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越劇舞台藝術(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賢母寶璧記》,古裝戲,該劇1998年拍成越劇電視劇,浙江越劇團王濱梅、張偉忠、江瑤、吳兆千主演。

目錄

劇目介紹

越劇《賢母寶璧記》顧錫東編劇。寫北宋初名臣呂蒙正少年時,父親呂桂堂出外做官八年未歸,母親胡秋英持家甚儉,教子甚嚴,當呂蒙正14歲中秀才榜首後,胡秋英毅然攜兒去找她不放心的做官丈夫。原來,性格堅韌的胡秋英當年對那自命名士風流的呂桂220堂管束甚嚴,每生衝突皆因岳父胡天松、恩師王溥的干預,呂桂堂不得不以揮霍妻錢為恥,接受管束,足不出戶發憤讀書。其後呂桂堂中試出外做官時十分感激賢內助,接受胡桂英所贈寶璧,發誓做到璧不離身,守身如玉。在婢僕如雲、豪華非凡的杭州通判府中,誰也料不到到府的樸素鄉間女子,竟是呂通判夫人胡秋英,胡秋英難以忍受府中窮奢極侈的現狀,搜出受賄的贓物,立刻命呂蒙正去把視察海塘的呂通判找回來。當時,呂桂堂因功升官,驕傲自滿,偷娶美妾,廣交富商,日益蛻化變質,他回到府中,對胡秋英整頓家風只好忍耐,對自己違背誓言不免抱愧,他的面前有兩條路,一是聽從妻子改過自新,一是陷於美妾迷窟不能自拔,經過夫妻間的尖銳衝突,他非但不知悔改,反而要軟禁迫害妻子一機智堅強的胡秋英毅然棄夫攜子而去。胡秋英忍受痛苦獨挑教子成才重任,呂蒙正恪守寶璧箴言,官至尚書而守廉尚儉,而太夫人胡秋英仍然機杼不輟。她遣人去把凶罪丟官落魄流浪的呂桂堂找回來供養於別院。她的原則是「子可認父,妻不認夫」,終身不再相見。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1]」、「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2]、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崑劇等。

視頻

賢母寶璧記 相關視頻

愛越劇,更愛她的百年歷史!
中國戲曲角色之男旦

參考文獻

  1. 南戲,謀略學,2020-07-19
  2. 山東呂劇大全,戲劇網,201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