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費奧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戈洛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費奧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戈洛溫
圖片來自36O

費奧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戈洛溫 費奧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戈洛溫Фёдо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Головин(1650一1706),俄國海軍元帥,陸軍元帥,西伯利亞省省長,神聖羅馬帝國伯爵, 彼得大帝時代的傑出活動家。尼布楚條約的俄方使團成員。畢生致力...

簡介

費奧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戈洛溫Фёдо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Головин(1650一1706),俄國海軍元帥,陸軍元帥,西伯利亞省省長,神聖羅馬帝國伯爵, 彼得大帝時代的傑出活動家。尼布楚條約的俄方使團成員。畢生致力於建立俄國正規陸軍和海軍。著有《天球儀》一書。

生平

公主 索菲婭·阿列克謝耶夫娜攝政時, 他在1685年被任命為御前大臣,出使西伯利亞以解決 雅克薩戰役後的中國和俄國的邊境爭端。隨行軍隊五百餘人;在行前加授布良斯克總督銜,賦予指揮西伯利亞俄軍的廣泛權力; 根據索非亞的命令,如果中國不接受談判條件,戈洛文可以不經請示對中國展開軍事行動,為此戈洛文招募了近1500哥薩克人隨行。1687年,戈洛文抵達色楞格斯克,他一方面支持 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一方面又直接出兵進攻布里亞特等當地蒙古部族,以鞏固俄國對貝加爾湖以東地區的統治。1688年,戈洛文遣使前往北京,提議在色楞格斯克舉行兩國會談,中國清朝 康熙帝遂派 索額圖等北上,由於準噶爾與喀爾喀之間的爭戰,道途受阻,奉命折回。1689年3月戈洛文根據沙皇政府訓令,又派員來京,建議在尼布楚舉行兩國使臣會議。清政府表示同意。清朝大臣索額圖等銜命登程,隨帶軍隊約兩萬人,1689年7月,兩國使臣終於在尼布楚會見,展開邊界談判。9月,雙方達成一致,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戈洛文雖未能為俄國爭取到黑龍江以北至外興安嶺的土地,但是也成功保住了對貝加爾湖以東直到黑龍江流域,使其成為俄國在遠東的重要據點。 1699 年, 同中國簽訂 尼布楚條約。為「 大使團」 中位於列福特之下的第二位全權大使。 [1]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