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貢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貢菜

貢菜,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色澤鮮綠、質地爽口、味若海蜇,食用價值極高。栽培歷史有兩千二百多年,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高檔脫水蔬菜。清乾隆年間曾進貢朝廷,後年年進貢朝廷,故稱之為"貢菜"。因其食之有聲音,清脆爽口,六十年代被周恩來總理形象地稱之為"響菜",亦稱之為"山蜇菜"。

安徽亳州市渦陽縣義門鎮的名貴特產,其栽培史見於秦,迄今義門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苔干之鄉",苔干現種植面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苔干生產、種植基地。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2006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渦陽苔干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邳州苔干蜚聲遐邇,為邳州遠銷全國及香港等地的大宗商品之一。2013年1月8日,邳州苔干,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技術審查,成為繼邳州白蒜和邳州銀杏之後的又一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貢菜

別稱; 苔干、響菜、山蜇、苔菜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菊目 Asterales

科; 菊科 Asteraceae

屬; 萵苣屬 Lactuca

地理產品標誌; 渦陽苔干 邳州苔干

簡要介紹

又名苔干、響菜、山蜇、苔菜。色澤鮮綠、質地爽口、味若海蜇,食用價值極高。屬綠葉類蔬菜,秋季取其梗剝皮劈條曬制而成。睢寧縣種植薹干已有2000多年歷史,此品系北溫帶珍貴蔬菜,為菊科、萵苣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含有穀氨酸、維C、維D、鋅、鐵、鈣、硒等,對人體發育、抗衰老、防癌有一定食療功效,是宴席之佳品,清乾隆年間被譽為"貢菜"。現今產品暢銷東南亞等地。曾經被周恩來總理稱之為"響菜"。

可燒菜、燴湯、配製多種素菜,製作成南北風味,味若海蟄、獨具特色。

邳州苔干

歷史淵源

邳州苔干蜚聲遐邇,為邳州遠銷全國及香港等地的大宗商品之一。主要產於占城、土山等鎮。據《隋書》記載,萵苣自古渦國傳入邳州。古渦國,即安徽省古渦水一帶。邳南苔干相傳於明代從安徽亳地傳來。二者傳至邳州後分別在邳北、邳南落戶。邳北多年來不產苔干,不獨種植技術問題,可能與土質有關。苔干因歷史上作為貢品進貢朝廷,又稱為"貢菜"。

產地環境

邳州市位於江蘇省北部,徐州與連雲港之間。東與新沂市為鄰,西與銅山縣和徐州市賈汪區毗連,南接睢寧縣和宿遷市豫縣,北界山東省。

地理坐標為東經117°35′50″-118°10′40″,北緯34°07′-34°40′48″。東西距離52公里,南北距離61公里。西北部和西南部山巒起伏,腹地河流如織。根據地勢高低,全境地貌分為平原窪地、坡地、山地和水域四種類型。其中平原窪地為全市地形主體,面積1080平方公里,占面積的51.7%市境界於黃淮之間,屬半濕潤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氣溫13.9℃,日照2350小時,降雨量903.6毫米,無霜期211天。

全市土壤分為潮土、棕壤土、褐土、砂礓黑土和水稻土五個土類,其中潮土為主要類型,分布於平原地區,面積158.8萬畝。境內水系屬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按流向歸宿分為中運河、沂河、邳洪河三大水系。

品質特點

邳南苔干與邳北萵苣屬一科二種。萵苣莖短而粗(莖長20一30厘米),苔干莖長而細(70-110厘米)。苔干分紫莖和青莖兩類:紫莖水分少,產量偏低,晾乾後綠色稍暗、鹽霜少;青莖水分大,產量高,晾乾後,綠色鮮亮,鹽霜大,糖分高,為優種。邳州苔干是我國蔬菜食品中一個珍貴稀有的品種,色澤青綠,形狀細長,組織緻密,肉質肥厚,質地脆嫩。食用起來清脆可口,清香沁脾,有天然海蜇的美稱。據了解,邳州苔干經檢測,內含18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以及鋅、鐵、硒等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

生產情況

邳州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通過"公司+基地+農戶"運行模式,大力推進邳州苔干農業標準化生產,使苔乾產業邁上標準化、規模化、基地化發展"快車道"。到2013年,邳州苔干標準化種植面積近60000畝,年產量4000噸,基本形成了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新格局,成為中國著名的苔乾產區和重要出口基地。[1]

參考文獻

  1. 貢菜老鴨湯, 豆果美食關注,2021-03-26 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