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貝蒂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貝蒂訥

來自 嗶哩嗶哩 的圖片

本名 貝蒂訥 國家 法國

大區 上法蘭西大區

面積 9.43 平方千米

(3.64 平方英里)

最高海拔 38 米(125 英尺)

最低海拔 19 米(62 英尺)

人口(2019年1月1日)

• 市鎮 25,039人

• 排名 法國市鎮第353位

• 密度 2,655人/平方千米

(6,880人/平方英里)

貝蒂訥(法語:Béthune,法語:[betyn]),是法國上法蘭西大區加來海峽省的一個鎮。 [1]

簡介

是該省的一個副省會,下轄貝蒂訥區,其市鎮面積為9.43平方千米,2019年1月1日時人口數量為25,039人,在法國城市中排名第357位。

貝蒂訥位於加來海峽省中北部,是一個區域性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四個方向的鐵路在此交匯,其附近區域歷史上為重要的煤炭開採區,人口密度較大。貝蒂訥與相鄰的朗斯等城市組成了總人口超過50萬的大型的城市區,同時也是里爾的一個遠郊衛星城。此外,貝蒂訥也因鐘樓而聞名,後者已於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法國哲學家讓·布里丹出生於貝蒂訥。

地名來源

「貝蒂訥」一名通常被認為與法語單詞「bétoire」有關,後者意為喀斯特水成溶洞,是這一地區的常見地質景觀。

歷史

主條目:貝蒂訥歷史

貝蒂訥歷史悠久,其附近區域曾發現尼安德特人的活動遺蹟。公元502年,阿拉斯主教聖瓦在此修建天主教堂,其周邊逐漸形成村鎮。中世紀中期,這一區域被阿爾努一世收歸,後成為一個封建代理區,貝蒂訥家族獲得了土地控制權。

13世紀後,貝蒂訥附近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區,當地的人口數量快速上升。英法百年戰爭以及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貝蒂訥境內多處建築物被燒毀。16世紀時,貝蒂訥曾被哈布斯堡王朝統治,後被路易十四收復。法國大革命後,貝蒂訥成為加來海峽省的一個副省會。19世紀中期,貝蒂訥成為一個鐵路樞紐,其附近區域因煤炭開採而成為重要的工業區,該地區的人口數量快速上升。

二戰後,貝蒂訥附近煤礦大量關閉,造成當地失業率上升。1990年,貝蒂訥與相鄰的韋爾基尼厄勒合併,後於2008年再次分離。此外,1994至1997年間,貝蒂訥與伯夫里也曾一度合併。

地理

貝蒂訥位於法國北部,上法蘭西大區北部和加來海峽省中北部,距離省會阿拉斯大約35千米。與貝蒂訥接壤的市鎮包括:埃薩爾韋爾基尼厄勒韋爾坎阿訥贊伯夫里富克勒伊富基耶爾萊貝蒂訥

地形

貝蒂訥位於法國北部低地平原,境內地勢平坦,全境海拔在19到38米之間。

水文

拉烏河自南向北流經境內,該河是埃斯科河的支流。人工開鑿的敦刻爾克-埃斯科運河(又稱「艾爾運河」)亦從貝蒂訥附近穿過,可通貨運船隻。

參考來源

  1. 貝蒂訥, 豆瓣電影, 2020-01-18