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質樸懇摯好兄弟(尹燕忠)

《質樸懇摯好兄弟》中國當代作家尹燕忠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質樸懇摯好兄弟

我結識了一些好朋友,其中孔安生兄弟我印像特別深刻,他人品好,厚道有才華,父母都是縣領導,但他從不拿架擺狂,他曾在萊蕪務過工,在四川新疆當過兵,後來又在平陰縣廣播局當過記者、編輯、播音員、副局長,在縣委辦公室當副主任,並先後兼任縣委接待辦主任、縣信訪局局長,後他又調任縣國土局任黨組副書記、國土資源局副局長,他在工作崗位上有魄力有能力,勤奮工作,都做出了顯著成績,得過省市縣級的表彰獎勵,在人民群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這些年來,我僅管在基層鄉鎮工作,無論什麼時候兄弟們關係一直很好,那是淳樸的同志情兄弟誼。

我是從農村莊稼地里走出去的人,砸坷垃搬石頭,推車子挑擔子,鋤地收割餵性口,什麼活都干過,業餘時間也搖一搖筆桿子,記得寫過一篇稿子,起先見過賀立華教授,那一天,我去了又找編輯,有人喊,大摡是紀慶華老師吧,她說:「安生,有人找你了。」我尚在編輯室門外幾米遠,兄見一個大的眼睛濃黑的頭髮紅紅的臉龐的英俊青年穿着大皮鞋「橐橐」的走過來,熱情的把我迎進我去,倒水,詢問,指導怎麼寫,還給了稿紙,一股暖流涌遍全身,由於受到一些厲害角色的歧視與暗中打擊,在寒冷的冬天遇到了這樣的好人,我頓時感動,我當時喊他安老師,後來才知道他是孔老師,他陸讀採用了我的稿子,而且還付給稿費,當時消息一篇給0.5元,通訊給1元,,一月下來也給二三十元,小家庭生活有了補給,稿子一廣播,也得到了上邊的重視,記得那時的局長是李英昭,孫副局長,後來是孫世貴、高長太同志任局長,副局長有孔安生、鹿傳鐸、劉元芝等同志,編輯室里有紀慶華、孔慶毅、柳美珍等老師,他們親切熱情,有才華,既編稿又播音,都是多面手,他們從各方面培育我們基層通訊員,例如辦培訓班了,抽上省市學習了。 我很快在省市報紙電台上用了稿,被評為省級摸范,八二年我被抽調公社專職搞通訊報道工作,八七年被聘為國家幹部,這離不開縣裡鄉里領導的幫助指導,更忘不了孔安生兄弟的指導幫助。

八十年代他騎自行車下鄉辦通訊員培訓班,不怕苦不怕累,曾先後到南欒灣、中欒灣、柳河、讓莊鋪、董莊、望口山等十幾個村去採訪,他的採訪藝術與樸實的工作作風給我樹立了好榜樣,我們共同合作撰寫了通訊《兩袋化肥見深情》、《他們的愛情從這裡開始》等十幾篇文章先後被大眾日報採用,被山東人民廣播電台播放,他的寫作手頭快,寫過不少新聞作品,他講新聞與寫作又別出風彩,有聲有色,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反映社會效益。有一次,他下鄉來到我家中午吃飯,喝了點酒,喝了涼麵,天太熱,我領他和慶毅弟到北也像屏西大口井跳下去洗澡,井水太涼,我服水土了,他水一激,嘴唇發紫,渾身打哆嗦,我娘趕快讓他上炕,給他焐上幾床被子一出汗,喝碗姜水,好了,真是讓人又怕又喜,至今想起了,仍歷歷在目,印象深刻。 我在公場喊他孔局長,而更多卻叫他兄弟,我們彼此了解了,心心相印,我在縣廣播站與王允章兄在編輯室學習編輯過稿件,晚上安生兄弟宴請我們吃頓飯,我就有些沒個大哥樣子了,我給他說,行不?給弟媳說好了不?他說,你這個說法給我怪怕婆子一樣。我悶缸了。的確弟媳小胡挺賢慧的,每到中午快下班時,她都喊,安生,安生。挺親切。 那天晚上我們幾個到了孔安生局長家熱熱鬧鬧的吃飯喝酒,他在廣播局北小瓦屋裡住,簡樸利索,一個書櫥滿滿的是書。那次有李桂金、王允章等人參加。 他平易誠懇,平時有個客人一叫他他就去,2016年我在鎮裡寫鎮志,有省里幾作家朋友來了,一打電話,把他接來了,場面紅火,他當主陪遊刃有餘,詼諧風趣,禮讓周全,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主賓皆大歡喜。 他交友甚廣,淄博張繼營兄曾在大廠子任職過黨委書記、高級政工師,當過孔弟的領導,每年春節後都是孔做東,一桌近二十人,到時他把我約去與原籍望口山老鄉繼營哥見面。也挺好。 安生弟很幽默,故事多多,他面向全縣各鄉鎮,見多識廣,他說,一次騎自行車玫瑰,一個給他年齡還大些的大閨女喊他個大爺,問路,安生說,唉喲,大侄女,恁這個大爺還沒媳婦哩,你說能比你大多少?大閨女臉紅成了玫瑰花。

他有情有義,那一年,是八四年嗎?舊縣吉城四大隊王允章兄得了癌症,我去找安生說了此事,他安排車我們去見了允章哥最後一面,他兩口子哭了,回來時,天太熱,我與他一塊跳進東阿鎮南大壩橋東南的狼溪河裡的東邊遊了幾小圈,小魚小蝦在笮草里鑽。楊柳微風吹拂,那是青春微樂而苦澀的記憶,因為允章哥不久就走了。 他進入領導層以後,毫無官氣與吏氣,始終與老百姓打成一片,誠懇樸拙,紮實肯干。他有綜攬全局的能力,眼界寬闊,能夠在複雜的局面中因勢利導,有理有利化解矛盾。八六年吧,一個鄉鎮因區劃而有偏激情緒,打砸了一些地方,又聲言砸縣裡招待所,當時有人主張把大小門全封閉死,當時安生弟任招待辦主任,他說,不用全封死,把大小門全部放開! 果然來了千把人,他與頭頭對話周旋,結果一人未進大賓館,勉去了一場重大損失。 他會說好多好多的鄉間俚語,有些鄉土味。 他很孝道,父親老局長今年91歲了,失憶了,我看到安生兄弟經常在縣委家屬院攙扶着老父親慢慢走動,深情的注視父親一步一步蹣跚走動,老人拄拫棍子,一步一步活動着,安生兄弟心裡很複雜又不好受,他說二弟和三弟也沒少付出了。

他是一個好人,一個對人誠摯心善的大好人。

2020.3.2日晚修改[1]

作者簡介

尹燕忠,男,中共黨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