變,建縣於明朝萬曆六年,時名瀘溪縣,1914年改瀘溪縣為資溪縣。

資溪春秋時屬吳,戰國時屬楚,秦朝時屬秦,三國時屬吳境。晉朝以後歸屬多變,明朝萬曆六年(1578年)始置縣治,時名瀘溪縣,民國3年(1914年)更名為資溪縣。

民國時期疆域歷經多次變化,直至民國36年(1947年)疆域成現今規模。1933年2月,資溪成立了中共資溪中心縣委和各級蘇維埃政權,歸中央蘇區管轄。

1949年5月8日,資溪解放,始屬贛東北行政公署貴溪區督察專署,同年8月改屬撫州專員公署。資溪縣劃為一(盧陽)、二(嵩市)、三(高阜)3個區,10月增設四(烏石)區。

1952年劃為5個區,轄49個鄉(鎮)。

1956年撤區並鄉,資溪縣設1鎮15鄉。

1958年人民公社化,資溪縣成立6個公社和2個墾殖場。

1961年調整社隊規模,資溪縣劃為1個鎮13個公社2個場。

1976年資溪縣劃為10個公社5個林場。

1984年改公社為鄉,資溪縣有一鎮(鶴城鎮)9鄉(盧陽、烏石、饒橋、馬頭山、高埠、嵩市、歐溪、高田、石峽)5場("五七"、馬頭山、陳坊、株溪、石峽采育林場)。

1985年3月15日,撤銷高埠、饒橋、嵩市、烏石鄉,設置高埠、饒橋、嵩市、烏石鎮。

1985年6月21日,高埠鎮的"埠"字改為"阜"。

2000年,資溪縣轄5個鎮、5個鄉:鶴城鎮饒橋鎮高阜鎮嵩市鎮烏石鎮、馬頭山鄉、高田鄉、歐溪鄉、瀘陽鄉、石峽鄉

2001年11月8日,撤銷歐溪鄉,劃歸高田鄉;撤銷瀘陽鄉,劃歸鶴城鎮;撤銷馬頭山鄉、饒橋鎮,合併組建馬頭山鎮。

行政區劃

全縣轄5個鎮、2個鄉:鶴城鎮、馬頭山鎮、高阜鎮、嵩市鎮、烏石鎮、高田鄉、石峽鄉,以及高阜、馬頭山、石峽、陳坊、株溪5個國有林場。共有8個居委會、70個村委會。[2]

地理環境

地形河流

資溪地處武夷山脈西麓,屬山區,地形複雜,大體呈東南高、西北低的趨勢,全縣最高峰鶴東峰海拔1364米。全縣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83.1%,丘陵面積占總面積的6.5%。[4]

境內無大江大河,但小河山澗遍布,縣中部一條隆起地帶將全縣分成東西兩部分,東部河流以瀘溪為主,屬信江水系,西部河流以歐溪為主,屬撫河水系。[4]

氣候情況

資溪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9℃,年平均降水量1929.9毫米,年平均日照1595.7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83 %,年平均無霜期270天,森林資源

資溪縣土地總面積187.7萬畝,其中:林業用地165萬畝,約占總面積的88%;耕地面積11萬畝,約占總面積的6%,其中水田10萬畝,多為酸性土,以種植水稻為主。

自然資源

全縣土地總面積187.7萬畝,其中:林業用地165萬畝,約占總面積的88%;耕地面積11萬畝,約占總面積的6%,其中水田10萬畝,多為酸性土,以種植水稻為主。

縣內有木本植物90科328屬約828種,草本植物73科439屬838種,有國家級保護植物27種(一級1種、二級11種、三級15種),珍稀樹種有美毛含笑、紅椿、福建柏、鵝、掌楸、花櫚木、南方紅豆杉等。

縣內礦產資源豐富,金屬礦藏有鐵、銅、鎢、鋁、鋅、鈾、稀土等,非金屬礦藏主要有石墨、螢石、鉀長石、雲母、瓷土、石灰石、花崗岩等,其中花崗岩總蘊藏量約5億立方米。

縣內水資源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6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約4萬千瓦。

資溪自然生態保存完好,森林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7.2%,擁有保護面積近21萬畝的馬頭山自然保護區和面積5.1萬畝的清涼山森林公園,境內負氧離子含量最高達36萬個單位/cm3,並有融宗教、文化、探險、休閒於一體的大覺山風景區和以人與動物、自然和諧共處為目標中國虎野化放歸基地正在規劃建設中。

嵩市鎮法水溫泉,一冷一熱兩宗泉眼同出於一巨石下,相隔僅一尺,溫泉熱身燙手,冷泉冰涼徹骨,令人稱奇。用該泉所養的「羅非魚」鮮美無比,被譽為現代「貢魚」。

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末,全縣常住人口為114475人,其中,城鎮人口(推算數)55795人,占全縣常住人口的48.74%。出生率13.40‰,死亡率6.10‰,自然增長率7.30‰。[3]

經濟概況

2012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26035萬元,增長10.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0996萬元,增長3.5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11139萬元,增長10.8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3900萬元,增長12.3%,三次產業比由上年的14.40:49.62:35.98調整為13.71:49.17:37.12。人均生產總值為20074元,比上年增長9.97%。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1456萬元,增長14.7%;財政總收入51080萬元,增長16.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2914萬元,增長17.8%;固定資產投資269740萬元,增長30.8%;外貿出口6283萬美元,增長1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709萬元,增長14.2%;農民人均純收入為7728.41元,增長13%;城鎮化率48.74%,提高1.69個百分點。

2013年完成生產總值26.96億元,增長9.9%。財政總收入突破6億元,增長17.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1億元,增長18.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01億元,增長14.5%。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25億元,增長12.4%。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4億元,增長12.2%。農民人均純收入8578.54元,增長11%。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三大產業比由13.71:49.17∶37.12調整為12.46∶48.44∶39.10,第三產業占比提高了1.98個百分點。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占比達到82.4%,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第一產業

2011年,資溪縣實現農業總產值51707萬元,同比增長9.4%,實現增加值28506萬元,增長4.7%;2011年糧食播種面積81848畝,比2010年同期下降了9.58%;糧食總產量37300噸,比2010年略增。蔬菜產量41943噸,與2010年同期持平;水果產量250噸,增長13.6%;茶葉產量20噸,增長11.1%。2011年肉類總產量2957噸,增長0.7%;禽蛋產量376噸,增長44.6%。2011年水產品產量7100噸,增長1.21%。資溪縣全面打響農業產業化升級戰,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生產任務,特色種植面積穩步擴大。穩定煙葉種植9026畝,新增白茶種植3000畝,試種有機石斛100畝。

2013年推動農業向有機化、觀光型發展取得新成效。在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和煙葉種植的同時,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全縣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超過5萬畝(不含有機竹筍),其中資溪白茶達3.2萬畝。資溪白茶榮獲"江西十大名茶"稱號,資溪白茶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通過驗收。贛陶菊、白眉紅、大覺禪茶等有機農產品在多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逢春、香芽春、大覺印象等有機農產品品牌獲評省市著名商標,山夫有機蔬菜進入省城高端市場。全縣新增有機產品認證6個。

第二產業

2011年,實現增加值30501萬元,同比增長19.10%;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5306萬元,同比增長26.03%;工業產品銷售率98.58%;實現利潤總額5814萬元,實現稅金6005萬元,增長16.67%。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27.45%。重大工業項目引進取得新突破,聖農集團確定投資創建聖農產業園。扶優扶強取得新成績,珍展鞋業、大莊竹木、新雲峰木業、華誼食品等4家企業分別交稅超過500萬元,"瀘溪河"酒擺上了中國━東盟中心宴會餐桌。主導產業集群發展格局正在形成,鶴城低碳經濟示範園一期700畝土地平整基本完成。

2011年資溪縣建築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3351萬元,增長12.7%。資溪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2600萬元,與2010年同期基本持平。

第三產業

固定投資

2011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6275萬元,增長28.7%。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95947萬元,增長29.2%;房地產投資10328萬元,增長20.5%。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72997萬元,增長28.2%;商品房竣工面積141047平方米,增長75.5%;商品房銷售建築面積122493平方米,增長125.9%。

國內外貿易

2011年,資溪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773萬元,比2010年增長17.1%。分地域看,縣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51745萬元,增長17.2%;縣及縣以下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17978萬元,增長16.67%。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14755萬元,增長15.52%;零售業零售額46337萬元,增長17.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8681萬元,增長18.11%。

2011年,2011年引進市外境內資金22.6億元,同比增長16.08%;實際利用外資1862萬美元,同比增長12.4%;實際出口創匯5440萬美元,同比增長70.5%。資溪縣共引進5000萬元以上工業(旅遊)項目項目27個,實際進資135211萬元,增長35%。

服務業

2011年完成財政總收入43999萬元,增長33.2%,實現兩年翻一番,其中稅收收入29111萬元,增長29.9%,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6445萬元,增長36.5%。2011年地方財政支出76060萬元,增長16.7%。

資溪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66128萬元,增長16.58%,其中單位存款餘額77249萬元,增長50.1%,個人存款餘額188675萬元,增長8.69%;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25601萬元,增長31.48%,其中短期貸款餘額35727萬元,中長期貸款餘額91874萬元。

旅遊業

2013年緊緊圍繞旅遊發展調整產業結構,着力增強縣域發展特色。推動旅遊發展取得新突破。全年旅遊設施投入超過5億元,大覺山景區二期工程被列為省重大項目,台灣風情園建成接待遊客,九龍湖景區水上遊覽項目試接待遊客,法水溫泉培訓中心、御龍灣等項目加快建設。新月畲族村成功舉辦首屆民俗文化藝術節。泰伯森林公園創國家3A級景區通過省旅遊局驗收。創新開展全民營銷和網絡營銷,邀請武漢等18個地級以上城市的200餘家旅行社來縣踩線,成功開闢福州等6個客源市場。全年遊客接待量突破200萬人次、增長33%,實現旅遊綜合收入突破10億元、增長45%。[4]

社會事業

社會投資

2013年共投入民生資金7.37億元,占公共預算支出的73.6%,其中教育支出2.2億元、占22%,"新農合"參合率達97.18%,被評為"全省社會救助工作先進縣"。高標準建設保障性住房336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530戶,推進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293戶,發放廉租住房補貼204.6萬元。完成"三區"移民搬遷703人,為2100位農村居民解決安全飲水問題。城區投入300餘萬元實施了一批小街小巷道路、路燈、環衛設施新建和改造工程。縣垃圾填埋場投入使用,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空氣質量始終保持在一級標準。全縣主要河流水質保持穩定,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瀘溪河流域省控監測斷面Ⅱ類水質達標率100%。建設城區污水管網5.9公里。城區人均公園面積、綠地面積分別比上年增長0.51平方米、3.39平方米。

2013年共投入資金800餘萬元用於17個村點新農村建設,整合資金1200餘萬元抓好主幹道沿線29個村莊的整治提升。改造縣道東源─港東公路11.1公里,新建村組公路29公里,高阜鎮水東大橋、馬頭山鎮走馬洲大橋建成通車。認真實施高阜鎮防洪工程、小農水重點縣、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業綜合開發等工程和小水電代燃料、電氣化縣等項目,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全年共立案查處違章建築163起,其中立案處罰14起,強制拆除72處違章建築,拆除面積2484平方米。

道路交通

資溪是由贛入閩的重要通道之一,316國道橫貫東西、鷹廈鐵路縱貫南北,濟廣高速,省道資茶線,全縣100%的通鄉鎮公路和90%的通村公路。

鷹廈鐵路又稱鷹廈線,是中國東南部地區重要的鐵路幹線。它北起江西鷹潭,南至福建廈門,全長694公里。1957年竣工通車,曾經長期是進入福建的唯一鐵路線。由鷹潭至資溪開始入福建。

吉武溫鐵路西起吉安市,東至福建武夷山。由武夷山至浙江溫州。新建吉安至南城至資溪線路,全長約250公里,至資溪與鷹廈線接軌,經邵武、建陽至武夷山。

風景名勝

大覺山

大覺山國家AAAAA級景區大覺寺地處大覺山旅遊區內,距景區山門6公里,核心區域面積1.8萬畝。佛、道、儒三教合一宗教朝拜勝地、馳名中外數百年的大覺寺,坐落在海拔1118米的蓮花山天然石洞中。此洞深12米,寬60米,高6米大覺山風景區成功入選"新贛鄱十景",可見其魅力所在。蓮花山山高奇峰獨特,清澈的"聰明泉",聳立的"雙燭石",威武的"將軍石",神秘的"寶塔",幽靜的"呂洞賓"讀書洞,挺拔的"逍遙峰",還有賦予傳奇色彩的"龍床洞"、"水簾洞"、"神女石"、"不老松"、"神龜問天"、"雙乳峰"等五十餘個景點分布於大覺寺周圍。還有法水溫泉,清涼山國家森林公園,九龍湖景區等一批景點

馬頭山原始森林度假山莊

馬 頭山原始森林度假山莊地處大覺山旅遊區北片,是中國東部、中部植物類交匯區域,植物類型多樣,森林資源非常豐富。擁有香果、紅椿、台灣松、鵝掌楸、美毛含笑、長葉榧樹、南方紅豆杉、福建柏等10餘種珍稀樹種,是個十分寶貴的植物基因庫。還有黑熊、岩羊、恆河猴等珍貴野生動物。群山環抱,重巒疊嶂,峽谷交錯,溪流淙淙,十分迷人,是生態勝境,天然氧吧。交通方便,距縣城25公里,距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龍虎山50公里,區內已有林區公路。森林保健康復中心,包括:森林浴場、林地游步道、負氧離子呼吸區;可接待300人以上的生態度假山莊;生態娛樂區。

新月畲族民俗文化村

畲族民俗文化觀光新月畲族民俗村位於縣城以南20公里山凹中,這是江西幾個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居住地之一,2004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少數民族團結進步村,是具有濃郁民族文化韻味的景區。畲族文化主要表現在服裝、美食文化和獨特競技表演等方面。其舞蹈、射駑、武術和板凳功夫,吞食玻璃瓦片、火功、刀功等傳統技藝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女兒紅"、千層糕、仙筒煲、三鮮粽子、南瓜餅是畲族美食文化代表作。其苗木產業頗具特色,500畝苗木基地逐漸壯大。

法水溫泉度假山莊

法水溫泉度假區,距縣城20公里,核心區域面積1.47萬畝。區內密林修竹,環境幽靜,漫步林海竹叢、品味人生,極樂無限。地質勘測資料表明,法水溫泉日流水量1200噸以上,水溫43.5℃,水清透明、無味,屬優質碳酸型溫泉。

古蹟

古建築有始建於明天啟四年的高雲古塔、始建於明天啟元年的接龍古橋、北宋思想家李覯後裔所建的李氏家廟等。古雕刻有清朝道光四年的石獅、清朝道光十五年的祈雨石碑、清朝嘉慶二十一年所鑿石匾和為旌表清太學生曾步周之妻貞節牌坊等。[5]

歷史文化

資溪特產

資溪板栗

板栗在資溪縣栽培歷史悠久,分布廣泛,全縣老闆栗園面積有1萬多畝。板栗一直是資溪農民傳統的農副產品。新增板栗面 積達2萬多畝,板栗產量也大幅度提高,年產量由原來不足100噸上升到300噸以上,使資溪成了遠近聞名的板栗縣。在新開發果園中,他們十分注重良種的引進,幾年來,已引進毛板紅、 魁栗等板栗良種。

法水羅非魚

資溪縣有一個山村,有天然溫泉湧出,匯之成溪繞村而過,兩岸全是婆娑的竹林。小溪雖淺澈,有魚而鳴,其魚口大,背鰭頗長且有硬棘,中腴脂,上下首尾一縷紅紋如銀,形是為羅非鯽,卻是受溫泉哺育滋養而成,故以村名命之:法水羅非魚。魚因泉而生,泉因魚而鳴,人稱溫泉三絕。魚之性羅非鯽自古有名,屬暖水性特色魚類。

資溪白茶

資溪白茶,產自江西省資溪縣,原產於浙江省安吉縣。該茶是茶類中的珍品,因其滿葉披毫,如銀似雪而得名。資溪白茶外觀色澤為綠色,沖泡後形似鳳羽,在參賽的73家茶葉生產單位角逐中質冠群雄而榮獲金獎,並獲江西省首屆農博會"暢銷產品獎",為江西佳茗又添新秀。2008年初在江西省首屆茶博會上榮獲金獎。同年3月,江西省農業經作部門領導對資溪白茶給予充分肯定,認為資溪白茶是目前全省最好的綠茶。

2009年,資溪白茶產品通過有機食品認證。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專家對資溪白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進行審查。[6]

城市榮譽

中國麵包之鄉 中國特色竹鄉 全國生態示範區 全國綠化模範縣 全國綠色小康縣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家級森林公園 全國徵兵工作先進縣 中國生態旅遊大縣 中國十佳最具原生態的旅遊大縣 全國首批平安縣 全省法制縣 江西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一生最值得去的66個中國生態旅遊大縣 省旅遊強縣 全國林改典型縣 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 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全國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示範縣 全省無赴京非正常上訪先進縣 全省雙擁模範縣 全省首批低碳經濟試點縣 中國最具特色旅遊名縣 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範縣 原中央蘇區縣 中國十佳最具發展潛力的旅遊大縣 中國茶葉科技示範基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